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7.4 俄罗斯教学设计 (共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7.4 俄罗斯教学设计 (共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3-29 10:32:46

文档简介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7.4 俄罗斯(第一课时)
时间
教师
二次备课
相关课程标准内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 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 说出其发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教材内容/学情分析: 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特别是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俄罗斯拥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教材围绕相关课程标准要求,有所侧重的设计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结合地图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理解“世界加油站”的含义及其对俄罗斯的经济影响。
3、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的差异。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运用地图及其他资料,分析俄罗斯工业部门特点以及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与本国自然资源的(矿产)的特点和分布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预设时间
温故知新:(循环计分)
1、人口:2011年达()亿,居世界第()位,人口众多,()较快
2、地形: 北部()山脉, 中部()平原, 南部()高原
3、地位:南亚()最大()最多()最强的国家,印度的科技发展水平和()位居南亚首位。
1、气候:热带()气候,分布()分()两季
两季:()月到()月()季风,风从()吹到()降水()
2、气象灾害()频繁,原因:()季风不稳定造成。
导课: 俄罗斯图片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并解读。(见上)
新授:
一、位置和范围
教师:指导学生用红笔描出俄罗斯的陆上疆界,用蓝色笔描出海岸线。
教师:展示世界面积排在前六位的国家,让学生感受俄罗斯的面积之大,并让学生通过资料,了解俄罗斯东西距离遥远这个特点。指导学生结合地图,找出俄罗斯的小组回答:主要陆上邻国: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等。
活动一:查找俄罗斯的位置(三步)
步骤1──确定俄罗斯的半球位置
阅读课本37页“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确定俄罗斯的半球位置。
小组完成任务
(1)找出赤道,明确俄罗斯的南北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北半球。
(2)找出俄罗斯的经度范围,位于30°E向东到170°W之间(20°W和160°E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大部分地区位于东半球。
步骤2──确定俄罗斯的海陆位置
(1)找出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并标注。
(2)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37页“俄罗斯的地形”图上找出俄罗斯濒临的海洋。
小组回答:(1)请一位学生到投影前,指出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得出结论:俄罗斯地跨亚欧两个大洲。
(2)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记出俄罗斯濒临的海洋:北邻北冰洋,东临太平洋,与北美洲隔白令海峡相望,西南濒临黑海和里海(注意:里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西临波罗的海。
步骤3──确定俄罗斯的纬度位置
(1)教师展示俄罗斯纬度位置示意图,学生结合课本37页“俄罗斯的地形”图,用彩笔标注出北极圈。
(2)上述地理位置的特点对该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学生从农业发展、海洋运输等方面考虑)
小组完成下列任务
(1)学生找出北极圈并进行标注。
(2)归纳俄罗斯的纬度位置──俄罗斯大部分位于50°N以北的中高纬度地区,从五带的划分来看,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和北寒带。
小组回答:纬度偏高,热量不足,对发展农业不利。俄罗斯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大部分濒临北冰洋,气温低,封冻期长,不利于发展海洋运输。
二、认识俄罗斯的自然环境(三步)
步骤1──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及地形特点
(1)结合课本37页“俄罗斯的地形”图,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并进行标注。
(2)分析俄罗斯的地形分布特点,并由此判断其地势特点。
步骤2──找出俄罗斯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主要的地形区及地势特点)
(1)结合课本37页图7.48,找出俄罗斯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2)根据河流的流向,思考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地势特点。
小组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俄罗斯主要的河流:伏尔加河(俄罗斯的母亲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鄂毕河。
(2)找出俄罗斯主要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教师展示相关多媒体资料)
(3)总结河流流向:伏尔加河自北向南流,位于亚洲的三条河流均自南向北流,所以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地势特点是南高北低。
步骤3──确定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类型,并分析其特点。
(1)确定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类型,判断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2)展示“全球年均温分布图”,观察俄罗斯的年均温,思考造成俄罗斯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
小组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课本38页图7.49“俄罗斯气候分布”图,找出俄罗斯主要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2)观察“全球年均温分布”图,总结: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纬50°至70°之间,北极圈从北部穿过,较高的纬度是造成俄罗斯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
板书设计及课堂小结:
一、横跨亚欧大陆北部(板书):
1、位置:邻国
2、范围:地跨( )两洲,面积超过(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位。
3、地形:西部:( )平原,( )平原
东部:( )高原,( )山地
4、地势:( )高( )低,( )高( )低
5、气候:类型:以( )为主,冬季( ),夏季( )
6、河湖:伏尔加河:“母亲河”注入( )海
贝加尔湖:世界~~( )
二、(板书)
1、资源:
⑴、特点: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基本能自给。
⑵、主要出口:( )、( )
⑶、美称:“( )”
⑷、主要产区:( )铁矿,( )油田,( )煤矿

作业布置:
优化设计中习题
当堂检测:(循环计分)

(1)海洋:① ,② 。
(2)河流、湖泊:③ ,④ ,⑤ 。
(3)地形区:A ,B ,C 。
(4)俄罗斯的河流多自南向北注入 洋,可见,俄罗斯的地势
高 低。
教学反思:
七 年级 地理 科目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7.4俄罗斯(第2课时)
时间
教师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俄罗斯的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2.根据资料和地图,找出俄罗斯主要城市并归纳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及交通方面的特点。
难点:能借助材料,解释自然环境对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预设时间
回顾:
1、俄罗斯的纬度位置较高,大多数位于 带和 带。
2、俄罗斯的半球位置是大部分是 、 半球。
3、俄罗斯濒临的海洋ABCD分别是
4、俄罗斯相邻的国家ABCD分别是
新授课:
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发达的重工业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找出俄罗斯主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回答预设:石油、天然气、煤炭、铜等。
学生活动:完成下面表格。
教师小结: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能够自给自足,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请大家阅读材料“世界加油站”,并分组讨论:石油是什么资源?它会有枯竭的时候吗?单纯依靠资源出口的发展模式会出现什么弊端?如何解决?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预设: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人类的利用会逐渐枯竭。单纯依靠资源出口的发展模式,经济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大,而且在资源逐渐枯竭的时候,对国家的经济可能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俄罗斯应该转变经济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活动一: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及布局特点(两个步骤)
步骤1──查找俄罗斯主要的工业区
(1)阅读“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查找俄罗斯主要的工业区。
(2)从图中找出各工业区主要的工业部门,并总结特点。
小组完成任务
(1)找出俄罗斯主要的工业基地,并在地图上进行标注: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2)各工业区主要的工业部门
学生总结: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军工、航空航天及核工业非常发达,但轻工业相对薄弱。
步骤2──探究矿产资源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1)以乌拉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为例,思考俄罗斯工业部门的分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对比俄罗斯与日本工业布局的特点,探究造成差异的原因。
小组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找出俄罗斯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基础,就近分布,为了减少运费、降低成本,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
(2)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教师:通过上面的探究,我们知道俄罗斯的货运主要以铁路和管道运输为主,接下来我们继续了解俄罗斯交通线和城市的分布规律。
小组回答:结合课本中的“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 图,讨论俄罗斯的交通分布规律。
小组回答预设:俄罗斯交通线分布不平衡,集中在欧洲部分,铁路运输方面,以莫斯科为中心,形成了放射状的铁路网。亚洲部分交通线比较稀疏,线路位置偏南。
教师:你们知道俄罗斯客运和货运的主要方式有什么不同吗?(展示俄罗斯交通运输业的部门结构图)
小组回答预设:客运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货运以铁路和管道为主,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管道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活动二:思考自然环境对交通和城市布局的影响。
(1)阅读课本“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图,找出西伯利亚大铁路和沿线的主要城市。
(2)在山区建铁路,建设成本会显著增加。思考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山区修建的原因。(提醒学生结合气候、人口、工业布局等方面进行思考)
小组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西伯利亚大铁路及沿线的主要城市:莫斯科、叶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等。
(2)讨论探究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山区修建的主要原因:
位置和气候的影响:北部纬度高,气候严寒,冻土层广布。
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因为北方气候更加寒冷,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南部地区。
资源和工业分布的影响:资源和主要工业区集中在南部。
教师:展示俄罗斯地图,提出问题:俄罗斯在亚洲部分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4,为什么却被认为是欧洲国家呢?
教师:展示俄罗斯人口分布图和城市分布图,结合俄罗斯交通图让学生思考。
小组回答预设:
(1)80%的人口、3/4以上的工农业在欧洲。
(2)首都及大部分城市在欧洲。
(3)欧洲部分是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与欧洲联系较为密切。
(4)欧洲部分交通线也比较稠密。
当堂检测:(循环计分)

(1)海洋:① ,② 。
(2)河流、湖泊:③ ,④ ,⑤ 。
(3)地形区:A ,B ,C 。
(4)俄罗斯的河流多自南向北注入 洋,可见,俄罗斯的地势
高 低。
板书设计及课堂小结:
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发达的重工业
四、交通和城市
五、传统的欧洲国家
教学反思及作业反馈:
(1)存在问题:
(2)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