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八年级下册讲义
【内容标准】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的时间、主要内容及性质。
2.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3.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4.提高整合信息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周恩来外交生涯的资料,学习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方法,和采用多种方式表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讨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认识新中国真正实现了人民民主,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2.了解周恩来杰出的外交艺术,特别是在万隆会议上的出色表现,感悟伟人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并努力将其化为自己成长的动力。
3.增强同学间相互沟通、合作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中所涉及的知识既与前两课有关联,又是前两课的延伸。本课共有三个子目。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一子目是新中国在内政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 “周恩来与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中国代表冲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阻挠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所倡导的“万隆精神”,为新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天地。通过本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有一个较全面认识。教学重点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三、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一些政治名词,如:人民民主专政,根本政治制度等,对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学生由于没有学习世界史,对建国初期的国际形势还不十分了解。由于本课的内容在课标中只在识记层面作最基本的要求,所以给师生学习留有较大的空间,可以开展各种合作型、探究型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那么在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内政和外交上又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课堂教学有多种方式,本课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进行。关注时事的同学们一定知道,每当在国内和国际上有重大新闻时,就有很多中外记者对此作精彩的报导和采访。下面,让我们也以新闻记者的身份来学习本课的内容。
划分小组:国内新闻组,报导新中国的内政;国际新闻组,报导新中国的外交。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提供相关资料,而后按照两个不同专题分组开展学习活动,拟订新闻报导。教师在小组活动时积极参与,充分鼓励,适时指导,给予帮助,防止讨论话题的过于发散,提高讨论的效率。教师在强调新闻的真实性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新闻播报活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第一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召开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现场采访。(下列案例供参考)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在举行新闻发布会。 …为大会的新闻发言人。 …先生将介绍大会的有关情况,并就本次大会的议程和有关人大工作的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现在请发言人发布新闻。
[学生甲]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受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秘书处的委托,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非常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前来采访。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五个重要法律;大会还选举产生了新的国家领导人: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主持人]下面,我们愿就本次会议的有关问题回答各位的提问。[记者1]我是—报(电台)记者。今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人大在制定宪法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发挥了哪些作用?谢谢!
[学生乙]为了起草宪法,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在毛泽东主持下,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七个月的紧张工作,完
成了宪法草案的起草和修改工作。接着,宪法草案面向全社会公布,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6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根据各界群众的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修改。最后,大会全票通过了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在这个过程中,全国人大的代表们认真履行了职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记者2]大家对这次会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非常关注,请问:为什么说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呢?
[学生丙] 对于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包括我在内的人大代表们,看到后都非常振奋。这部宪法规定: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权利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可以说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主持人]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各方面记者采访人大代表:
[学生丙]——你好,我是…的记者,您作为人大的代表出席了这样一个团结胜利的大会,请您谈谈参加这次会议的感想?
[代表甲]:首先感谢人民对我的信任!作为参加这样一个有重要纪念意义的会议的代表,我很自豪!也很兴奋!这是几百年来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特别是在讨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切实找到了当家做主的感觉。
[学生丁]你好!我是…的记者,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您说说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看法。
[学生代表]:我活了大半辈子,这样一个真正体现人民当家做主心愿的宪法,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宪法的制定令人欢欣鼓舞!相关链接
我国自1954年第一部宪法之后的历次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正逐步健全和日趋完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二组学生报导新中国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
(下列案例供参考)
[主持人]大家知道,建国初期,国际上风云变幻。我们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同一时期,我国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请听来自外交部的消息。
[外交发言人甲]大家好!下面由我来向大家介绍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参加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关系谈判的代表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分别同两国总理共同发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至今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始终奉行这一原则来处理问题。
周恩来与万隆会议[外交发言人乙]大家好!我向大家介绍一个在建国初期极具影响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
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我国政府派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出席了会议。第一次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在危机四伏的国际环境中艰难开幕了。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周恩来在会议上三次机智地化解危机,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同”指各国面临着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异”指各国的处境不同,发展的道路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赢得了与会各国的普遍赞扬,成为万隆会议的原则。这次会议中国交了很多朋友,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我们不能忘记“万隆会议”所历经的惊涛骇浪,更不能忘记在29个亚非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的“万隆精神”。
指导学生讲述有关周恩来外交艺术的故事,从中学习总理高超的人格魅力和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在座的“小记者们”的介绍,对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第一届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使我国基本构成了现有的政治制度。我国在对外交往中遵循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所倡导的“求同存异” 的万隆会议的原则,为新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我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课堂练习与反馈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制定的《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1954年,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 、 、
、 、 。
4. “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 会议上提出来的。
??
知识纲要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内政外交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制定时间:1954年9月
主要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社会主义);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性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万隆会议:时间:1955年4月
中心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 族独立和发展国民经济
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求同存异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课件15张PPT。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八年级下册课件
制定时间:1954年国家性质: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主要内容: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背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为什么?议一议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播放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相关资料,思考问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看音像资料答问题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提出的“求同存异”成为万隆会议的原则,这里的“同”和“异”各指的是什么?
“同”指各国面临着保卫和平,争取民
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异”指各国的处境不同,发展的道路、
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不同。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睿智优雅、风度翩翩的周恩来总理成为万隆会议的明星。请讲述搜集到的关于周总理外交生涯的故事。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周恩来总理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了世人的爱戴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