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kǒng bù? shū jí? mó guǐ? āi sī? fěi tú
?
cán bào? yán jùn? chōu ti? shěn yuè? liú lǎn
二、比一比,组词。
籍(? )? 哼(? )? 吹(? )? 怖(? )? 峻(? )
藉(? )? 亨(? )? 炊(? )? 饰(? )? 俊(? )
三、选择句子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1.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pì bì)静的小屋里。
2.激烈的围歼(qiān jiān)战就要开始了。
3.哨棒打在树上,不但树枝折(shě zhé)断了,而且哨棒折(shě zhé)做两截。
四、选词填空。
?? 严肃? 严格? 严厉? 严峻
1.老师(??? )地说:“你们要处处(??? )要求自己,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 )态度。
3.小明照抄同学的作业,老师发现后,(??? )地批评了他一顿。
激烈? 猛烈? 剧烈
4.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 )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5.大地震动(??? )起来,看起来火山爆发又要开始了。
6.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是(??? )的。
五、填字组成成语,按要求填空。
? 如果你不认识“鼎“,可以用(?? )法查字典,应该先查(? ),再查(? )。”鼎“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B.古代视为国家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C.大;D.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请你给下列词语中的”鼎“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一言九鼎(? )? 鼎盛时期(? )? 鼎足之势(? )? 鼎力相助(? )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
1.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3.在证据面前,他不得不承认错误。(改为肯定句)
4.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缩句)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
1.张思德同志是为(?? )而死的,他的死是比(?? )还要重的。
2.人的身躯怎能从(??? )里爬出。
3.记述1948——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革命小说是《? 》,其中写的革命者有(?? )(? )等。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 就比泰山还重? 替法西斯卖力?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给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重于”“轻于”的意思分别是(???? )(???? )。
4.把画“ ”的句子改成因果关系的兔子。
5.读了这段话,我懂得了:(??????????????????? )
6.毛泽东引用的(??????????????? )这句话,作者是(?? )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他所著的《?? 》是优秀的史学和文学作品。他受到当时严厉的刑法之后,忍辱负重,写出了这一史学巨著。鲁迅称之为(???????? )。
(二)???????? ?
几十年来,解放军战士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事迹一直在神州大地传颂。2010年2月25日,同样的壮举再次发生——粤西罗定市公安局交警莫健用驾驶的警车,顶住了失控的客车,使其免于翻下公路深沟,自己却壮烈牺牲。
中午1时左右,刚刚处理完当天第3宗交通事故的莫健,还没来得及吃午饭,就驾驶警车与同事唐伟光前往第4宗交通事故现场。途经素龙路段,一辆中型客车因避让一辆突然横穿马路的摩托车,急刹车转弯冲过隔离带,从对面车道越过中间分隔带缺口,直往公路边两米多的深沟中冲去,一边的轮胎已离开地面,客车严重倾斜,即将滚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莫健不顾个人安危,当即驾驶警车直接顶住了迎面而来的客车。客车因受到警车外力缓冲,终于在农田边停住,转危为安,车上26名乘客安然无恙。唐伟光重伤入院,而莫健,只留下一句“对不起”,便永远闭上了年轻的双眼。
莫健,一名普通的交通警察,为了一辆客车,为了素不相识的乘客,撇下心爱的父母妻儿,离开相伴7年的战友们,走完了39年的人生之旅,谱写了一曲新时期的“欧阳海之歌”!
1、根据句子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危急转为平安。(??? )
(2)形容没有受到丝毫损伤。(??? )
2、从哪些语句能够看出这是“千钧一发的时刻”?用横线画出来。
3、短文的第一段与第三段是(????????? ) 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 ) 。
4、牺牲前,莫健只留下一句“对不起”。联系上下文,你认为,这一句“对不起”是对谁说的?为什么?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6、如果你是莫健的战友、亲人,或者是客车上的乘客、司机,或者只代表自己,会对莫健说些什么?选择一个角色,把想说的话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