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呼吸(2)
一、单选题
1.人体呼吸的过程不包括( )
A.肺通气 B.肺内、组织的气体交换
C.组织细胞里的线粒体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 D.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2.当我们吸入气体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膈肌舒张 B.肋骨间肌肉和膈肌均收缩
C.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膈肌收缩 D.肋骨间肌肉和膈肌均舒张
3.用手接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 )
A.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B.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扩大
C.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缩小 D.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
4.人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肌的活动状态是( )
A.膈肌收缩,肋间肌舒张 B.膈肌舒张,肋间肌收缩
C.膈肌舒张,肋间肌舒张 D.膈肌收缩,肋间肌收缩
5.人呼气时膈和肋骨的状况是( )
A.膈顶下降,肋骨向上运动 B.膈顶上升,肋骨向上运动
C.膈顶下降,肋骨向下运动 D.膈顶上升,肋骨向下运动
6.下列关于呼出气和吸入气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吸入气中氧气含量比二氧化碳含量多,呼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氧气含量多
B.人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C.人吸入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中的含量高,呼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D.人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混合体,只是含量不同
7.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来实现的,肺泡与其外部毛细血管的气体是通过来 实现( )
A.呼吸作用、呼吸运动 B.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C.扩散作用、呼吸运动 D.呼吸运动、扩散作用
8.下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a、b、c、d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B.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C.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
D.乙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
9.右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则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 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
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 D.乙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
(8题图) (9题图)
10.在呼吸过程中,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①胸腔容积缩小;②胸腔容积扩大;③肺收缩;④肺扩张。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1.进行人工呼吸,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
B.抢救溺水患者时,要先排出呼吸道和肺内的水
C.进行人工呼吸时,对患者的吹起次数要控制在每分钟16~18次
D.进行人工呼吸时,只能口对口的吹气,别无他法。
12.测肺活量时( )
A.要取几次的平均值 B.取最大值 C.取最小值 D.取中间值
13.在呼吸过程中,通过扩散实现的环节是( )
A.肺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肺通气、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C.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D.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1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人的肺( )
A.体积变大 B.肺泡数量增多 C.肺活量增大 D.重量增加
15.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沙尘暴时要戴口罩,是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有限
B.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氧气略多
C.边吃饭边吃饭边说笑,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D.人在吸气时,膈肌收缩,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16.下列关于煤气中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中毒
B.煤气中毒患者的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较低
C.煤气中毒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昏迷等症状,不会有生命危险
D.发现煤气中毒患者后,应尽快将他转移至通风的地方
17.人溺水后因窒息而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二、综合题
18.请根据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我叫氧气,一天,我随同二氧化碳、氮气等,利用主人吸气的机会,来到主人的鼻腔丛林,开始了不平凡的旅行。我闯过几道“关卡”后,终于乘上旅游快艇,顺着一条红色河流来到一个叫“细胞”的王国,在这个王国的某一间大房子里,为了主人的需要,我发挥了最大作用,但我也就此消失了。
(1)氧气进入的“丛林”指鼻腔中的 。
(2)文中氧气乘坐的旅游快艇指的是 ,氧气在肺泡处和组织处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 实现的。
(3)氧气发挥作用的“大房子”指 ,请用箭头在下图中画出氧气在人体内的旅行线路。氧气消耗时产生了 气体,请用箭头在图中画出该气体在人体内的转移线路(在箭头上标明气体名称)。
19.右图表示人在吸气、呼气时胸廓上下径、膈、肺的变化,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在 ,乙图表示在 。
(2)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使胸腔容积 ,肺随着 ,外界气体便被吸入。
(3)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使胸腔容积 ,肺随着 ,肺内气体被迫排出体外。
(19题图) (20题图)
20.右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肺泡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被称为 ,是通过 实现的。
(2)肺泡中的氧气是通过 作用进入血液的;血液中的氧气是通过 作用进入组织细胞的,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 作用进入血液的。
(3)含 多颜色 的血液被称为动脉血,含 少颜色 的血液被称为静脉血。图中结构中流动脉血的是 (填序号,下同),流动脉血的是 。
A
B
C
D
氧气
40
100
30
102
二氧化碳
46
42
50
40
(4)实验人员测定某人的肺泡气、静脉血、动脉血以及组织细胞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结果如下表所示:
据此请你判断出代表静脉血和组织细胞的字母分别是 、 。
参考答案
1.C
【解析】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环节:肺通气、肺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组织的气体交换。
2.B
【解析】人在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胸骨上升并外移;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增大,肺也随之增大,外界空气沿呼吸道进入体内。
3.C
【解析】人在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的左右径增大。
4.C
5.D
【解析】人在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里运动;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缩小,肺也随之缩小,肺内的部分气体被迫排出体外。
6.D
【解析】人从外界吸入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氧气,气体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人体的组织细胞处,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组织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从而可知吸入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应高于呼出气中的氧气含量;而呼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7.D
8.A
【解析】过程a、b为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过程c、d为肺内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血管甲为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血管丙为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与血管丙相比,血管甲内的血液含营养物质较多;血管乙为毛细血管,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9.C
【解析】甲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乙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
10.A
解析:人在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升并外移,胸廓的左右径增大;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从而胸廓增大,肺内气压下降,气体进入体内,完成吸气过程。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下降并回收,胸廓的左右径缩小;膈肌舒张,膈顶回升,胸廓的上下径变小,从而胸廓缩小。
11.D
【解析】进行人工呼吸,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如果患者是溺水者,要先排出呼吸道和肺内的水;进行人工呼吸时,要控制在每分钟16~18次左右;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有口对口的吹气、仰卧压胸法等多种方法。
12.B
13.C
14.C
【解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人的呼吸肌舒缩能力加强,胸廓活动范围增大,参加气体交换的人数增加,肺的通气能力增强,肺活量增大。
15.B
【解析】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雾霾、沙尘天气等空气较污浊时要戴口罩,防止过多的污物进入呼吸道;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了许多,但仍比氧气少;边吃饭边吃饭边说笑,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人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16.C
【解析】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将一氧化碳吸入体内,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氧气失去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导致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大大降低;煤气中毒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昏迷等症状,情况严重的会生命危险;发现煤气中毒患者后,应尽快将他转移至通风的地方。
17.A
【解析】溺水后,水通过鼻腔进入气管,阻碍了气体进出人体,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8.(1)鼻毛 (2)血红蛋白 气体的扩散作用 (3)线粒体 二氧化碳
氧气在人体内的旅行线路:鼻腔→肺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肺静脉→心脏→主动脉→细胞周围毛细血管→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在人体内的转移线路:组织细胞→细胞周围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心脏→肺动脉→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肺泡→鼻腔
19.(1)呼气 吸气 (2)收缩 扩大 扩张 (3)舒张 缩小 增大
【解析】(1)从甲图中肺处于收缩状态,膈顶上升的状况看,甲图表示呼气;乙图中肺扩张,膈顶下降,应表示吸气;(2)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使肋骨上升并外展、膈顶下降,这样胸廓的左右径和上下径都增大,从而胸腔容积增大,肺随着扩张,外界气体进入体内。(3)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舒张,使肋骨下降并回收、膈顶上升,这样胸廓的左右径和上下径都变小,从而胸腔容积缩小,肺随着收缩,体内气体排出。
20.(1)肺通气 呼吸运动 (2)扩散 扩散 扩散
(3)氧 鲜红 氧 暗红 ③④⑥⑦ ①②⑤⑧ (4)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