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九年级上册
授课年级:初三年级
授课地点:十六中
授课人:徐彩虹
授课时间:二00七年十一月十二日
在历史教学反思中成长
十六中 徐彩虹
在我任教历史学科不久,我就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学生上课不爱听、课后不爱学,考试考不好。正所谓“精彩的历史,枯燥的历史课”。如果不能及时扭转这种局面,这将极大地影响到我的历史教学和学科成绩。苦恼之余,我在积极地思索,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通过课下与各个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我了解到学生对历史课厌学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教师上课不生动,没有故事,内容枯燥,造成了学生上课不爱听。
2.上课内容多,学生记不住,考试考不好,受到家长、老师的责备,积极性越来越差,以至于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3.老师上课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不重视差学生。
找出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后,我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而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充分利用历史学科本身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愿学历史、乐学历史。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我上课尽量用饱满的情绪,亲切、和蔼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教师上课饱满的情绪会感染那些懒散的学生。上课时,尽量让更多的同学发言,通过课堂提问,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他们也会同样重视历史课。 如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同,选择一些程度不同的题目。反映快的同学,让他们回答一些难度大的题目;反映慢的同学,让他们回答简单一些的题目,回答出来后,借机大力表扬一下,让他们都有满足感、成功感。
其次:利用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主动地学。为了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在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改进。
1.利用历史故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上历史课就是来听故事的。为了满足学生,每堂课中,我都会补充2-3则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加深学生对人物印象的记忆。如介绍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我会补充介绍爱迪生小时候孵鸡蛋,捣蚂蜂窝,做飞人实验的故事。既起到强化历史人物形象的作用,增强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记忆,又满足了学生爱听故事的需求。
2.利用历史课本上的许多插图,拓展介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历史课本上有许多丰富有趣的插图,如有人物图、事件图、地图、名人名言、建筑图、故事等图片。在上课时,我会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进行讲解,要求学生知道每一张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事情在什么时间、地点发生,有哪些人参与,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又怎样。这些插图起着很好的加深印象作用。
历史人物插图是历史课本中较多的一种。对于课本人物插图,我的作法是:借助人物插图的肖像和神态,补充介绍一些精神境界方面的内容,以加深印象。如“彼得一世”一图,先说画面人物仪表严肃、目光炯炯,穿的是短装,没有胡子;再说他的装束受到西欧人的影响。他羡慕西欧技术,曾前往英、荷等国家考察学习;他提倡“文明开化”,生活方式西欧化,所以他率先垂范,穿起了短装,剪掉自己的长胡子。所有这一切说明,彼得一世是一位具有改革创新、远见卓识、做事果断的著名俄国沙皇。这起到了通过插图来巩固课本知识的作用。
3.用具有激情、感染力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历史环境中。
如在介绍拿破仑时,我用激扬的语言描述:他戎马一生,指挥过无数战役。他连续五次大败反法同盟,征服了许多国家而成为欧洲霸主,欧洲大陆上已没有堪称法国敌手的国家,到1810年左右,法兰西第一帝国控制了东至波兰,西到西班牙,北起荷兰,南到意大利的广大领土,帝国盛极一时。他写下了世界战争史上的许多神话。通过语言的宣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同学们带入历史情境。
再次: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突出重点,强化难点,并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
学生只所以认为历史难学,是因为历史知识繁杂,不好记忆。如何让学生轻松学历史,轻松记历史。
让学生轻松学历史的关键是增强学生学习、考试的信心。
介绍完一单元内容后,我都会及时小结、巩固,然后给学生测试。测试题选用一些简单题型,并跟学生事先说明,让他们准备一段时间。一般他们都会考高分。借此树立他们学历史的信心,并动员他们只要上课认真听,考试认真准备,每个人都会考好。
2.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
每堂课知识,我都给它归纳2-3个重点,教他们列表格记忆、理解记忆、偕音记忆、顺口溜记忆等等。
3.精心备课。
上每一节课前,我都会精心备课。以使课堂知识结构化、体系化,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节课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哪些基础知识,每一具体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背景、起因、经过、内容、结果、影响、意义、局限、教训、特点、成败之因等,并理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上课前,我会备一些习题。哪些知识点,曾经以什么形式在考试中出现,我会补充题例,加深学生记忆。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新课程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它有着巨大的魅力,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但这一收获来源于对整个教学的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课后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大浪淘沙,回顾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尝试中变化、改进。你想跑得更快吗?你想从众多的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吗?那么,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请抽出一点点宝贵的时间来“反思”吧!
一、生平简介
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企业家。1847年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的一个农民家庭。8岁进学校读书,只学习了三个月,就不得不退学回家,由当过乡村教师的母亲、辅导他自学。12岁时,家庭生活困难,开始在列车上卖报,16岁时发明了自动定时发报机,之后不断有发明问世,一生中共完成2000多项发明,1928年被授与美国国会金质特别奖章。1931年10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逝世,终年84岁,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
1.孵蛋的经历
爱迪生在童年时代就爱动脑筋,好奇心特别强,有一天早晨,全家突然发现爱迪生不见了,到处找也找不到,一直到了晚上,才发现他趴在鸡舍旁,肚子下面压了一大堆鸡蛋,原来他异想天开,要用自己的身体来孵小鸡,结果事与愿违:蛋壳破裂,蛋黄横溢。小爱迪生也明白了:鸡可以孵蛋,但是出于某种原因,人不能孵蛋。
2.爱迪生一生中只上过三个月的学。
由于追根究底的个性,爱迪生对于课业方面的问题非常固执,一次,在上算术课的时候,教师讲的是一位数的加法。许多学生都肃静地听讲。只有他忽然举手质问说:“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他问得老师张口结舌,实在没有办法可以回答。 这样,在校学习不到三个月,老师便把他的母亲叫来,对她说:“这孩子一点不用功,还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问题。昨天上算术课时,他居然问我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你看这不是太不像话了吗?我看这孩子实在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害别的学生,还是别上学了吧。”
3。他不但好奇爱问,而且什么事都想亲自试一试,捣蚂蜂窝。
他4岁那年,想看看篱笆上野蜂窝里有什么奥秘,就用一根树枝去捅,脸被野蜂蜇得红肿,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4。阿尔经常到塞缪尔温切斯特(Sam Winchester )的碾坊去玩。一天,他到温切斯特的碾坊,看见温切斯特正在用一个气球做一种飞行装置试验,这个试验使阿尔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满了气,一定会升上天,那该多美啊!几天以后,他把几个化学制品放在一起,叫他父亲的一个佣工迈克尔奥茨(Michael Oates )吃化学制品后飞行。奥茨吃了阿尔配制的化学制品后几乎昏厥过去。阿尔似乎认为奥茨飞不起来是奥茨的失败,不是他阿尔的失败。 这次事件不仅使阿尔的父母感到头痛,同时也震惊了附近孩子的父母,他们纷纷警告自己的小孩说:“不要和阿尔玩!” 小孩子们听了父母的告诫,都不敢再和阿尔在一起,即使阿尔邀请他们,他们也只是以畏惧的眼光看着他,一步也不敢接近,有时几个比较大胆的小孩,甚至会唱着歌来侮辱阿尔,他们唱着:阿尔、阿尔,奇怪的小孩;阿尔、阿尔,他是个呆子;我们再也不和阿尔玩了。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十六中 徐彩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通过引导学生对“汽车的大量使用是利大还是弊大?” 的思考与辩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的、一分为二的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采取自学的形式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利用相关的图片、故事、文字、FLASH动画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充分展现历史,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通过辩论题的设置,调动学生在课外搜集、整理、归纳资料,学会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并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品质。
(2)通过讲述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然后进行发明创造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努力奋斗、积极探索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学难点:1.在教材内容比较简易的情况下,教师如何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
使学生感知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推动了社会进步。
2.通过引导学生辩论,教会学生全面、准确地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导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科联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这次革命首先从棉纺织领域开始,大家知道是什么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哪些重大发明?
(导入新课)100多年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又有一次重大飞跃。我们把这次变革叫做“第二次工业革命”。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讲授新课: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引导)同学们家中或周围都有哪些电器,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电器的大量发明和使用,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电气时代”是怎么到来的呢?我们一起学习。
(投影显示)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1.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时间?
2.谁研制出发电机?时间?
3.电力在什么时候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4.随后发明了哪些电器和电力交通工具?
5.讨论: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
6.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
(想一想)假如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在没有电灯之前,我们的先人在夜晚采用哪些方法照明?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小结)电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在生产领域的
一场巨大的变革,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
来了极大的便利。
(过渡)电作为一种新能源投入使用后,大量电器被发明出来。在电器发明领域,有个人被称作“发明大王”,你知道他是谁吗?
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讲故事)谁能讲讲有关爱迪生的故事?2-3则
(课件)FLASH动画:爱迪生救妈妈
(引导)爱迪生一生中有哪些发明呢?
(投影)列举爱迪生的主要成就。
(投影)图片介绍爱迪生的两项主要成就:留声机和电灯泡。
(讲解)了解爱迪生发明灯泡的过程。
(引导)人们都说爱迪生是个天才,可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投影)显示爱迪生的名言。
(引导)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除了有电器的发明,还有哪些交通运输工具发明?
三、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投影显示)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1.汽车的动力机器是什么?
2.这种动力机器何时发明?发明者是谁?
3.第一辆汽车在什么时候、由谁试制成功?
4.讨论:汽车的大量使用利大还是弊大?
5、飞机在什么时候、由谁发明?
(投影)第一辆汽车图片、发明者,汽车的发展和演变。
(资料)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数字。
(投影)世界著名汽车图片,奔驰、宝马、劳斯莱斯等。
(辩论)汽车的大量使用是利大还是弊大?
(过渡)人类很早就有翱翔蓝天的梦想,是谁把这个梦想变为现实?
(投影)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 、“飞艇”。
(提问)中国近代也有自己的飞机,你知道是谁设计制造的?
(投影)展现中国现代航天领域的新发展。
(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课内容,作全课小结。
(练习)点击中考。
(作业)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通过复习第一次工业革命,把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然提出,起到温故而知新、自然导入的目的。
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激发学生探求历史的欲望。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把人类引入了“电气时代”。
通过讨论,了解“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是科技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让学生意识到电的重要性,明确科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品质。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口语表述能力。
正因为爱迪生从小就爱动脑筋,思考问题,长大后,他才会有这么多的发明。
思想教育:让学生感受科学家
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
神。
明确“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的道理。鼓励学生学习优秀的精神品质。
了解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
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我们怎样趋利避害。
增强直观认识。
冯如在飞机研究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运用中考试题,检测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课件39张PPT。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一、“电气时代”的到来二、“发明大王”爱迪生三、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1、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时间?
2、谁研制出发电机?时间?
3、电力在什么时候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4、随后发明了哪些电器和电力交通工具?
5、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
6、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 “电气时代的到来”之导读提纲 ●1、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时间?
●2、谁研制出发电机?时间?
●3、电力在什么时候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气时代的到来”之法拉第、1831年 西门子、1866年19世纪70年代 导读提纲4、随后发明了哪些电器和电力交通工具? 电话、电报、电灯、电车等 5、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 6、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 美国、德国 充足而廉价,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极大地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法拉第在做电磁感应实验发电机西门子想一想
.. 如果没电,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在没有电灯之前,我们的先人
在夜晚采用哪些方法照明?可能
会出现什么问题?爱迪生(Edison)主要发明:
投票计数器、
普用印刷机、
改良打字机、
留声机、
白炽灯、
第一所中央发电厂、
活动电影机、
大型碎石机、
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传真电报、
有声电影机、
鱼雷机械装置、
喷火器、
水底潜望镜等。
发明家 托马斯?爱迪生 (1847---1931)
﹏﹏﹏﹏ 爱迪生在经过他改进的
留声机旁打盹。
(这张照片拍摄于1888年)这是一张作于巴黎一次展览会上
的速描。从小孩到老太太都在排
队听爱迪生新发明的留声机。
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
爱迪生和助手对一千六百多种
耐热材料分门别类的进行了几
千次试验。1879年10月,他用
一根经过炭化处理的棉线作灯
丝,研制成功了经久耐用的电
灯泡。以后,爱迪生有开设发
电厂、架设电线,使越来越多
的居民用上了电灯。1906年,
使用钨丝的电灯泡问世,成为
人们普遍使用的产品。 天才是1%的灵感加
99%的汗水 如何理解?爱迪生的名言:※ 要成功,首先必须立定目标,然后集中精神向目标迈进。
※ 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踏进顺境才会觉得受用、舒服。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之 ●1、汽车的动力机器是什么?
●2、这种动力机器何时发明?发明者是谁?
●3、第一辆汽车在什么时候、由谁试制成功?使用汽油等液体燃料的“内燃机” 19世纪80年代 卡尔·本茨1885年 卡尔·本茨导读提纲●4、讨论:汽车的大量使用利大还是弊大?●5、飞机在什么时候、由谁发明?1903年 美国的莱特兄弟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奔驰一号“汽车之父”汽车的演变德国奔驰车中国红旗轿车资料:目前,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亿辆,全世界每千人拥有汽车110辆。全
世界的汽车保有量以每年3000万辆的速度增长,预测到2010年全球汽车数量将增到10亿辆。辩论赛:正方: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
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 反方: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许多
问题。因此,应该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 速度快,自由便利,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总结: 汽车工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
面,我们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应尽力减少和消
除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果,趋
利弊害. 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问题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
的飞行者 1 号试飞成功。1900年 飞 艇 齐柏林冯如和他的飞机 民国政府誉其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神舟升空
飞天梦圆﹏﹏﹏﹏﹏﹏﹏﹏﹏187018901910 3210 13 2314 7163518 716 3112 3414321324342 1英法德美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
比重(%)和名次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在哪里?英法德美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
比重(%)和名次
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启迪:(2)德国人西门子制成_______(1)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_____(2)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_____(4)美国人贝尔发明_______(1)英国法拉第发现了__________年到20世纪(3)美国人爱迪生发明______(3)美国莱特兄弟发明______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
发电机(1866年)
电灯(1879年)
电话(1876年)
内燃机(19、80)
汽车(1885年)
飞机(1903年)
人类迈入 电气时代“”__的广泛应用
3. “电气时代”的到来1.时间:2.标志:4.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电力19世纪70年代小结点击中考:一、单选题:
1、(2006·株洲中考)下列用于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水力—电力—蒸汽 B.水力—蒸汽—电力
C.蒸汽—水力—电力 D.电力—水力—蒸汽
2、(2007·辽宁中考模拟)现在很多公交车上都用上了“非接触式”IC卡,人们上车后用刷卡代替买票,方便了乘客。这种卡应用了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者是: ( )
A.卡尔·本茨 B.西门子 C.爱迪生 D.法拉第
BD二、(2006﹒海南中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瓦特家境贫苦,体弱多病,没有受过完整的正规教育,凭自己的勤奋好学和坚韧的个性,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后来瓦特的发明对近代科学和生产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进入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科技发明层出不穷,电力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请回答:
(1)材料一中瓦特的发明推动人类进入了__时代.
(2)结合材料二,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两项科技发明成果.
(3)结合这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蒸汽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作业: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
些有益的启迪?谢谢指导练习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