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蜜蜂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蜜蜂课件(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28 15:57:31

文档简介

1.这本书的作者整理20余年资料才写成第一卷,在创作长达28年之久后,全书首版发布。
2.“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法布尔
资料袋

法布尔(1823-1915)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课文节选自他的《昆虫记》。这部作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发现,兼具科学和文学价值。




14.蜜蜂
闷了好久 几乎 尽管
闷 (mēn)闷热 几(jī)几乎 尽 (jǐn)尽管
(mèn)纳闷 (jǐ) 几个? (jìn) 尽力?
jǐn

mēn
大概??沿途???超常? 阻力
陌生 准确无误?? 逆风而飞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边读边思考: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实验目的
14. 蜜蜂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身上也都带着花粉。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请同学们默读2-7自然段,划一划相关句子,说一说法布尔是怎么做实验呢?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捉蜜蜂
实验过程
做记号
捉蜜蜂
叫女儿等
走四公里路放蜜蜂
数飞回的蜜蜂
法布尔先……再……接着……然后……最后……
实验过程
做记号
捉蜜蜂
叫女儿等
走四公里路放蜜蜂
数飞回的蜜蜂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法布尔观察到了什么?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 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 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1.当一群蚂蚁排着队,急匆匆地往前赶……

2.我家门口同时栽下的两棵树,东边的一颗很矮小,西边的一棵很高大……
你可以选择其中一句,写一写你的思考和疑问,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感谢聆听
2019
?Honeybee
《蜜蜂》教学设计
三(3)班的同学们,咱们又见面了!看来咱们的缘分够深的,全校54个班级,你看我刚好就抽到你们班,想知道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什么书?看你们的表现!上课!
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想给你们介绍一个人,猜猜他是谁?
1.他曾说过: “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资料袋”, 资料袋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
2.从资料袋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作者的身份、作品,我们要牢记。请你们也圈一圈,做记号。那你们知道,昆虫记里面,他记录的哪一种昆虫最多嘛?
3. 答案是:蜜蜂(板书)(蜜上中下三部分同宽,卧钩写在横中线上。),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14课,看看法布尔发现了蜜蜂身上的什么秘密。
二、初读课文,了解实验过程
1.课前预习了吗?读了5遍的举手!看来生字词是难不倒你们了。谁来读读?
第一组:闷了好久 (mēn ) 几乎(jī) 尽管(jǐn)
三个多音字都能读标准,我们一起读读!你还知道它们的另一个读音吗?
我们一起读读这些多音字。
闷(mēn )闷热 纳闷(mèn) 几个(jǐ) ?尽力(jìn)?
第二组:大概???沿途???超常? 阻力 陌生 ?准确无误?? 逆风而飞
指名读(2名) 齐读
2.现在我们生字词放入到句子当中去,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得出了结论。
你真了不起,你用一句话就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谁再来说一说?
3.从他们的回答中,你知道法布尔探究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吗?你能从文找到答案吗?(第一自然段)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管听谁说过,也不管“听说”过多少次,法布尔一定亲自来证明,从中你看出了什么?(不轻信盲从、求实的科学态度。)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4. 实验得出的结论,在哪?目的有了,结论出来了,(板书:实验目的、实验结论)中间的部分写的是什么呢?(生答:实验过程)(板书:实验过程)
5.你看法布尔在介绍自己的实验时,首先介绍了实验的目的,接着介绍实验过程,最后得出实验结论。课文重点写的是哪一部分?
三、朗读感悟,明确试验过程
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实验过程是怎么样的?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7自然段,划一划相关句子,说一说法布尔是怎么做实验的?
2.实验过程是怎么样的?(交流)为了让我们更能记住实验过程,我们能不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呢?比如: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他们放在纸袋里。”我们可以用三个字概括:捉蜜蜂。现在就请同学们学着这样的方法,自己来概括一下实验过程,写在课后的表格里。
捉蜜蜂 做记号 叫女儿等 走四公里路放蜜蜂 数飞回的蜜蜂
3.你能用“法布尔先…再…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吧!你看用关键词语来概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课文内容。
三、了解课文写法
1.现在请你再看看实验过程,我能去掉其中的一个步骤吗?我把做记号去掉可以吗?去掉叫女儿等?去掉四公里外换成家门口?
“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便于观察;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掌握蜜蜂飞回的时间;
“在它们的身上做了白色的记号”──为了更好地与其他蜜蜂区分;
“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然后放了出来”──路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
2.师:原来法布尔安排的每一步都是那么重要,缺一不可啊!
3.同学们,法布尔这样一步一步细致全面的安排,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做事严谨,讲究科学……)现在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感受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3.那么法布尔在放飞了蜜蜂之后,他又观察到了什么呢?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4.交流:观察到什么了?除了观察到的,还写了什么?是他的推测,他的思考,他的疑问。你从哪看出来的?(好像、大概)如果去掉可不可以?读一读!
5.这就是法布尔用词的准确性,从他用词的准确性也可以看出他严谨的科学态度。
6. 同学们,法布尔在做实验时不仅写出了自己的观察,也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疑问,现在我们也来学一学法布尔,来写一写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当一群蚂蚁排着队,急匆匆地往前赶……
我家门口同时栽下的两棵树,东边的一颗很矮小,西边的一棵很高大……
你可以选择其中一句,也可以自己写一写你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7.交流。
四、小结
同学们,你们看这一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也学会用了关键词语记住课文内容,同时也体会到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那么法布尔在做实验过程中又是怎么得出实验结论的呢?这个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思考的呢?我们下节课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