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8 17:5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导入新课《天龙八部》同学们都看过《天龙八部》吧,那里面的乔峰本来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北宋的汉人)后来发现自己是什么人?(辽国的契丹人)而后来乔峰、段誉、虚竹兄弟三人是到了哪里去娶公主?(西夏)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由契丹人建立的辽、由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
2.认识这一时期的地图;
3.理解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从统一走向分裂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十 国唐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二)谁主沉浮赵匡胤“乱世造英雄”,下面三位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请你分别给他们上一个称号。请连连看吧!耶律阿保机元昊大夏国皇帝宋太祖辽太祖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三)指点江山12310世纪初960年11世纪前期下面三个年代分别是哪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呢?请填在图中的相应位置。312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开封上京
临潢府兴庆府(东京)下面三个都城应该填在图中的什么位置呢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123(三)指点江山312汉族契丹族党项族下面三个民族分别建立了哪个政权呢?请填在图中的相应位置。312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123(三)指点江山(四)小试牛刀考考你学以致用的能力,你能运用刚刚我们所学的知识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吗?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契丹族上京临潢府北宋960年赵匡胤汉族开封(东京)西夏11世纪前期元昊党项族兴庆府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五)民族大家庭契丹族党项族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契丹族的生活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五)民族大家庭qiongtian辽墓壁画《契丹人饮马图》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五)民族大家庭契丹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发源于中国辽河上游一带,契丹人过着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生活。到唐朝时,契丹已经逐渐强大起来。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建立政权: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发展: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契丹文字契丹货币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党项族(五)民族大家庭(1)起源: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
(2)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巩固政权: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西夏铜牌西夏货币契丹族梳理归纳: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今蒙古巴林左旗南)汉族960年赵匡胤东京(今河南开封)党项族1038年元 昊兴庆(今宁夏银川)根据本课所学内容,比较分析:辽与西夏有什么共同点?1、都是少数民族,以游牧生活为主2、都建立了政权3、都受到汉人文化的影响4、与北宋的关系时战时和1.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辽宋燕云十六州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2.从对辽用兵到“守内虚外”宋太祖晚期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
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守内虚外”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3.澶渊之战澶 渊 之 战1.时间:2.交战双方3.交战地点:4.关键人物5.战争结果:请同学们做一个小小军事家,结合课文和下图,完成下面的战争报告吧!攻方:守方:1004年辽北 宋辽北宋澶州(古称澶渊)寇准宋真宗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4.澶渊之盟1.签订时间:2.内容:3.评价1005年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que4.澶渊之盟(评价)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4.澶渊之盟(1)签订时间:(2)内容:(3)评价1005年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提示:1、对北宋来说
2、对辽来说
3、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 )(1)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2)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3)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战争连年的战争使西夏受到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二)战争与和平(宋夏关系)阅读课文3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么?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探究三: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三)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什么共同之处?想一想?1.都曾与北宋发生战争,并使双方损失很大。2.后来都达成和约,北宋给它们岁币,双方贸易发展。3.都向北宋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政治制度。探究三: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辽、夏对宋发动的战争史只是兄弟之战,不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但属于非正义战争(以劫掠为目的)明确北宋西夏(党项)辽(契丹)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汴京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建立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1044年
订立和议1005年
澶渊之盟课堂小结和为贵辽、西夏与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