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4-12 18:41:00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八年级下册讲义
【内容标准】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途径、结果,尤其要理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3.提高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访问、收集等方式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及“三大改造”等情况,学会用多种渠道学习、了解历史的方法。
2.识读《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了解读图学史的方法。
3.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清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不同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努力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等史实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2.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二、教材分析
中国现代史的第二个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要反映的是新中国如何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1953—1956年间我国制定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同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本课共分两目:“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高速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三大改造”是完成国家“一五”计划中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1953—1957年间完成的,1956年“三大改造”也和“一五计划”同步完成。 教材第一目“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包括两部分内容: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过渡时期的任务,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也是国家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而编制的。
教材的第二目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介绍了“三大改造”的基本过程、途径、历史意义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重点
通过“一五”的成就“三大改造”的完成,了解我党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对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等概念的理解。三、学情分析 这段历史对于八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陌生,诸如过渡时期、“一化三改”、“三大改造”、合作化道路、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等词汇他们也许是第一次听到,教师可以援引实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他们理解。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一分钱纸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是一张1953年版的1分钱纸币,你们看到了什么?导入新课。 图中是我国生产的第一批国产汽车,它的名字叫 “解放” 。 2.教师出示教材《北京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敬献报喜信》一图问:哪位同学了解这一事件?导入新课。 建国之初,我国的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曾感慨地说“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
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什么时候开始的?让毛泽东如此高兴的事情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讲授新课
第一个五年计划
教师出示图表《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面对这种形势,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发展策略?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主要内容及建设成就。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发展现代工业,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谈何容易!针对我们的国情,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什么是过渡时期呢?过渡时期的任务是什么?
提示:过渡时期的概念见注解,任务要强调它包括两重任务,即“一化三改”,引导学生分析着两重人物之间的关系,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完成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前提。 2.第一个五年计划及成就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估计过渡时期大约需要18年的时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根据总路线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二是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请同学看书21页《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谈一谈第一个五年计划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说一说前辈创业的故事,思考“从这些成就中你感悟到什么?”
“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成熟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伐。 请学生根据自己访问、调查等了解到的关于“三大改造”的情况,介绍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都分别采取了什么途径进行改造的,当时人们的参与情况又是如何。(学生介绍自己的所知所见,教师点评、补充)
我国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成败的关键。为此,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请同学们看一组数字: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引导学生从数字中得出结论:我国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人数占全国农民总数的96.3%,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与此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手工业也有91.7%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我们则采取了不同的途径,请学生介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例子。 如上海信大祥绸布商店、电视剧《大宅门》中的百草堂(原型是北京同仁堂)公私合营时的情景。 教师向学生介绍荣毅仁的事迹,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改造的基本完成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
思考:为什么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 思考角度:可以从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角度出发。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基本确立。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和伟大意义。他说: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们创造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课堂练习与反馈
1.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
2.动手做
请动手设计一个本课的知识网络。
课件14张PPT。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八年级下册课件1分钱上有什么?说一说:图片向我们讲述了什么事情?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 从表格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为此,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什么是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的任务是什么?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有哪些?第一个五年计划 从这些成就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三大改造”高速进行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说一说
你了解的“三
大改造”。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上海信大祥绸布店“公私合营”时的情景。 1956年1月10日,毛泽东在上海市长陈毅陪同下,视察上海公私合营申新九厂,和荣毅仁交谈。 为什么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 首都各界举行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庆祝大会。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学得怎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