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时训练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填空题:
____________初,____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____________。建国后,发展生产,____________,国力不断增强。
2.__________前期,_____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______。订立____________、军制和____________,鼓励垦荒,发展____________,创制____________。
3.宋太祖晚期:北宋与______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4.宋太宗时期: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______政策。
5.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______城下,威胁都城______。宰相______力劝皇帝亲征,最终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辽宋盟约称“______”。辽朝___________,宋朝给辽朝___________。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___________局面。
6.元昊向宋____________,宋给西夏____________。 宋夏边界____________兴旺。
二、选择题:
1.建立了契丹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元昊??? B.赵匡胤?????? C.松赞干布???? D.耶律阿保机?
2.下列选项中属于契丹族建立政权措施的是(??? )?
①建立政权,定都上京临潢府 ②创制文字??????
③统一契丹各部?? ④订立“澶渊之盟”?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选项不属于党项族首领元昊的治理措施的是(??? )?
A.发展农牧经济???????????? B.创制西夏文字?
C.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D.与北宋联姻?
4.辽大举进攻北宋时,在宰相寇准反对迁都退让下,亲征前线抵抗辽军的皇帝是(??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仁宗?
5.在中国的历史上,“澶渊之盟”使中国北方出现了一段和平的时期,那么这一盟约订立的双方是(??? )?
A.南唐和辽????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西夏和辽?
6.辽、宋、西夏之间时战时和,下列对发生的这些战与和的说法错误的的是(???? )?
A.北宋送给西夏“岁币”???????? B.北宋对西夏称臣?
C.签订停战协议后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D.北宋送给辽“岁币”?
7.“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
A.耶律阿保机B.元昊C.完颜阿骨打D.赵构
8.下图是一幅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形势图。图中★所代表的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
A.鲜卑族B.女真族
C.契丹族D.党项族
9.(临沂期末改编)据藏文史料记载:夏尔巴人是历史上曾建立过西夏政权的党项羌人的后裔。西夏政权的建立者及都城是( )
A.耶律德光、上京临潢府 B.完颜阿骨打兴庆府
C.元昊、兴庆府 D.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
10.(高阳期末)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
A.都是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
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D.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11.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唱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宋太宗B.宋真宗C.宋高宗D.宋太祖
1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本意正确的是( )
13.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送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北宋、辽 B.北宋、西夏 C.北宋、金 D.辽、西夏
14.“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了契丹族的生活情景。该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
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
15.同学们在讨论“澶渊之盟”,小华说:“是宋真宗的软弱和北宋政府的无能造成的。”小强说:“是对方太强大,北宋朝廷没办法。”同学们哄堂大笑……小强说的“对方”是指( )
A.西夏 B.辽 C.吐蕃 D.金
16.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时,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宰相是( )
A. 寇准 B. 文天祥 C. 苏轼 D. 岳飞
17.宋元金夏时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政权并立时期,下列政权中,既与北宋并立过,又与南宋并立过的是 ( )
①辽 ②金 ③西夏 ④蒙古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三、史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宋军打退辽军以后,双方相持,势均力敌,辽没有取胜的希望,建议议和。北宋答应每年送给辽银十万两、绢20万匹。
(1)这次战役亲征的皇帝是谁?是哪位大臣劝他亲征的?
(2)宋辽之间的这次议和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1
历史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年级 七年级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识记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的基本史实。 2、对比总结契丹、党项族发展壮大的原因,认识契丹族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重点) 3、列举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战、和的史实;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重难点)
【课堂教学流程】
【学案自学 梳理知识】 任务一: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的基本史实。 1.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______临潢府。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原属______族的一支。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__,史称______。仿效______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2.辽与北宋的和战 (2)宋太祖晚期:北宋与______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3)宋太宗时期: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______政策。 (4)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______城下,威胁都城______。宰相______力劝皇帝亲征,最终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辽宋盟约称“______”。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进攻______,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______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 (2)和议: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______向宋称臣,宋给西夏______。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 任务二:【合作探究】 1.对比总结契丹、党项族发展壮大的原因。 2.在《北宋形势图》上标注契丹族和党项族建立政权的名称、时间、建立者、都城。 任务三:【合作探究】 1.列举北宋与辽战、和的史实;结合材料分析北宋与辽签订和议的原因及影响。 2.说出北宋与西夏战、和的史实,概括北宋与西夏签订和议的原因及影响。 【精讲点拨 总结归纳】 任务四:【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检测提升 巩固新知】 1.“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 A.耶律阿保机B.元昊C.完颜阿骨打D.赵构 2.下图是一幅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形势图。图中★所代表的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 A.鲜卑族B.女真族 C.契丹族D.党项族 3.(临沂期末改编)据藏文史料记载:夏尔巴人是历史上曾建立过西夏政权的党项羌人的后裔。西夏政权的建立者及都城是( ) A.耶律德光、上京临潢府B.完颜阿骨打兴庆府C.元昊、兴庆府D.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 4.(高阳期末)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 A.都是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 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D.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5.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唱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宋太宗B.宋真宗C.宋高宗D.宋太祖 6.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本意正确的是( ) 7.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送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北宋、辽B.北宋、西夏C.北宋、金D.辽、西夏 8.“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了契丹族的生活情景。该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 A.辽B.西夏C.金D.蒙古 9.同学们在讨论“澶渊之盟”,小华说:“是宋真宗的软弱和北宋政府的无能造成的。”小强说:“是对方太强大,北宋朝廷没办法。”同学们哄堂大笑……小强说的“对方”是指( ) A.西夏B.辽C.吐蕃D.
【课后思】
4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前导入:
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西夏
辽
北宋
学习目标:
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兴起和发展,知道契丹政权和西夏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掌握辽宋战争及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内容及影响。
认识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自主学习: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兵变,建立宋朝,以 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 。
(2)统一全国: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 的统一方针,结束了 和 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①军事:解除 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将兵权和发兵权分离。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②中央:为防止宰相权利过大,采取 的办法,削弱相权;③地方:派 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实施 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 ,以分知州的权力。还下令取消 收税的权力,又陆续在地方设置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作用:把 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大大加强。
自主学习:
2.重文轻武政策
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 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
措施:(1)宋太祖有意重用 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 、 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注重发展 ,,提高 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科举制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 ,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 。
影响:宋朝的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 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
的巩固和 的安定。
合作探究:
民族 契丹族 党项族 汉族
政权 北宋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
都城 开封
重要
举措 强化中央集权,收兵权、相权、财权。
辽、西夏和北宋 三个并立政权的基本情况表
民族 契丹族 党项族 汉族
政权 辽 西夏 北宋
时间 916年 1038年 960年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元昊 赵匡胤
都城 上京 兴庆 东京
重要
举措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订制官制、军制和法律,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强化中央集权,收兵权、相权、财权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的崛起
时间: 10世纪初( 916-1125 )
都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国号:契丹(有时又称辽)
民族:契丹族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措施),国力不断增强(作用)。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2、党项族的崛起
时间: 11世纪前期1038-1227
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
建立者:元昊
国号:西夏
民族:党项族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立了西夏文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知识解读:宋太宗征辽
目的:试图收回幽云十六州。
结果:宋败,结束了对辽的主动进攻,采取防御态势,辽军则屡屡南下进扰。
宋真宗时,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从此,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后来,北宋向西夏、南宋向金也宋岁币。
2.澶渊之盟
宋真宗
寇
准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宋下冲突:元昊,多次进攻北宋,宋朝损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2.宋夏议和: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基础巩固
1.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西夏 B.金 C.辽 D.元
2.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以下选项不属于北宋与西夏和谈后带来的结果是( )
A.西夏皇帝向北宋称臣B.北宋定期给西夏岁币
C.西夏、北宋双方商业互不往来
D.宋夏边境安宁,生产贸易兴旺
基础巩固
4.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5.“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6.“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基础巩固
7. 如果你想考察辽和西夏的历史,你会去今天的(?? ??)?
A杭州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B辽宁省和银川市
C杭州市和银川市D辽宁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8.宋辽、宋夏议和的共同点不包括(???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积贫积弱?
12.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是少数民族首领?????②都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③都向汉人学习???④都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综合提升
17.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
(3)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政权:北宋;少数民族:契丹族。?
(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
“文献”:“澶渊之盟”。
内容: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给辽岁币。????
(3)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
辽统治者在模仿汉族制度的同时,还不会收取老百姓过多的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