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题(含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用现代生物进化解释金丝猴的进化,合理的叙述是( )
A.自然选择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
B.新物种形成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必然改变
C.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隔离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突变与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自然选择只能决定进化的方向,而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
C.基因重组加快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多样性
D.共同进化既可以发生在不同生物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间
3.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称作共同进化。在共同进化的过程中,通常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突变和选择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间存在信息传递与相互选择
C.群落的演替可改变环境对某生物种群的容纳量
D.种群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与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4.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
B.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
C.随着淘汰代数的増加,羊群中基因B和基因型Bb的频率均逐渐增加
D.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b基因频率持续下降
5.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内蒙古的浑善达克沙地沙生冰草的相关性状,得到表中相关数据。该数据可反映( )
性状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数
穗长
30
70
50.338
穗短
5.1
21.2
13.461
小穗数
1.5
44
27.838
小花数
2
8
5.156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生境多样性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会发生定向改变
B.有害突变也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C.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D.人参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7.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最初原材料
B.若种群中的个体随机交配,则后代的基因频率与亲代相同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便形成了新物种
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8.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D.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不会发生改变
9.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林下(封闭) 生境的蝴蝶体色显著深于开阔生境的蝴蝶。通过“蝴蝶实验”,发现封闭生境里深色翅膀蝴蝶被捕食率显著低于亮色翅膀蝴蝶。这种现象体现了( )
A.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
C.定向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0.现有各自可随机交配、混合后也可随机交配的两个果蝇种群,其基因型及个体数量见表,其中种群2随机交配子代基因型仍只有AA、Aa两种,但将种群1和种群2中基因型为Aa的果蝇混合后,随机交配子代中各种基因型个体均存活。请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种群1
种群2
基因型
Aa
aa
AA
Aa
个体数量
500
500
500
500
A.种群1和种群2中a基因频率相等
B.若种群1中A基因频率变化,则种群1肯定发生了突变与基因重组
C.若只将两种群Aa的雌雄果蝇混合,则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
D.种群2随机交配子代基因型只有AA、Aa的原因是含a的配子不能存活
11.在与外界隔离的某岛上,居民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b,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女性中患红绿色盲的比例为b2
B.正常女性中白化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比例为
C.男性中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a2b
D.正常人群中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2.从 胚胎发 生上看,人的 上肢、马的前肢、鸟的翼 都是 由胚胎 时期的前肢芽发育而来,但出现了不同的适应结构。这一现象为进化提供了( )
A.胚胎学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生物化学证据 D.古生物化石证据
1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变异类型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工业区的黑色桦尺蠖比例增多,桦尺蠖不一定在进化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基因突变的本质,但可以使生物发生定向变异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14.下列关于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植物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
C.变异的利与害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体现的
D.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15.在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36%,则( )
A.随机交配将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若该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说明形成了新的物种
C.该种群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小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16.基因编辑是指对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的一项技术。此技术可以改变生物多样性中的( )
A.遗传多样性 B.细胞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17.某地区甲虫的抗药性如图所示,据图判断( )
A.农药引起了原始甲虫的变异
B.原始甲虫发生了定向变异
C.抗药强的甲虫发生了进化
D.农药对甲虫的抗药性状进行了选择
1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新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
B.生物进化的结果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19.海豚与鲨鱼分别属于哺乳纲和鱼纲,二者体型和运动器官的外观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使海脲和篮鱼适应水生环境的基因频率定向提高
B.海豚与其它哺乳动物的基因库差异小于海豚与鱼类基因库的差异
C.海豚具有与篮鱼外观相似的体型和运动器官,是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D.相同的环境因素诱导两者控制体型和运动器官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2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变异都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进化的发生可以不通过隔离
C.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文库的变更过程
D.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相互选择共同发展实现的
2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马和驴交配生下骡,说明马和驴之间没有生殖隔离
B.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原材料仅有的产生方式
C.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基因从而导致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是说明地理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的实例
22.利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是不同物种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B.隔离不一定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不一定要有隔离
C.斯坦利的“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聪明的捕食者”策略,说明捕食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不变
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24.西班牙研究统计了110种海岛鸟类以及1821种大陆鸟类的脑部大小样本的数据集,发现生活在海岛上的鸟类比它们的大陆近缘种的脑部更大,说明( )
A.海岛环境引发了鸟类脑部的定向变异
B.海岛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导致了对更大脑容量的自然选择
C.大陆环境引发了鸟类脑部向更小的方向变异
D.海岛鸟类和大陆鸟类有共同的祖先
2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
B.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间的地理隔离不会阻碍其基因交流
二.解答题(共5小题)
26.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生物进化有内在联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19世纪中叶前,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种群基因型频率为AA 20%、Aa 60%、aa 20%,则A基因频率为 。
(2)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有黑色型和浅色类型,经过若干年自然选择后,黑色类型桦尺蠖占多数,说明自然选择是 (填“定向的”或“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 (填“基因型”或“表现型”)。
(3)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和 。
27.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 ,该种害虫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
(2)害虫抗药性变异产生于农药使用 (填前或后).由于农药的反复使用,害虫的抗药性状逐代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 是不定向的,但 是定向的.
(3)现代生物逬化理论认为,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 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 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8.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 、不发生 、不发生 、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 (会、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 和 ;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 (会、不会)发生改变.
29.猎豹追捕斑马,自然选择有利于斑马种群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的个体,同时有利于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猎豹吃掉的大多是斑马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作为捕食者的猎豹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
(1)猎豹追捕斑马时,神经末梢与肌肉接触处为突触,当神经冲动传到末梢后,神经末梢内部的 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和突触后膜(与神经末梢相对的肌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该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开放, 引起肌膜上形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传播到肌纤维内部,引起肌肉收缩。
(2)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的“ ”策略。“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占绝对优势,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 。
(3)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判断某猎豹捕食一头斑马后就获得了该斑马10%~20%的能量,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为什么 。
(4)猎豹和斑马因捕食关系在进化上密切相关,共同进化,共同进化是指 之间、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30.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上的动物。由于剧烈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与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相似事件是 。
A.适应辐射 B.地理隔离 C.用进废退 D.生殖隔离
(2)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形成是环境对生物种群长期进行 的结果。
(3)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 变小。
(4)计算Va在A种群中频率 (用百分号表示,保留一位小数)。已知A种群若干年后成为B种群,则B相对A是否发生了进化 (是/否),原因 。
如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基因型个体数: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VaVb
200
0
VaVa
50
120
VbVc
100
200
VcVc
150
50
VaVc
100
80
(5)在某个非常大的果蝇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不考虑自然选择对果蝇眼睛颜色性状的作用。现在种群中雌雄果蝇个体数量比为1:1,且在雄性果蝇中红眼(XBY):白眼(XbY)=3:1,雌性果蝇中红眼(XBXB):红眼(XBXb):白眼(XbXb)=9:6:1.如果将该种群中的白眼雌性果蝇除去,让剩余的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则F1中白眼雌性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题(含解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解答】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A错误;
B、新物种形成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必然改变,B正确;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故选:B。
2.【解答】解:A、突变与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
B、自然选择只能决定进化的方向,而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B正确;
C、基因重组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是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
D、共同进化既可以发生在不同生物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间,D正确。
故选:C。
3.【解答】解:A、突变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错误;
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间存在信息传递与相互选择,B正确;
C、群落的演替可改变环境对某生物种群的容纳量,C正确;
D、共同进化时会发生种群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与生物多样性的变化,D正确。
故选:A。
4.【解答】解:A、淘汰前,该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但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不一定相等,A错误;
B、随机交配不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因此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不变,B错误;
C、随着淘汰代数的増加,羊群中基因B的频率逐渐增加,但基因型Bb的频率不是逐渐增加,C错误;
D、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b基因频率持续下降,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表中沙生冰草性状多样性统计体现遗传多样性。
故选:C。
6.【解答】解:A、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会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
B、突变不论有害还是有利,都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正确;
C、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形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错误;
D、人参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
故选:C。
7.【解答】解:A、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A错误;
B、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种群足够大、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突变、没有选择、没有迁移,这样才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B错误;
C、当产生生殖隔离后,便形成了新物种,C错误;
D、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
故选:D。
8.【解答】解: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都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错误;
D、即使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也有可能发生变化,如基因突变等因素的影响,D错误。
故选:A。
9.【解答】解:分析题干信息,“林下(封闭)生境的蝴蝶体色显著深于开阔生境的蝴蝶”,并且深色翅膀蝴蝶被捕食率显著低于亮色翅膀蝴蝶,这说明深色翅膀的蝴蝶不容易被捕食,进一步说明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
故选:B。
10.【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种群1中a的基因频率为,种群2中a的基因频率为,A错误;
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突变、基因重组、迁入与迁出和环境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不能肯定发生了突变和基因重组,B错误;
C、若只将两种群Aa的雌雄果蝇混合,混合后也可随机交配,且随机交配子代中各种基因型个体均存活,则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Ade 基因频率为50%,C正确;
D、种群2随机交配子代基因型只有AA、Aa,含Aa说明含a基因的配子能存活,可能原因是aa基因型的个体不能存活,D错误。
故选:C。
11.【解答】解:A、女性红绿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bXb,而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b,因此女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b2,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正常基因的频率为1﹣a,则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1﹣a)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2×a×(1﹣a),则正常个体中白化病携带者所占的概率为=,B正确;
C、男性中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a2b,C正确;
D、正常人群中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为××=,D错误。
故选:D。
12.【解答】解:人的上肢、马的前肢、鸟的翼都是同源器官,因此这一现象为进化提供了比较解剖学证据。
故选:B。
13.【解答】解:A、所有的可遗传变异类型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工业区的黑色桦尺蠖比例增多,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因此尺蠖不一定在进化,B正确;
C、人工诱变是基因突变,其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复制后,细胞不能分裂,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加倍,D错误。
故选:B。
14.【解答】解:A、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A正确;
B、植物多倍体的形成是骤变,没有不经过地理隔离,B正确;
C、变异的利与害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表现型的选择体现的,C正确;
D、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错误。
故选:D。
15.【解答】解:A、随机交配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错误;
B、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因此该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形成了新的物种,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种群隐性基因频率为0.8,显性基因频率为0.2,即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小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正确;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D错误。
故选:C。
16.【解答】解: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编辑是指对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该技术可以改变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故选:A。
17.【解答】解:AD、原始甲虫的变异在使用农药之前就产生了,农药只能对产生的变异进行选择,A错误,D正确;
B、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
C、甲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甲虫种群发生了进化,但不能说抗药强的甲虫发生了进化,C错误。
故选:D。
18.【解答】解:A、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生物进化的结果不一定形成新物种,B正确;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C错误;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
故选:B。
19.【解答】解:A、自然选择使海脲和篮鱼适应水生环境的基因频率定向提高,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海豚与其它哺乳动物的基因库差异小于海豚与鱼类基因库的差异,B正确;
C、海豚具有与篮鱼外观相似的体型和运动器官,是对水生环境的适应,C正确;
D、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环境只能对基因突变产生的新性状进行选择,D错误。
故选:D。
20.【解答】解:A、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只有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进化的发生可以不通过隔离,B正确;
C、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
故选:B。
21.【解答】解:A、马和驴交配生下骡,但骡子不可育,说明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表现型从而导致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错误;
D、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是说明地理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的实例,D正确。
故选:D。
22.【解答】解:A、生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是生物进化的顺序,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生物与环境间共同进化的结果,A错误;
B、隔离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新物种形成一定要有隔离,B错误;
C、斯坦利的“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正确;
D、动物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D错误。
故选:C。
23.【解答】解: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不变,C正确;
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24.【解答】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研究人员认为是海岛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导致了对更大脑容量的自然选择,B正确;
C、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可遗传的变异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海岛鸟类和大陆鸟类有共同的祖先,但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B。
25.【解答】解:A、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单位是种群,A错误;
B、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发展,B错误;
C、新物种形成一定存在基因频率改变,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正确;
D、由于地理障碍,不同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这属于地理隔离,D错误。
故选:C。
二.解答题(共5小题)
26.【解答】解:(1)已知AA 20%、Aa 60%、aa 20%,则A=20%+60%÷2=50%。
(2)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有黑色型和浅色类型,经过若干年自然选择后,黑色类型桦尺蠖占多数,说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故答案为:
(1)50%
(2)定向的 表现型
(3)自然选择 隔离
27.【解答】解:(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2)害虫抗药性变异产生于农药使用前,农药只能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选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3)现代生物逬化理论认为,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
(1)种群 基因库
(2)前 变异 自然选择
(3)基因频率 隔离
28.【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AA=0.3,Aa=0.4,aa=0.3,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a=0.3+0.4×=0.5.
(2)如果该种群足够大、不发生突变、不发生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遗传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0.52=0.25,如果继续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不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即交配方式是AA与AA、Aa与Aa、aa与aa进行交配,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A=0.3+0.4×=0.4,Aa=0.4×=0.2,aa=0.3+0.4×=0.4;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如上述方法进行计算,AA=0.4+0.2×=0,45,Aa=0.2×=0.1,aa=0,4+0.2×=0.45,所以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
(1)0.5
(2)足够大 基因突变(或突变) 选择 0.25 不会
(3)0.4 0.2 0.4 会
29.【解答】解:(1)当兴奋传至传出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进而引起肌肉收缩。
(2)捕食者一般不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这样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3)根据题意分析,能量传递效率是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而某猎豹和一头斑马只是相邻营养级的两个个体,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4)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故答案为:(1)突触小泡 Na+内流
(2)精明的捕食者 物种多样性
(3)能量传递效率是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而某猎豹和一头斑马只是相邻营养级的两个个体
(4)不同物种 生物与无机环境
30.【解答】解:(1)材料一中“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材料二中“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也说明这两个种群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
(2)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这说明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结果。
(3)基因库是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在材料二中,种群中个体数减少,这会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变小。
(4)Va在A种群中的频率=×100%≈33.3%. Va在B种群中的频率=×100%≈35.6%.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已知A种群若干年后成为B种群,Va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则B相对A发生了进化。
(5)雄性果蝇中红眼(XBY):白眼(XbY)=3:1,雌性果蝇中红眼(XBXB):红眼(XBXb):白眼(XbXb)=9:6:1.如果将该种群中的白眼雌性果蝇除去,则雄性果蝇中XBY、XbY,雌性果蝇中XBXB、XBXb:让剩余的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则F1中白眼雌性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故答案为:
(1)生殖隔离
(2)自然选择
(3)基因库
(4)33.3% 是 A种群若干年后成为B种群,Va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