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8 20:2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宋的政治

《雪夜访普图》明·刘俊
此图根据《宋史·赵普传》记载了宋太祖赵匡胤雪夜访宰相赵普的历史故事,勾勒出了门庭宽敞、屋宇数重的豪门大宅内,赵匡胤、赵普两人围炉而坐,商议国家大事。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雪夜访普图》明·刘俊
普:“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
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
宋太祖为什么夜不能寐?
一、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即为宋太祖。
赵匡胤原为五代末期后周武将,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时年34岁的赵匡胤接受年仅7岁的周恭帝禅让,登基称帝。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
北宋初年形势图

宋太祖为什么夜不能寐?
天下尚未统一;
武将篡位。
……
“五代为国,兴亡以兵。”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新五代史》)
二、北宋的发展
北宋的统一
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宋太祖陆续消灭割据政权;
979年,宋太宗平定北汉,北宋实现统一。
北宋采取什么方针实现统一?
读图,北宋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相比于隋唐时期的疆域,北宋的统一有什么不同?
宋太祖·赵匡胤
②宋太祖如何防止武将篡位?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杯酒释兵权”)
分散武将兵权;
定期调换军队将领。
限制相权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北宋丞相 赵普
丞相
参知政事
参知政事
参知政事

宋朝中央政治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祖·赵匡胤

赵 普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③宋太祖如何限制藩镇权力?
稍夺其权 文官任州县长官
定期轮换地方长官
增设通判,分知洲权力
制其钱谷 新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收其精兵 从地方挑选精兵,编入禁军,轮流驻守京师





比较宋太祖限制武将、丞相、地方长官权力的措施,找找有什么共同点?
增设官职,分散权力。
北宋时期文官数量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摘自《神童诗》)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北宋谚语
比较《神童诗》和谚语,北宋时期人们对于文和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阅读教材,证明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重用文臣掌握兵权。
提高文臣地位,抑制武将。
增加科举名额,进士授官从优,且升迁迅速。
……
宋太宗:“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扰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联系北宋边境形势,想一想,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会有什么消极影响?
北宋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会产生什么消极影响?
三、北宋的危机
北宋时期禁军人数激增
军权
“三衙”
将领
枢密院
三分禁军兵权
执掌调兵遣将
战时统领军队
宋太祖“三分兵权”的目的是什么?

隋唐时期的武将

杯酒释兵权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巩固提高
1.北宋建立的时间及建立者是( )
A.960年,赵光义
B.907年——赵普
C.960年——赵匡胤
D.619年——李渊
C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首要措施是( )
A.集中行政权
B.集中兵权
C.集中财权
D.集中司法权
B
3.“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反映了宋朝哪一社会现象”( )
A.中央集权
B.强干弱枝
C.重文轻武
D.分化事权
C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太宗)“国家若无外患,必有内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1)以上材料说明宋朝采取了什么样的治国方略?

(2)为贯彻这一治国方略,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守内虚外
中央:
1.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分散武将兵权;定期调换军队将领。
2.相权:分化事权,削弱宰相权力。
3.重文轻武,提高文官地。
地方
1.派文成担任地方长官。
2.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3.设置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4.设置转运使,收地方财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