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2017部编)15 古诗二首 教案(2课时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2017部编)15 古诗二首 教案(2课时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28 14:45:27

文档简介

《古诗二首》(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认读《古诗二首》中的12个会认字,其中“行”(hànɡ)是多音字,在一(下)学习过xínɡ 的读音,要能够掌握不同的读音并初步了解之间的区别。
(二)书写8个会写字,并结合《语文园地六》中“字词句运用”的第一题,强调写字时注意观察间架结构,不要多写或少写笔画,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朗读诗句,想象画面,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品味、积累语言,背诵课文。
学情分析
(一)读诗画诗。(选择一句画一画)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请将下面的字写在田字格中,争取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莲? ? ? ? ? ? 荷? ? ? ? ?含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1)认读《古诗二首》中的12个会认字,学习多音字“行”,能够掌握不同的读音并初步了解之间的区别。
(2)书写8个会写字,能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不要多写或少写笔画,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含《悯农(其一)》)。
(4)朗读诗句,想象画面,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品味、积累语言。
2.思维目标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对诗句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3.价值目标
(1)在阅读中想象自然美景,了解自然现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在阅读中感受农人的辛苦,对农民的疾苦有同情之感。
(二)教学重点
1.认读《古诗二首》中的12个会认字,学习多音字“行”,能够掌握不同的读音并初步了解之间的区别。
2.书写8个会写字,能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不要多写或少写笔画,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朗读诗句,想象画面,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品味、积累语言。
(三)教学难点
朗读诗句,想象画面,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品味、积累语言。
教学流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图中诗(预设时间:5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出示故事图片,引入情境,背古诗
(二)学生学习活动
1.看图猜古诗。
2.完整地背诵出古诗的作者和诗句。
3.各种形式背诵。
(三)设计意图
开课用四幅图画,创设情境引入古诗。目的在于图中有诗,引出本课重点是诗有画面。
环节二:读古诗,正字音(预设时间:25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二)读古诗,正字音
1.自由读古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生字词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统一交流字词。
4.小组汇报随机指导。
预设:晓出? 净慈寺? 毕竟? 映日
绝句? 黄鹂?? 鸣叫? 一行? 含??
西岭? 泊?
预设:(1) 图片出示西湖,读准字音,再放在句子中读毕竟西湖六月中。你还见过哪些湖?
(拓展:青海湖——中国内陆最大咸水湖,也是最大湖,也是十大最美湖泊之首,在青海。鄱阳湖——中国内陆最大淡水湖,比青海湖小,在江西。洞庭湖——是中国第三大湖,在湖南。千岛湖——千岛湖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湖,在浙江。)
(2) 接天莲叶无穷碧。查字典在字典中的意思,请你找出和词句相联系的意思。穷:到尽头,没有出路。
(3)含,窗含西岭千秋雪。
含是一个会意字,从口,口像嘴;今表示衔在口中的东西时间都不会太长。一个含字用得绝妙,窗中含着窗外的景色。
(4)一字开花“绝”,绝对、绝色、绝路、赞不绝口。
(5)游戏字卡检测字词。
晓 慈 毕 竟 映 绝 鹂 鸣 行 含 岭 泊
(二)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汇报预设(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实时指导)湖:氵+胡=湖。湖是一个形声字,三点水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表示和水有关,胡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字形小魔术湖—氵+(??? )=(???? )
莲和荷一起学习。它们有共同的部首是草字头,它们都是上下结构,它们都是形声字。
穷:上下结构穴+力=穷;穷的反义词是富。
毕竟:根据拼音认读jinɡ后鼻音。
岭:形声字山表示字的意思,令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岭还可以进行字形小魔术。
绝:纟+色=绝
吴:口天吴。
(三)设计意图
字词的学习不离情境,将诗与画相结合,创设诗歌描绘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二下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小组交流,运用学习的识字方法共同交流识字。教师重点突破难理解字词。
环节三:再读古诗,写汉字(预设时间:10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说:写好字的关键是结构。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字,都是什么结构?语文园地在写字时要求注意字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
1.左右结构的字是“湖、绝、岭”:“湖”左右结构,也可以是左中右结构,注意笔画的相互穿插。
2.上下结构的字是“穷、莲、荷、含、吴”。注意上下对正。
3.特别是“含”字不能多写一笔。不要多写或者少些 笔画。练习语文园地“含、迎、留”。
(二)学生学习活动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笔画布局,发现规律。
2.练习书写,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3.展示,交流评价。
(三)设计意图
重点指导本课书既要求会认又要求会写的“含”字,强调书写不能多写“点”。在书写前一定让学生重点关注字的结钩。
课下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诗中有什么画面。
2.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
《古诗二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认读《古诗二首》中的12个会认字,其中“行”(hànɡ)是多音字,在一(下)学习过xínɡ 的读音,要能够掌握不同的读音并初步了解之间的区别。
(二)书写8个会写字,并结合《语文园地六》中“字词句运用”的第一题,强调写字时注意观察间架结构,不要多写或少写笔画,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朗读诗句,想象画面,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品味、积累语言,背诵课文。
学情分析
(一)读诗画诗。(选择一句画一画)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请将下面的字写在田字格中,争取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莲? ? ? ? ? ? 荷? ? ? ? ?含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1)认读《古诗二首》中的12个会认字,学习多音字“行”,能够掌握不同的读音并初步了解之间的区别。
(2)书写8个会写字,能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不要多写或少写笔画,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含《悯农(其一)》)。
(4)朗读诗句,想象画面,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品味、积累语言。
2.思维目标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对诗句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3.价值目标
(1)在阅读中想象自然美景,了解自然现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在阅读中感受农人的辛苦,对农民的疾苦有同情之感。
(二)教学重点
1.认读《古诗二首》中的12个会认字,学习多音字“行”,能够掌握不同的读音并初步了解之间的区别。
2.书写8个会写字,能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不要多写或少写笔画,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朗读诗句,想象画面,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品味、积累语言。
(三)教学难点
朗读诗句,想象画面,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品味、积累语言。
教学流程
环节一:复习巩固(预设时间:5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读准字音。
晓出? 净慈寺 ?毕竟? 映日
绝句? 黄鹂?? 鸣叫? 一行?
含?? 西岭? 泊
2.请你连线,选择正确的读音。
lí ? jué  xiǎo ? cí ? jìng??? yìng ? bì
?????????? ?
晓?? 慈??? 毕??? 竟??? 映???? 绝??? 鹂
(二)学生学习活动
1.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利用游戏连线,检测个别字的字音。
(三)设计意图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课堂教学中注重这项标志性能力的发展。
环节二:读诗歌,起韵律(预设时间:25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自己试着读诗歌,读出韵律。
2.教师示范。
3.学着老师的样子再读诗歌,读出韵律。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试着读。
教师示范读。
体会诗歌韵律。
自由朗读。
(三)设计意图
学生应该热爱朗读诗歌。学会欣赏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为之后学生读出画面提供基础。
环节三:四读诗歌,有画面(预设时间:20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 ? 我说诗意,你来读
(师)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
(师)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师)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
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
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2. 听着音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 闭眼教师示范读,想象画面。(配乐)
4.出图背诵。
(二)学生学习活动
(预设)我看见了翠绿的柳树上有两只可爱的黄鹂鸟在鸣叫,我听见了悦耳动听的鸟叫,我想到了春天来了......
(三)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和想象感受整个立体三维画面。教师示范读再次将诗歌画面展现在眼前。最后看到图画能够背诵诗歌。
环节四:诗中有画,促反思(预设时间:8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幅画面
《绝句》多幅画面
2. 荷花之美,黄鹂翠柳之美,白鹭青天之美,西岭雪山之美,门外旅船之美。大自然如诗如画,我们从中感受到作者流露出来的轻松愉悦之情。
3. 唐代诗人李绅眼中所见的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呢?引入《悯农》,让学生诵读,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进行指导。
(二)学生学习活动
荷花荷叶美。
每两个要素都能形成画面。
诵读《悯农》,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设计意图
从诗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出拓展阅读《悯农》提出自然之问,为整篇单元打开思路。
课下作业:
1.画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或《绝句》。
2.读一读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