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文档属性

名称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4-19 16: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他们在《巴黎宣言》中写道:“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有关孔子的材料: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 摘自《论语·为政》
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 ━━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4分)
?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6分)
?
?
?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4分)主张建立贵贱有序的等级制度(礼)主张“仁”,强调统治者的道德感化作用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作者认为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政治家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影响深远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孔子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世界,特别是东亚地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什么材料评价你评价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这段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品质?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传承礼仁文化,实现礼治社会时代: (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2)”周礼尽在鲁”
影响:1、孔子提出“仁”和“德政”思想,反对暴政
2、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 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1、从政:担任司寇;周游列国
2、教学:”有教无类” ,开辟私人办学先河;提出一系列教育思想;
3、著述:整理编辑“六经”孔子一生的活动集中在从政、教学、著述三个方面。试述其主要活动二、开创儒家思想1.产生背景①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
 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经济、政治、思想)
② 传统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违背周礼行
为司空见惯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
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3.核心内容:(礼、仁、中庸)①含义:
②地位:
③方法:
④评价:“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
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立国立身的基础“克己复礼”(个人、社会)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儒家思想:
A、礼(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
——礼是政治概念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爱百姓 (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①含义:

②地位:
③方法:爱人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推己及人“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B、仁(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属于伦理概念④表现: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⑤ 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于不坠,仁爱有等级。 C、中庸(调整方法)——属于哲学概念①调整对象:礼和仁礼仁关系: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 ②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a、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b、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
C、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 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3、影响:
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西汉成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国家,以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完美。原因: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礼崩乐坏”,新旧势力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目的: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以政令来教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会因求免于刑罚而服从,但不知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约束,百姓会知道羞耻并且可以走上正善之途。 君子与人和平共处而不与人同样,小人与人同样而不能与人和平共处三、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成就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
教育的局面
②教育目标: 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
成“君子”
③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④教学内容: 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是我国
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
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
最基本的教材四、评价孔子1、积极意义:
(1)对中国:
① 政治上,成为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
② 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 利于修身社建;
③ 教育方面,奠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保持文化连续性;(2)对世界:
① 汉后,对亚洲,传播先进文化;
② 明清后,对西方,为欧洲思想家所启发、借鉴;
③ 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依然推崇儒学。四、儒学对后世的影响1.对中国:①政治: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②思想: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②教育: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2.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⒊对欧洲: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论语》被译成拉丁文、英文等,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评价孔子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也是东方文化的代表。
他提出的一些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圣人妖人罪人救星乐天派商人宣传员丧家狗敌人孔子的符号学符号 1创意人:封建帝王使用期:西汉 到清 ,2000多年字面解读:完美的人、人间的神内涵解读:臣民的偶像、帝王的家奴圣人(不是秦)(洪宪帝制)洪秀全天平天国运动(1851——1864)妖言惑众、妖书误人清妖的帮凶、天王的敌人妖人符号 2创意人:使用期:字面解读:内涵解读: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1895——1898)摆脱亡国灭种的灵丹妙药大清的救世主、改革的代言人救星符号 3创意人:使用期:字面解读:内涵解读:陈独秀、吴虞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915——1919)使国家落后的民族罪人封建礼教的化身,民族前进的绊脚石罪人符号 4创意人:使用期:字面解读:内涵解读:江青为首的四人帮批林批孔运动(1974)林彪的搭档、全民的公敌总理的象征、江青的棋子阶级敌人符号 5创意人:使用期:字面解读:内涵解读:企业家改革开放后(1980年代)最懂营销的生意人借死人的名、赚活人的钱商人符号 6创意人:使用期:字面解读:内涵解读:中国政府2004年向世界宣传中华文化国家软实力的载体,大国崛起的象征符号 7创意人:使用期:字面解读:内涵解读:宣传员于丹2005年安贫乐道之人古典式的心理医生,中国式的心灵鸡汤乐天派符号 8创意人:使用期:字面解读:内涵解读:李零(北大教授)2007年5月精神麦田的守望者孤独的思想先哲,公共的知识分子丧家狗符号 9创意人:使用期:字面解读:内涵解读:Confucius西方人绘制的孔子像孔子的外国符号1创意人:使用期:字面解读:内涵解读:中国式的耶稣耶稣会传教士明末清初中国人的精神领袖传教士的同行,
中国人的牧师.孔子的外国符号2 “众所周知,启蒙运动开始时,孔子已经成为欧洲的名人。令伏尔泰们惊讶的是,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子以同样的方式思索同样的思想,并进行了同样的战斗。他们用孔子的名字和思想来推动他们的主张。……现在儒学成为了他们攻击世袭特权的武器。……孔子成了18世纪启蒙学者们的守护神。在欧洲,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理想的发展中,孔子哲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法国思想,它又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民主的发展。” ——美国汉学家顾立雅《孔子与中国之道》 孔子的外国符号2 “众所周知,启蒙运动开始时,孔子已经成为欧洲的名人。令伏尔泰们惊讶的是,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子以同样的方式思索同样的思想,并进行了同样的战斗。他们用孔子的名字和思想来推动他们的主张。……现在儒学成为了他们攻击世袭特权的武器。……孔子成了18世纪启蒙学者们的守护神。在欧洲,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理想的发展中,孔子哲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法国思想,它又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民主的发展。” ——美国汉学家顾立雅《孔子与中国之道》 思考:“思想”和“主张”分别指什么?两者是什么关系?孔子的外国符号2 “众所周知,启蒙运动开始时,孔子已经成为欧洲的名人。令伏尔泰们惊讶的是,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子以同样的方式思索同样的思想,并进行了同样的战斗。他们用孔子的名字和思想来推动他们的主张。……现在儒学成为了他们攻击世袭特权的武器。……孔子成了18世纪启蒙学者们的守护神。在欧洲,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理想的发展中,孔子哲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法国思想,它又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民主的发展。” ——美国汉学家顾立雅《孔子与中国之道》 思考:伏尔泰们和孔子真的志同道合吗?说明理由。孔子的外国符号2创意人:使用期:字面解读:内涵解读:启蒙思想家17—18世纪精神导师启蒙思想家的启蒙老师民主斗争的武器,
启蒙学者的守护神.西方人绘制的孔子像孔子符号各异的原因:1、所处的时代不同 2、所代表的利益不同3、------孔子的履历表姓名性别家世简历籍贯业绩姓孔名丘,字仲尼 男鲁国陬邑昌平 祖上贵族,武士世家,出身卑贱,血统高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凡人伟人(2004年上海卷)?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有孔子像的《论语》)。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年。”……
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乙突出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的真谛,
就是告诉大家,
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
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于丹 当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看到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时候,他们震惊了,因为耶稣也曾说过:“你们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 利玛窦毫不避讳地说:“我处心积虑地借用儒家先师孔夫子来证实我们的见解,因为孔夫子箴言的简明恰好可以用来阐述耶稣箴言的晦涩含义。” 业绩:开创儒家思想。
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统治秩序;
倡导“仁者爱人”,协调人际关系;
提出“中庸之道”,构建和谐社会。睿智的思想家打破教育垄断,创办平民学校。
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
君子风度的教育目标,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成绩斐然的教育成果,成功的教育家整理古代典籍,传承中华文明《诗经》《尚书》《礼》
《易》《春秋》《乐》执着的大学者两位先哲的比较之一:思想领 域
亚里士多德
孔 子敬鬼神而远之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
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社会环境影 响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思
想中道理论中庸理论以礼治国,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刑杀、人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奴隶制城邦民主体制教学方法别具一格解读·文化两位先哲的比较之三:中庸之道项目孔子
亚里士多德


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中庸之道出于礼法,
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认为是伦理观的一个方面,
与政治观,认识观是一体的。从圣人角度强调如何做,没有指出为什么做,强调的是一个“度”——“过犹不及”,有初步的辩证法思想。没有否定两端是不好的。指出是一种美德,是对激情的控制与支配,不能完全消除,不能放纵,应该舍弃两端而取中间。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受时间、地点条件的制约,因人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度”
Vs
“相
对”有无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