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8 18:0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史学家汤因比(1889-1975)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 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罗兹·墨菲:《亚洲史》
一千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中国的城市灯火辉煌、光明灿烂。
一千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11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城市的规模都不过万人。而中国的首都则有150万人。
一千多年前中国华北的钢铁业年产就达125万吨,这是个什么概念?公元1788年,欧洲工业革命开始,英国钢铁业年产才有7.6万吨。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是最会作买卖的,宋朝人用泥土(把泥土烧成瓷器)就轻易换来大批金银珠宝。
一千年前的中国经济总量最高时占当时世界的80%。
告诉你鲜为人知的一千年前的中国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一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等方面的史实;
2.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知道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重点: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表现 ;
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学习目标
情境模拟角色扮演
经商管理
技能
临安
居住地
事业有成的商人
身份
南方(宋代)
祖籍
宋有财
姓名
如果你是他的话?
第一幕
回乡探亲
时隔多年,你决定回乡下探望自己年迈的父母,惊讶的发现似乎“哪儿”不一样了!
《耕获图》
牛耕
灌溉
插秧
收获
扬场
入仓
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种植什么农作物?
插秧、扬场同时出现?
为什么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
你走到田间,看到了什么呢?
你回到家中,身体依旧健硕的父亲兴高采烈的向你介绍近些年家乡的“那些事儿”。
父亲会向你介绍什么事儿呢?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农业作物引进了新品种
占城稻
(2)水稻得到了大丰收
跃居首位
(3)出现丰饶粮仓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
(1)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2)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3)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粮仓:“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
“苏湖熟,天下足”
苏州
湖州
丰收
富足
重要粮仓
除了农作物之外,村庄里还引进了新的经济作物
茶树
棉花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北宋:
广东 福建
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
棉花种植的推广
探望双亲后,受合作商的委托,你决定去“工厂”巡查一番……
第二幕
了解行情
“号为冠天下”的
蜀地丝织品
宋朝织机
你先拜访了从事丝织行业的赵老板,在这里看到了……?
赵老板热情的向你介绍了丝织行业的“新秀”—棉纺织品
南宋棉毯
参观了赵老板的纺织行,你决定去好友刘老板的瓷器铺子去转一转……黄老板可是个瓷器“行家”,在这里,他向你介绍了什么知识呢!
瓷器行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五大名窑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观音坐像
缠枝牡丹纹梅瓶
瓷 器
宋孩儿瓷枕
材料一:“宋瓷成群,举国罕见。……惜哉!彩云易散,宝瓷易碎。洋人巧弄译笔,瓷器代称中国。
------魏明伦《遂宁赋》
材料二:景德镇瓷器“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材料三: 宋代瓷器胎体轻薄,釉色晶莹,深受外商喜爱。南宋时,由荷兰人从泉州贩卖至欧洲的瓷器,售价几乎与黄金相等。
和刘老板交流的过程中,你了解到现在海外贸易似乎是个赚钱的行当,于是你决定为出海经商准备一些“行头”……你可以去哪些地方呢?
广州
泉州
明州
在斟酌一番之后,你买了一艘船,可是茫茫大海,你怎么辨别方向呢?
指南针
一切准备妥当,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考察市场”是一件必须的事。你应该在什么时间去哪些地方呢?
第三幕
经商之“道”
你去了哪些地方?
开封、杭州
什么时间去的?
时间不受限制
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有何新的变化?
草市、市镇
都市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做“草市”;城市与乡镇之间的市镇发展成为重要商业贸易区
西市
东市
早市
夜市
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的对比材料: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商业都市:与前代相比有了哪些发展?
城市布局:
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
营业时间:延长了营业的时间
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夜市
你去了哪些地方?
开封、杭州
什么时间去的?
时间不受限制
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有何新的变化?
草市、市镇
都市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做“草市”;城市与乡镇之间的市镇发展成为重要商业贸易区
你发现通过海外贸易可以赚取更多的财富。请问你可能会装载什么样的货物?商船可能到达哪些地方?进行对外贸易港口有?商船进出港口,会接受哪个机构的检查?
丝绸
瓷器
茶叶
蜀锦
香料
市舶司
史料研读
材料一:宋高宗说:“市舶之利甚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二: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思考:宋高宗对海外贸易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支持、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获得丰厚的利润
海外贸易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①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②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
③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合作探究二】
你决定到四川经营丝绸生意,每天需要带着大量的金属货币穿行在大街小巷,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你的烦恼怎样解决呢?
使用纸币
商业中心
制瓷中心
世界商港
观察图标:这时期的经济发展南方兴盛还是北方兴盛呢
纺织中心
苏湖粮仓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小组讨论)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合作探究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小组讨论)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合作探究
魏晋南北朝
唐代中后期
人口南迁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南移的过程
商业繁荣
北方战乱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知识梳理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思考: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课堂设问
①经济发展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经济发展要重视人才交流;
③经济发展要重视引进先进科技;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
宋代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
的表现
经济发展
的原因
经济发展的结果: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生产经验和大量的劳动力
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
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政策倾向:宋代统治者政策的推进
农业:水稻、茶树、棉花种植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区域的变化
手工业:纺织、制瓷、造船业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区域的变化
商业:都市、海外贸易的发展和纸币的出现
知识小结
类别 发展成就
农 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手工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商 业 城市商业
海外贸易
货 币
类别 发展成就
农 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
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复种技术、拔秧工具秧马;
苏湖成为粮仓;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一.农业的发展
类别 发展成就
手工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居世界领先地位,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景德镇成为瓷都
3.造船业
类别 发展成就
商 业 城市商业
海外贸易
货 币
3.新货币的出现
纸币(“交子”、“会子”)出现并广泛使用;
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广州、泉州是大商港;
对外贸易范围扩大;
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司出现;
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开封、临安等大都市商业繁荣;
坊市制的瓦解;
早市、夜市、草市等各类商贸区出现;
好了,今天的“商业之旅”到此完成了,同学们,检测检测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吧!
课后检测
1.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瓷都的是( )
A.海南岛 B.邢窑 C.景德镇 D.越窑
2.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
A.执行削藩政策 B.监察百官
C.管理海外贸易 D.主持变法
3.北宋初期纸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 B.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
C.宋代造纸业相当发达 D.政府支持发展纸币业
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完成是在( )
A.南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C
C
A
D
5.江南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抹亮丽的风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最早的古代经济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变化。
材料二: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盛产水稻的苏州、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超过了北方。与此同时,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指的“世界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它出现在何时何地?
(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什么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种变化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交子“
北宋,四川
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
材料三: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也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
(3)从材料三可得知,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北方人南迁,给南方提供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