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6 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29 10:4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练习
1、选择题
1、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 )
A. 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 D. 光屏上没有像
2、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

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人的身后进行“补光”。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这些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与乙 B. 甲与丙 C. 乙与丁 D. 丙与丁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离小孔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越大?????????????
? B. 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可能变矮了?????????????
? C. 蜡烛经凸透镜成像时,当蜡烛靠近透镜,蜡烛的像一定远离透镜?????????????
? D. 小球沿水平方向运动,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可能沿竖直方向运动?????????????
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
C. 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 若换用材料与口径相同但更厚一些的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
5、.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 一定小于l B. —定等于l
C. 一定大于l D. 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6、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

A. 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 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 将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蜡烛、透镜位置保持不变
D. 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透镜位置保持不变
7、屏幕上有一个由某凸透镜所成的清晰明亮的实像,若用黑纸把该凸透镜的上半部挡住,则屏幕上的像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
A. 亮度不变,上半部消失只有下半部的像 B. 亮度不变,下牛部消失只有上半部的像
C. 亮度变暗,仍能成完整的像 D. 亮度变暗,只有上半部的像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同学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65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恰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果从图中位置移动蜡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左移动10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B. 向右移动10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C. 向右移动2cm,光屏应向左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D. 向右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9、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

A. 若蜡烛放置在1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 若蜡烛放置在2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C. 若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D. 若蜡烛放置在4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
二、填空题
10、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若有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__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 ______(填“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的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1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从侧面透过球形玻璃缸欣赏水中游动的鱼,发现鱼变大了,则这个像是金鱼的__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玻璃缸相当于____________。

12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    (填“凸”或“凹”)透镜,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    (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    ;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    (填“透镜”或“电路板”)。
13、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三、实验题
14、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凸透镜的光心、烛焰、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蜡烛、凸透镜位置如图所示,当光屏移至刻度尺80?cm处时,在光屏上观测到等大倒立的实像。则
?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在题干中成像的情况下,把蜡烛向左移动5?cm,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可成清晰的像;
(3)在题干中成像的情况下,把蜡烛向右移动5?cm,然后移动光屏可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特点与实际生活中    (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15、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    ,并推算出焦距为    厘米。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同样在凸透镜成像中光路也是可逆的,物像互换,所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
2. 【答案】C
【解析】照相机离照相人越远,成的像越小,拍摄的范围越大,所以要照全身像,应增大相机和照相人的距离,甲说法错误;若要使人像变小,除了增大物距,也可减小像距,乙说法正确;在照相人身前补光,光从照相人身上发射至相机镜头,可使人像更亮,丙说法错误;现在的相机技术使我们拍摄时看到的像是正立的,丁说法正确,故C选项正确。
3.【答案】D
【解析】像的大小还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光屏离小孔越远成像越大,故A错误;游泳运动员在水下看到泳池边的物体,看到的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虚像比实际物体的位置要高,故B错误;凸透镜成实像时,成像规律为: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故C错误;小球沿水平方向移动时,如果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度时,像可能出现沿竖直方向运动情况,故D正确。
4.【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大于2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故A、B错误;由光路的可逆性知,若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原来的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若换用材料与口径相同但更厚一些的凸透镜,焦距变小、会聚能力增强,像距减小,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移动,故D错误。
5.【答案】A
【解析】太阳光垂直透过凸透镜时,能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这个点的位置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由于题中所述的光斑并非最小,且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开始时纸上的光斑一定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外的位置,该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否则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会先变小后变大.
6.【答案】B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即物距减小时,像距在增大,物体所成的像在逐渐的变大,因此,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故B方法可行为答案。
7.【答案】C
【解析】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上的某点发出的所有射向透镜的光经透镜折射后必会聚于像点,如果用黑纸将透镜的上半总挡住,从物体射向透镜下半部的光经透镜折射后仍会聚于像点,因此仍成原来的像,只是透过的光减少了,所以亮度变暗。
8.【答案】D
【解析】蜡烛向左移动10cm,则物距增大,像距应该减小,为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故A错误;蜡烛向右移动10cm,则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成像,故B错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蜡烛向右移动2cm,物距减小,此时像距要增大,成的像也增大,光屏应向右移动,在适当的位置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故C错误、D正确。
9.【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蜡烛放置在10 cm刻度线处,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40 cm,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蜡烛放置在20 cm刻度线处,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 cm,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 cm,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蜡烛放置在45 cm刻度线处,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 cm,小于1倍焦距,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10. 【答案】倒立;缩小;实
【解析】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cm,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1. 【答案】虚;放大镜
【解析】小明同学从侧面透过球形玻璃缸欣赏水中游动的鱼,发现鱼变大了,看到的是鱼的放大的像,此时球形玻璃缸相当于放大镜,这个像是金鱼的虚像。
12. 【答案】凸 虚 小于1倍焦距 电路板
【解析】为了看清楚连线情况,需要放大来看,只有凸透镜可以起到放大的作用;凸透镜在成像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才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照明灯照亮电路板,电路板反射的光才能越强,折射后所成的虚像也就越清楚。
13. 【答案】缩小 减小
【解析】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为: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无人机上升相当于增加了物距,当物距增大时,相距减小,因此需要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之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14. (1)【答案】7.5
【解析】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在光屏上成等大、倒立的实像时,物体处于二倍焦距处,即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图中物距等于15?cm,故该凸透镜的焦距是7.5?cm;
(2)【答案】左
【解析】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体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故把蜡烛向左移动5?cm,物距增大5?cm,故像距将减小,所以光屏应向左移动可成清晰的像;
(3)【答案】投影仪
【解析】当把蜡烛向右移动5?cm,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该成像原理。
15. (1)【答案】倒立、等大、实像 20
【解析】由图可知,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物体处于2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因物距等于40?cm,所以焦距为20?cm。
(2)【答案】因为换的凸透镜焦距大于或等于40?cm,所以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得不到实像
【解析】光屏上找不到像,说明此时不成像或成的是虚像,故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换的凸透镜焦距大于或等于40?cm,物距等于或小于焦距,得不到实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