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雷雨 教案(2课时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雷雨 教案(2课时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28 19:39:20

文档简介

《雷雨》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认读《雷雨》中的5个会认字。
(二)书写8个会写字,能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不要多写或少写笔画,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近义词、反义词等,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和语言的简洁,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学情分析
(一)课前小调查: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雷雨这种自然现象?
(二)读一读词语,会读的在下面画“”。
黑沉沉??? 蝉鸣??? 低垂??? 窗户??? 乱摆??? 扑面
(??? )(??? )(??? )(??? )(??? )(??? )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1)认读《雷雨》中的5个会认字。
(2)书写8个会写字,能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不要多写或少写笔画,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和语言的简洁,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思维目标
能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3.价值目标
热爱大自然,对自然生活保持强烈的好奇心,留心身边的事物,能主动提问或口头表达。
(二)教学重点
1.认读《雷雨》中的5个会认字。
2.书写8个会写字,能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和语言的简洁,在阅读中积累相关词语。
(三)教学难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和语言的简洁。
教学流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引雷雨(预设时间:5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我们课下一起读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大自然中不仅仅有美景还有很多奥秘,今天我们走进自然天气之谜。
1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下雨的情形)同学们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2.(接着播放雷雨的声音)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猜猜是什么雨?(雷雨)
提示: “雷”是雨字头,“雨”左边的那一竖变成了竖点,横折钩变成了横沟,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竖”,落到哪里了?——“田”里。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来一起用响亮的声音来读。
(二)学生学习活动
1.学生结合课后第三题来说。
蒙蒙细雨,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倾盆大雨,狂风暴雨等。
2.师板是写提示“雷”上雨字头的变化,让学生伸手指跟写。
(三)设计意图
由上节课拓展阅读引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创设雷雨的情景,设计新颖,有创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雷雨的认识,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环节二:初读课文,识字词(预设时间:25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学生自由读文,师个别指导。
2.出示生字图片,学生自由拼读生字词。
彩虹? 逃走? 树枝乱摆? 黑沉沉
压下来 垂下来? 渐渐地
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越下越大
3.谁愿意当小老师。(请一个同学带读拼音生字词。)
4.师:现在拼音没了,你们还会读吗?(开火车读。多开几轮。形成争先恐后的气氛。)
5.老师把词语放到句子当中,你们还会读吗?(词语、句子与图片相结合,认读课文中带有词语的句子。)?
6.用游戏的形式继续学习字词。
(1)猜字谜。(压:工厂里面泥土多一点。)
(2)编儿歌。
例:虹? 有穴它是空,有丝变成红,有水它是江,有虫变成虹。
?逃? 有手把水(? ),有木吃个(? )。有足用力(? ),要走快快(? )。
指名一学生补充。全班齐读做动作。
(二)学生学习活动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根据老师出示的生词卡片,拼读生字词。
3.小老师带读词语。
4.开火车读。
5.读句子,巩固生字词。
6.在游戏中巩固生字。
(三)设计意图
把识字、写字教学有机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在赏析句子的同时学写生字,同时通过汉字的古今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对生字学习的书写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和了解。
环节三:汉字书写(预设时间:10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字,都是什么结构?语文园地在写字时要求注意字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
1.出示“压、黑、垂、雷”等8个生字。
2.学生观察分析字形结构。上下结构:雷、黑;半包围:压、迎;独体字:乌、垂、户;左右结构:扑。
3.教师范写“垂”。
“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长短不同。重点指导“垂”。多横之间要等宽,注意横之间的长短。
(二)学生学习活动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笔画布局,发现规律。
2.练习书写,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3.展示,交流评价。
(三)设计意图
重点指导本课书既要求会认又要求会写的“含、”字强调书写不能多写或少些。在书写前一定让学生重点关注字的结果。
课下作业:
1.完成课后第二题。
2.拓展阅读《闪电,打雷,轰隆隆》。
板书:
《雷雨》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认读《雷雨》中的5个会认字。
(二)书写8个会写字,能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不要多写或少写笔画,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近义词、反义词等,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和语言的简洁,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学情分析
(一)课前小调查: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雷雨这种自然现象?
(二)读一读词语,会读的在下面画“”。
黑沉沉??? 蝉鸣??? 低垂??? 窗户??? 乱摆??? 扑面
(??? )(??? )(??? )(??? )(??? )(??? )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1)认读《雷雨》中的5个会认字。
(2)书写8个会写字,能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不要多写或少写笔画,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和语言的简洁,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思维目标
能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3.价值目标
热爱大自然,对自然生活保持强烈的好奇心,留心身边的事物,能主动提问或口头表达。
(二)教学重点
1.认读《雷雨》中的5个会认字。
2.书写8个会写字,能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和语言的简洁,在阅读中积累相关词语。
(三)教学难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和语言的简洁。
教学流程
环节一:质疑发问,理脉络(预设时间:10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为什么会发生雷雨这种自然现象?质疑,展示说成因。
2.理清文章脉络
(1)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标出小节号,难读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3)请三个学生分别来读1、2、3自然段,4、5、6自然段,以及7、8自然段。
3.作者只写了下雷雨时的情景吗?学生自由说,看插图。?
(教师相机板书: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二)学生学习活动
1.课前让小朋友查一查雷雨形成的原因。
联系自己的经验来说更好。
2.读课文,看插图,理清课文脉络。
(三)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的边听边思考边想象的能力,概括雷雨前、中、后的同景象,理清课文脉络,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环节二:品读感悟,议雷雨(预设时间:25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研读“雷雨前”。
(1)(出示雷雨前景象图)默读课文1~3自然段,师出示问题。(作者描写雷雨前天空中的哪些自然景象?)
(2)从那个句子让你感到雷雨的可怕?教师相机指导学习以下的句子。
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恐怖的?
“满天”,“黑沉沉”“压”老师也想读一读,请你们学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出示字卡“压”,生读)。
(师引导理解“压”)
提出问题?是什么压了下来?——乌云。 ? 乌云怎么会压下来?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和心情?
师:这些感受都是这一个“压”字带来的,你能带着这种感觉读出这一句吗?
③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蜘蛛都做了哪几个动作?
?
垂就是从上面顺着线直直地落下来(指图来说),这个动作就叫做“垂”。从“垂”“逃”这两个动作可以看出这只蜘蛛很? 着急? 。(把学生当做小蜘蛛问)小蜘蛛你为什么这么着急?小蜘蛛会说什么呢?
(出示“ 越? ? ?越? ???”)这就是说:闪电越来越? ??,雷声越来越? ??,乌云越? ??越( 低 黑 多 ),( 雨 )越来越? ? ? ?。
(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2.研读“雷雨中”。
?
(1)听声(引导学生拍手声音跟着变化:强—更强—渐弱)
刚才我们用拍手和读书的配合来表现了雨的变化,现在你能用你的声音来表现雷雨中这三段描绘的景象吗?
3.研读“雷雨后”。
?
(1)你看(出示雨后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那些现象?
(2)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体会“挂”字。雨后天晴,彩虹突然出现的美丽情境。
(3)你看雨后彩虹出现了,它弯弯的,你看着像什么?
(二)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回答;师板书:
乌云 大风 
闪电 雷鸣。
1.学生试着读。
2.教师示范读。
3.通过朗读体会情感。
4.结合上下文理解动词的意思。
5.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动词的意思。
6.通过对比理解动词的意思。
(这时没有风,天气非常沉闷、压抑、让人都喘不过气来了。所以更不用说蝉叫了。)
学生指生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预设:“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 (指生读2~3遍,最后齐读。)
体会词语
“越……越……”。
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换过来读;最后齐读。
学生齐读。
结合上下文理解动词的意思。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动词的意思。
通过对比理解动词的意思。
(三)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环节三:拓展延伸,育能力(预设时间:10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大自然真是神奇,那小动物会干什么呢?请看,出示图片边看边回答。
1.谁能看着图片说说关于下雨前的谚语。
????
2.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老师收集的一些谚语吧!
(1)青蛙叫,大雨到 。
(2)鱼儿出水跳,大雨要来到。
(3)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
3.其实,关于天气气象的谚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再收集一些,留到下一节课交流。
(二)学生学习活动
(蜻蜓低飞、燕子低飞、蚂蚁搬家)
学生一起读谚语。
(三)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课后的写话训练作铺垫。
课下作业:
1.收集有关大自然的谚语,了解意思。
2.完成p81语文园地六“字词句运用”第二题。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