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石榴又红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郑振铎,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细致饱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自读、自我检测,深入理解文本,体会文中所流露出来的深刻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郑振铎敬佩和赞叹之情。
(2)体会作者爱戴、思念父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重点:
品读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而饱满的。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搜集到的郑振铎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郑振铎,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郑振铁铎吗?(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1958年10月18日,在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
2、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石榴又红了》是郑振铎的儿子郑尔康为了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而创作的。
二、自读课文,掌握生字,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自读提纲,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
(1)自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围绕“石榴”来讲故事的?又是如何通过具体的事情来塑造“父亲”形象的?
2、检查生字。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教师进行再强调。
字音:“振”“郑”都是卷舌音,但前者是前鼻音,后者是后鼻音;“榴”和“篱”的声母是“I”。
字形:“丹”字只有一点,不能多写一点;“振”不能多写一撇。
教师再次出示词语卡片,集体读一读。
(3)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煞:极、非常。 侍弄:摆弄,修理。
情韵:情致韵味。 瑟瑟:形容轻微的声音。
3、指名反馈;作者围绕“石榴”回忆了父亲哪几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在石榴上刻上所有孩子的名字,待石榴成熟再分给孩子们。
第二件事情:和一个南方的小姑娘打赌石榴能否在盆里开花结果。
第三件事情;最后一次“石榴节”前,父亲临别的情景。
4、指名反馈:作者是怎样围绕“石榴”来讲故事的主人父亲的描写。先写了父亲在石榴上刻上所有孩子的名字,待石榴成熟再分给孩子们,接着写父亲和一个南方的小姑娘打赌石榴能否在盆里开花结果,最后写:最后一次“石榴节”前,父亲和“我们”临别的情景)
5、教师小结:作者条理清楚,以石榴为线索贯穿全文,表达了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那么,通过作者的叙述,你觉得郑振铎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充满慈爱的父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在自读课文以及集体的反馈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和条理,初步感受作者所勾勒的人物形象)
三、深入探究,体会人物形象
1、教师导读:文中通过具体的事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充满慈爱的父亲形象。文中的哪些描述让你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呢?请同学再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
2、指名说说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集体反馈,交流。
3、教师动情导读,引导学生想象,说出真情实感。
4、小结:孩子们都很悲痛,你们能从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呢?
5、齐读相关语句
6、指名反馈
7、教师小结:孩子们,著名作家郑振铎虽然走了,但却带不走人们对他的思念。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本文的作者以“石榴”为线索,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仁爱的父亲形象。作者描写具体,刻画人物细腻,使我们对著名作家郑振铎印象深刻,也被他博大的父爱所感动。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阅读郑振铎的作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