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分册测试题2010-1
一、选择题:(60分)
1、法国国家档案馆工作人员: 这里收藏着法国最珍贵的文物,下面我将向你们介绍其中的一件……,它的第一段这样写道:“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 ——《大国崛起》。这件“文物”是
A.《论法的精神》??B.《百科全书》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2、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
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 B.在法国建立共和国
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3、“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美]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带来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B.?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赔款
C.德国矿产资源丰富? D.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4、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本质是
??? A.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高度发展?????B.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
??? 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D.托拉斯组织的普遍出现
5、 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6、每个教徒,只要自己面对《圣经》,真诚忏悔,就可直接与上帝心灵沟通,无须你们所谓尊贵的教士,凡信徒皆为祭司。持此观点的是
A.马丁? 路德 B.利奥三世 C.查理一世 D.孟德斯鸠
7、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历史机遇使下列哪一地区受益最大
A.大西洋沿岸 B.印度洋沿岸 C.地中海沿岸 D.太平洋沿岸
8、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总结工人运动实践经验和分析批判当时社会思潮的基础上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这一社会思潮是
A.卢梭天赋人权思想 B.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C.法国启蒙运动思潮 D.孟德斯鸠分权思想
9、列宁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尝试”,这里的“独特”指
A.用对外军事扩张带动国内相关经济发展
B.用资本主义制度来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C.采用资本主义的某些成果和方式强化封建制度
D.经济上采用资本主义,政治上加强封建主义
10、史学家索布尔说:“拿破仑的历史,正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一样,将是永远不能完成,也是永远不能全部写成的。一代又一代,它将无间断地引起人们的思考,激发人们的热情。”拿破仑给人类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是
A.战争的壮阔与战术的艺术 B.西方各国制定法律的蓝本
C.动摇了整个欧洲旧制度的基础 D.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的新体制
11、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12.布罗代尔《文明史纲》中说到:“1800年到1850年这半个世纪中,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至少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大致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多多少少保持稳定,但由于机器大大节省了人力,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棉织品的下降导致了物价下降 B 物价下降使工人生活得到根本改善
C 机器生产使产量提高物价下降 D 工业革命使物价下降生活水平提高
13.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可以说,纹章院长在白厅门前宣布威廉和玛丽登位,实际上就标志这场大斗争已经终结,而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完全合作,使得长期依附外国,国际地位降低的英国又一次成为了头等强国。”以下的理解正确的是
A 英国革命是暴力最少收效最好的革命 B 革命后的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C 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提高了国际地位 D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从此终结了国内斗争
14、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15、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对当时的地圆学说提供了确证的是 ??
A .达?伽马的航行? B. 哥伦布的航行? C. 迪亚士的航行??? D. 麦哲伦的航行
16、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17、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8、英国革命后实行的君主立宪的含义是
A.君主制订宪法????? ????? ?? ?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
C.君主、议会、法院三权分立 ? D.君主权利受宪法制约
19、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A.波士顿倾茶事件?? ? B.列克星敦枪声
C.民兵整编为大陆军? D.《独立宣言》发表
20、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贫富差距缩小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工厂纪律严格
21、马克思说:“现在世界上所发生的最大的事件,一方面是由于布朗的死而展开的美国奴隶运动,另一方面是俄国的奴隶运动。”这个“现在”是指
A.19世纪初期? ?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期? D.18世纪中期
22、俄国诗人普希金曾这样歌颂彼得一世:“他使俄罗斯腾空而起”,其含义是指彼得一世改革使
A.俄国开始废除了农奴制? ? B.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俄国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 D.俄国开始跟上现代化步伐
23、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钢材取代熟铁成为风行世界的新材料
2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D.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25、1870年由法国人主动发起的在历史上被称为“最愚蠢的一场战争”的是
A.七年战争 B.普法战争
C.拿破仑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6、以下几组历史事件中符合“开始于同一年代、分处太平洋两岸国家”要求的是
A. 英国“光荣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B.英国“光荣革命”、美国南北战争
C.美国独立战争、十月革命爆发 D.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27、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h t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28、1871年,天皇宣布废除260余藩,设置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府和县,这样做的目的是
A.加强天皇专制统治 B.消除封建割据势力
C.削弱西南强藩势力 D.学习中国封建体制
29、右图是纽约市伍尔沃斯大厦,高达55层230米,1913年落成时是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物。这一“摩天大楼”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石油工业 B.内燃机出现 C.钢铁工业 D.化学工业
30、下列对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评价错误的是
A.它是为适应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 B.它产生后促使生产力得到更快更高发展
C.它的出现,解决了资本主义的无序竞争 D.它的产生,导致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
二、非选择题:(9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般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9分)
(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明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4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林肯1858年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德意志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普鲁士的威力……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俾斯麦在议会的一次演说
(1)材料一中“一半奴役一半自由” 的含义是什么?林肯在演说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3分)
(2)据材料二指出,俾斯麦主张怎样实现德意志的统一?其中“铁和血”指什么?(3分)
(3)两人为维护国家统一做了哪些努力?(4分)
(4)通过美、德两国各自的统一,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材料二: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摘自《大国崛起》
回答:(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对伏尔泰的评价?说明你的理由。(3分)
(2)材料二为什么说“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3分)
(3)根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史实简要概括启蒙思想是如何在中国传播并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的。(6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10分)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8分)
35、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21分)材料一:(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4分)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提供动力技术的发明是什么?这一发明又有什么直接影响?(6分)
36.诺曼·戴维斯在《欧洲史》(下卷)中说:“最重要的是,必须把现代化看成是变革的发动机,而不是其各组成部分的静态总和。这个发动机,或者说引擎,首先必须点火发动,然后加速,最终实现关键性的起飞,进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运行模式。先是一个长期的准备阶段:锅炉升火,积聚足够压力的蒸汽;就到了发车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蒸汽机带动活塞,车轮开始转动;接下来是一个巩固时期:引擎在一阵嘎吱声中震颤着加速运行;最后是壮观的奔驰阶段:火车发出美妙的隆隆声,以最大速度和功率在铁道线上飞奔。整个十九世纪,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政府都努力创造条件,使各自国家从经济点火迈向社会起飞。”根据你对上述论述的理解,请根据理解对照表格完成《欧洲主要国家现代化进程表》:(8分)
国家
点火启动
巩固震颤
奔驰加速
英国
17世纪清教徒革命
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
法国
18世纪启蒙运动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
德国
19世纪普鲁士改革
19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
俄国
17、18世纪彼得一世改革
19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
37.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这样说美国:因此,美国作为一个集体也是这样表现自己的:美国的过去是一系列的机会,一经提供,几乎立即就完全被把握住;它的过去是一系列“碰运气”的过去,这些“碰”通常成功了。请问:18—19世纪的美国碰了那些“运气”并“成功”?(14分)
33、(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
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做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需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址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34、(1)含义是指美国的两种经济形式,即北方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和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2分)表达了林肯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愿望。(2分)
(2)俾斯麦主张诉诸武力,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德意志的统一。(2分)“铁和血”指武力和军队。
(3)林肯:起初试图和解妥协,陷入困境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打败了南方奴隶主。(2分)
俾斯麦:发展增强普鲁士的经济军事实力,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4)认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只要有利于国家统一,不论采取军事方式还是政治方式都是必要的可行的。
35、(1)同意。(1分)因为伏尔泰猛烈地抨击天主教和君主专制,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有利于破除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使人的权利得到进一步尊重。
(2)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他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号召人民推翻违反民意和人权的封建统治,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总动员,也激励着世界人民进行推翻专制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
(3)19世纪后半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民权、议会和君主立宪,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提倡民主共和思想,并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国初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大力宣扬民主、科学,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6、(1)特点:有选择地向西方各国学习
(2)文明开化:派遣留学生,兴办现代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
殖产兴业: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和现代产业制度,建立发达的现代产业
富国强兵:实现义务兵役制,组建常备军,建立现代军队
局限性: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举例: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或20世纪30年代发动侵华战争
37、(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和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内燃机的发明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技术。
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汽车工业的诞生和迅速崛起,交通运输展现新面貌;作为新型的动力机,内燃机还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此外,内燃机的发明和大量使用也带来了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33. 18—19世纪的美国碰了那些“运气”并“成功”?(12分)
答案:以下方面能够依次答出三个方面即可。
首次尝试摆脱殖民地命运,结果取得1775——1783年独立战争胜利,建立了美洲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国家;
在没有国家历史的背景下,1787年,首次运用启蒙运动成果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宪法》,建立了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体制创新获得成功;
独特的西进运动,一方面扩张,一方面移民,在极短时间内国土面积的膨胀,扩张取得近代历史上最大成功,扩张地区迅速直接融入美国;
通过南北战争,既解决了资本主义的扩张,也废除了阻碍社会进步的黑奴,同时成功加强了国家政权建设和民族团结,是世界历史上的特例;
成功的把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在19世纪末的几个发展很快的帝国中,不是依赖战争赔款而发展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34.(8分)
国家
点火启动
巩固震颤
奔驰加速
英国
17世纪清教徒革命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工业革命
维多利亚时代扩张
法国
18世纪启蒙运动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
德国
19世纪普鲁士改革
1871年德国统一
19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
俄国
17、18世纪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农奴制改革
19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