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欧洲西部
一 工业密集 发达国家集中
1.认识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了解欧洲西部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概况,明确欧洲西部经济在全世界中的地位。
3.能够在地图上找出欧洲西部主要的发达国家,掌握本区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欧 洲 东 部
欧 洲 西 部
欧洲西部包括:西欧、南欧、中欧、北欧
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共有37个国家)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梵蒂冈: 0.44平方千米
圣马力诺: 61平方千米
摩纳哥: 1.95平方千米
列支敦士登: 160平方千米 马耳他: 316平方千米 安道尔: 468平方千米
从图中找出瑞典、芬兰、英国、法国、瑞士、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首都。
填出下面国家的首都
斯德哥尔摩
赫尔辛基
伦敦
巴黎
伯尔尼
柏林
马德里
罗马
瑞典 芬兰 英国 法国
瑞士 德国 西班牙 意大利
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
源地,是世界上著名的工
业密集地带。
工业工艺
技术水平
生产效率
工业中心
精
高
高
多
欧洲西部的工业
一些来自欧洲的著名工业品牌及其产地
欧洲西部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
欧洲西部的农业
生产水平
高
自动化程度
高
耗用劳动力
少
欧洲西部的服务业
服务体系
完善
质量
优
产值
大
国民经济的
支柱
欧洲西部各国为进一步加强联系,形成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 ,简称欧盟(EU),目前共有27个成员国。欧盟内部基本实现了货币、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欧盟的建立对于欧洲各国扩大经济市场,降低成本,减少繁琐手续,推动科技的发展,促进内部贸易发展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欧洲联盟
①欧盟已经与美、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②欧盟的进出口额在世界上的比重很大,出口大于进口
③海陆位置和交通条件对本区的外贸影响巨大
C
B
1.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下列哪一大洲( )
2.下列发达国家位于欧洲西部的是( )
A.加拿大 B.丹麦 C.日本 D.新西兰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屠格涅夫
二 现代化的畜牧业
繁荣的旅游业
1.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材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农业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片和资料,了解欧洲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繁荣的旅游业。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他们的饮食习惯中你能简单说出欧洲西部的环境特征吗?
读图,描述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北冰洋
大西洋
地中海
亚欧大陆
40?N
北极圈
70?N
找出本区主要的地形区,分析本区的地形分布有什么特点?
找出欧洲西部最主要的半岛、岛屿、海湾、海峡。分析说明欧洲西部的海岸轮廓特点。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指图说出欧洲西部主要的半岛、岛屿、海湾、海峡。
伊比利亚半岛
亚平宁半岛
巴尔干半岛
冰岛
爱尔兰岛
大不列颠岛
比斯开湾
北海
地 中 海
波罗的海
英吉利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对比两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量,描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
比较说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差异。
温差大 降水少 分布不均匀
温差小 降水多 分布均匀
离海洋越近,温差越小,降水量越大,海洋性越明显;反之,大陆性越明显(自西向东温差越来越大,降水量越来越少)。
对比图中两地的气温和降水的差异,说明该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
草场广布
牧草多汁
地形以平原为主
畜牧业发达
饮食结构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以牛羊肉和乳产品为主
对比欧洲西部和北美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析说明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的原因。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入境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居世界前列。
丹 麦 风 光
巴 黎 风 光
伦敦风光
白金汉宫
伦敦塔桥
西班牙斗牛
意大利风光
罗马古斗兽场
威尼斯水城
瑞士风光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风光
1.在欧洲西部,被人们称为“绿色金子”的是( )
A.小麦 B.森林 C.牧草 D.可可
2.欧洲西部农业产值中比例最大的是( )
A.种植业 B.水产业 C.畜牧业 D.林业
3.欧洲西部最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它的
气候特征是( )
A.全年炎热干燥 B.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分布均匀
C.冬冷干,夏热雨 D.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C
C
B
4.位于欧洲南部的山脉是( )
A.阿尔卑斯山脉 B.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乌拉尔山脉
5.欧洲人的饮食是以什么为主( )
A.乳制品和牛羊肉 B.大米饭和牛羊肉
C.玉米饼和乳产品 D.马铃薯和面食
A
A
国家
英国
法国
希腊
首都
巴黎
雅典
伦敦
旅游胜地
塔桥
巴特农神庙
艾菲尔铁塔
请将下列国家与其首都及主要旅游胜地正确连线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