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9 06:2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的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喜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了,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打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那么,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这种制度何时在我国彻底被消灭?第3课
土地改革 解放前,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前农民的悲惨生活一、土地改革的背景(必要性)占有土地比例占农村人口比例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封建土地制度: 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到80%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到30%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封建土地制度
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农村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依然维持着旧有的封建土地制度,广大农民还没有自己的土地,依然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他们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农村的现状: 针对当时的农村现实,毛泽东也很感慨地说:“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立即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一、土地改革的背景(必要性)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
的发展。(根本原因)2.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
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原因)3. 。(目的) 二、土地改革的实施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
内容:
目的:1950年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95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欢迎。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
农民耕种;
B.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
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C. 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二、土地改革的实施2、土地改革的开展主 要 内 容1、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把地主家的土地分
给农民? 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只有废除这种制度才能真正解放农民,才能巩固人民民主政权。问 题 探 究2、为什么要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各地的土地占有情况不一样,地主与农民的矛盾不一样,所以要有分别,要保证社会稳定、人心稳定,所以割地的土地改革要有步骤、分批进行。问 题 探 究3、这次土地改革较之以往的土地改革
有什么新的特点?问 题 探 究 这次土地改革,在政策上与过去的土地改革有所不同,一是注意保护富农经济,二是对地主由过去没收其一切财产改为没收土地、农具、耕畜、多余的粮食及房屋,三是保护民族工商业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争取富农在政治上中立,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里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4、为什么土地改革中要分给地主一份
土地? 土地改革中,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土地,是要让他们自己耕种,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问 题 探 究土地改革中
贫苦农民斗地主农民丈量分配土地3、土地改革的完成 二、土地改革的实施到1952年底,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真正的解放。 农民
土地
所有制地主阶级农民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地主
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自己占有
劳动成果土地归私人所有不同点相同点土地
占有者类别名称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宋庆龄曾这样描述1950年的中国农民:你立刻能够从人民的脸上,从那富有自信的表情和他们的昂首挺立的姿态上,看出他们对生活的新态度。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事实,那就是,农民可以手指着田地,怡然自得地对你说:“这是我的”。 土地改革完成后,毛泽东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要晚一些,全国约有三千五百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区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任务。 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农奴制度。 将近两年的时间里,西藏地区完成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废除了农奴对于农奴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翻身农奴把歌唱。”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
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 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
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 ,标志中国民主革命彻底完成。建国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回眸土 地 改 革原因:
经过:
结果:
1、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 法1.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意义: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1. 下表是解放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中国共产党针对这一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新中国成立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我的收获D2.固城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完成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调查报告,准备今年6月访问一位经历过“土地改革”的农民,以下最适合的访问对象是( )
A.孔大爷(80岁) B.李伯伯(52岁)
C.田大叔(46岁) D.史阿姨(35岁)
A我的收获3.《建国大业》这部影片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段风云岁月。下列不可能在这部影片中看到的情景是( )
A.重庆谈判 B.渡江战役
C.开国大典 D.土地改革D我的收获4. (2010·海南中考)右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5. 穿越时空,回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的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C.农民拥有自己的农具、牲畜
D.农民不用向地主缴纳地租AB我的收获 6.导致下图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C我的收获7.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1937~1945年 B.1946~1949年
C.1950~1952年 D.1953~1957年8.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它“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该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镇压反革命CB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