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 李四光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 李四光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7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4-19 16: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他是……
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谱曲者是……
曾立下“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人生志向;
曾是前清进士、同盟会会员、中国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人;
是他摘掉了“中国贫油论”的帽子。
……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
李四光一、阅读教材,完成李四光生平年表。 1889年10月26日 生于湖北黄冈
1904年 官费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学习造船
1910年 回国,赐“工科进士”;
1913年 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后转地质
1920年 聘任为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1926年 发表 ;
1928年 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1945年 发表专著 ;
1948年 英国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宣读 ;
1950年 回国,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52年 任中国地质部部长
1956年 任中国石油地质委员会主任
1958年 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1960年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工作中心联络组组长
20世纪60年代初 完成 一书。
1971年4月29日 卒于北京《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新华夏海之起源》《地质力学概论》研读李四光生平,回答:
(1)将其生平分期
(2)哪些因素导致少年李四光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
(3)李四光的求学经历有哪些转变?说明了什么?
(4)李四光的人生道路有哪些转变,说明了什么?
(5)李四光三次均选择回国。是哪些因素使他对祖国如此忠诚?(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留学日本,学习造船:留学英国,改学地质: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为国造船为国开矿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绝不仅仅是华罗庚于1950年2月归国途中的心声。 二、结合教材,概括李四光在科学上的主要成就 1、创立新理论“地质力学”创立经过:
萌芽: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正式提出:1945年,《地质力学的基础和方法》
载入史册:1948年,在伦敦国际地质科学大会上作《新华夏海的起源》的报告
系统总结:60年代初,《地质力学概论》,成为地质力学的代表作和里程碑“它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反映地壳运动的一切现象是地质力学考察和研究的对象”成功运用:
寻找石油资源:
寻找铀矿,发展核能事业
预测地震 推翻中国“贫油”论,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1、创立新理论“地质力学”2、其他领域的成就:
(1)冰川学方面: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后运用此研究成果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2)古生物学方面:创立蜓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被国内外古生物学普遍采用。三、你说我说大家说:对李四光的评价 1、李四光科学成就的学术地位;李四光有哪些人格魅力? 学术地位: 人格魅力: 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刻苦学习、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献身科学、献身祖国的献身精神,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等等。2、如何认识:周恩来“李四光是科技界的一面旗帜”?(注意:论从史出)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一位旧民主主义的革命者;
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回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典型代表和榜样;
在身上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1、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下列没有体现此特点的是
A.勘探石油,发现油田 B.寻找铀矿,发展核能
C.研究和预测地震   D.修建京张铁路2、李四光在很多的科学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下列哪些领域他的贡献特别突出
①量子力学②地质力学③古生物学④冰川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3、认为李四光是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其主要依据是
A.创造地质力学理论 B.担任地质部长
C.创建“构造体系”理论 D.地震研究取得重大突破DAA4、李四光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早年受孙中山“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的勉励,后两度出国留学,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他打破了两个“洋神话”,被誉为中国的“地质之光”
请回答:
(1)李四光打破了哪两个“洋神话”?
(2)李四光的哪些精神值得当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习?他推翻了外国人作出的“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
在他地质力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成功地发现了许多大型油田,推翻了外国人的“中国贫油论”。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少年大志的精神,
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严谨治学的精神 5、“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什么时候?
(2)“我国地质学家独创理论”主要指什么?依据这一理论发现的油田中,除了“大庆油田”还有哪些油田?依据“独创地质理论”还有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
(3)依据材料指出,在这届政府报告中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哪一著名的发展目标?实现四个现代化1958—1962年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寻找铀矿资源、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等亲赴野外进行地质考察的李四光中国发现石油对新中国的建设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讨论:政治上,推翻中国“贫油”论,打破了西方国家在能源上卡中国的脖子的状况。
经济上,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第四纪冰川
有过几次冰川期,学者意见不一致, 不过距今最近的一次冰川期,科学家们称它为第四纪冰川。新生代第四纪大冰川期,距今约200万年。
第四纪冰川是地球史上最近一次大冰川期。冰川的发生是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冰川从源头处得到大量的冰补给,而这些冰融化得很慢,冰川本身就发育得又宽又深,往下流到高温处,冰补给少了,冰川也愈来愈小,直到冰的融化量和上游的补给量互相抵消。一般冰川为舌状,冰川面往往高低不平,有的地方有深的裂口,即冰隙。冰川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第四纪时欧洲阿尔卑期山山岳冰川至少有5次扩张。在我国,据李四光研究,相应地出现了鄱阳、大姑、庐山与大理4个亚冰期。现代冰川覆盖总面积约为163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1%。我国的现代冰川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北坡)、昆仑山、天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的一些高峰区,总面积约57069平方公里。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始于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在1921年即已在山西大同及河北太行山东麓发现了冰川漂砾,识别出冰川流动形成的擦痕。30年代,他又在江西庐山发现冰川沉积物,在鄱阳湖边发现具冰川擦痕的羊背石;并在安徽黄山发现U形谷削壁上的擦痕,在该山后海发现具擦痕的漂砾。
? 冰川的出现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发展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第四纪冰川,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研究和确认第四纪冰川既有特殊的理论意义也有普遍的现时意义,对寻找地下水资源、砂金矿床、选定工程建设场址,都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一直吸引着人们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第四纪冰川遗迹第四纪冰川遗迹考察第四纪冰川近日,距今200多万年的冰川遗迹冰臼群在重庆梁平县云龙镇龙溪河七里滩水电站水坝附近被发现。该遗址位于水坝前干枯的河床中,在整幅巨大的岩石上有无数密密麻麻的石洞,石洞以椭圆形、圆形居多,大的直径3米左右、小的几厘米。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有关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此次发现的冰臼群属于罕见的地质遗迹,是第四纪冰川运动的结果,距今已有约200-300万年。 北极冰川北极科学家拍摄到的海上冰川唐古拉山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