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第9课
对外开放
学习目标
1.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
2.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3.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重点:经济特区。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深圳:一夜崛起的城市?
1.中国的对外开放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跨出了第一步?这种方式是谁提出来的?
2.这种方式开放了哪几个城市?
设置经济特区 邓小平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海南
1.设经济特区(1980)
特区的政策: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
1979年的深圳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1、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
2、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3、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海南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城市。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区
环渤海地区
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浦西就是上海,浦东只是从外滩遥遥远眺的一片农田菜地。
如今浦东新区吸引了7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亿美元的外资。汇丰、柯达、阿尔卡特等30多家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移师浦东。
——内地
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一.我国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我国的对外开放过程有何特点?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2001年12月
2.影响: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等。
挑战: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等。
农村:
城市:
建立经济特区:
形成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
措施:
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深圳等五个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 地
加入W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