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文档属性

名称 《故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19 21: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故乡》导学设计
【导学目标】
1.学习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小说采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
3.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了解旧中国农民生活悲惨、农村日趋破产的根源,使学生懂得只有国家强大,人民生活才能幸福的道理,自觉地为祖国的腾飞而读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⑴ 运用对比,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⑵ 小说所刻画的人物的社会意义。
2、难点:
内涵丰富的语句的品味、理解。
3、解决办法:
课堂上的朗读与分析精彩片断为主要手段解决“重点”“难点”宜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领会,教师作适当的点拨、拓展完成。
【设计意图】
《故乡》是一篇篇幅很长的课文,包涵的内容很丰富,人物性格鲜明。备课时应从整体感知入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特别是从读过这篇课文的直接感觉——悲哀(也是本文的灵魂、本质)入手,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感情基调,然后再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分析这种感觉的来源——是故乡的什么使“我”如此悲哀呢?故乡的景物和故乡的人物。重点分析人物,分析人物的时候,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重点分析闰土,次要分析杨二嫂,之后自然地总结:这样的故乡这样的故乡里的人,怎么不让“我”感到深深的悲哀。面对这种现状,作者是怎样的态度?全文晦暗的主调里有没有一点亮色 从而理解课文结尾部分的含义,最后再给学生补充有关背景材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并深化文章主题——不只是“我”的故乡,当时的农村都是这样,当时的农民都是这样,这都是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对农民的盘剥造成的。这样做既突出了重点,又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由现象到本质,透彻的领会课文主题。
【学法引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 生学会学习。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分析人物、环境时,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这种变 化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通过人物性格的归纳,培养学生筛选重要信息、归纳 思维的能力。通过这种研讨式的学习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参与意识,教给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同时对有丰富内涵的语句,应多诵读、多品味,以求有所领悟
【学习过程】
(一) 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那么一个人——(大屏幕展示)
一管一砚一狂人,
一笑一骂一大家。
双眼洞穿千秋事,
两肩担尽古今愁。
这个人便是鲁迅,一个中国文学史乃至整个世界文学史上永远都绕不开的人物。我们都知道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文如其人,鲁迅的作品除了有着浓郁的文学色彩外,还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及战斗精神。《故乡》就是这样的一个典范。
(二)学习步骤:
一.整体感知
行文较长,宜早安排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课堂要求:
1.找出精彩的环境描写。从中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
2. 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部分,对话密集处分角色朗读,从而使学生贴近角色。
并明确以下问题:
1. 感情基调:悲凉
2.行文思路: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3.行文线索:“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细读研讨
快速跳读课文,围绕小说的三要素,提取主要信息,引导学生把故乡的变化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明确故乡和故乡人物的昨天今天明天,并探索故乡衰败的根源,照应导语中所说鲁迅作品的思想性和革命性之所在。
(朗读时把握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读出语气的赞美、喜悦、悲伤、气愤等感情,注意需要重读或轻读的词语)
这个过程主要板书如下:
昨天 今天 明天
环境 “ 神奇的图画 ” “ 萧索的荒村 ” 理想中“神奇的图画”
闰土 “小英雄” “木偶人” “不再辛苦麻木”
杨二嫂 “豆腐西施” 贪小势利的豆腐渣 “不再辛苦恣睢”
迅哥 地主少爷 异地谋生者 “不再辛苦而劳碌”
社会根源 饥荒、苛税、兵匪、官绅(进一步指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问题设计难度适中,学生应理解很快。教师相机指出,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环境人物的昨天今天明天相对照 。其中,明天的生活图景,不是预言而是希望,是一种虚实相生的写法。
三.答疑解惑
说一说:
1、课文中中用圆规称呼杨二嫂用的是借喻的修辞手法还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2、“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也了路。”如何理解这段话?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4、小说中的“我”是怎样一个人物?
5、课文中有两处写到“高墙”:“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如何理解这两处“高墙”的含义?
四.拓展提升
1、试一试:假如我就是少年闰土,我打算这样向同学们介绍自己……
(例如:我的外貌?我见到迅哥的心情?我向迅哥讲述哪些事情?跟他说话时的语气语调怎样?当然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假如我就是中年闰土,我打算这样介绍自己……
2、议一议:岁月沧桑在闰土身上烙下的印记是如此之深,读来令人心酸!这不禁引人深思:闰土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3、谈一谈:面对故乡的苦难,“我”怎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呢?从文中找出表现“我”的思考和探求新路的句子,并用心体会。
【推荐阅读】
鲁 迅 精 神 永 存
我开始接触鲁迅是在中学课本上,好象是短篇小说《孔乙己》,后来读过《药》、《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友邦惊诧”论》、《为了忘却的记念》等等。先是零散的读,后是系统的读。跟许许多多热爱鲁迅作品的人一样,我被鲁迅石破惊天的文字和战斗不息的精神深深吸引。
鲁迅的小说思想深刻、技巧精练,《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故乡》里的闰土,还有阿Q、祥林嫂……那一个个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他们的悲惨遭遇,他们的愚昧无知,无不是对封建思想、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揭露和批判。还有鲁迅大量的杂文,那更是“喜笑怒骂皆成文章”,是战士和诗人高度一致的产物,像投枪、像匕首,矛头直指没落的道德、文化、礼教和现实的一切腐败,读时酣畅淋漓、击案叫绝,读后发人深省。
无论是鲁迅杂文还是小说,始终贯穿着一种精神:张扬科学与民主,向一切腐朽没落的道德、文化、礼教、制度宣战。
这就是鲁迅精神。
   鲁迅精神是历史的思想丰碑
 鲁迅在世的年代,中华民族灾难深重,饱经内忧外患,鲁迅曾经用“风雨如磐”、“寒凝大地”、“万家墨面”描绘自己生活的时代。一方面,主权丧失,山河破碎,百姓流离,生灵涂炭;另一方面,自太平天国起义以来,维新变法,义和团斗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鲁迅就是在这种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的搏斗中,产生出来的思想巨人。
 鲁迅作品的思想深度、历史容量和战斗性,是中国文化史上所少有的;他的作品的精神力量,在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奋斗,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民族的自信心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任何别的作家都无法比拟的。
   鲁迅精神是中国的民族魂魄
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严重扭曲了中国的国民性,“中国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坟.灯下漫笔》)人一旦丧失独立地位和独立品性,剩下的也许只有奴性了。正是对国民灵魂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鲁迅不遗余力,全方位地展开对我们民族存在的劣根性的批判,鲁迅塑造的阿Q形象,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的“精神胜利法”,可以说是“国民劣根性”的活写照。为此,他把根除奴性、扫荡封建文化视为改造国民精神之根本任务,提出“立人”思想,即把“沙聚之邦”改造为“人国”。正如毛泽东所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逝世后,上海人民和全国各地人民为他举行隆重葬礼和悼念活动,上海民众代表在他的灵柩上覆盖了写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旗帜。“民族魂”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贴切的评价。
   鲁迅精神是我们继续前进的锐利武器
今天,鲁迅所诅咒的那个中国人民当奴隶或当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闰土、祥林嫂的后代们已经成为今天小康生活的建设者。我们正一步步告别贫穷落后,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但鲁迅精神没有过时,如果我们丧失了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鲁迅精神,那些封建专制的东西就会卷土重来。
虽然我们已经取得民族独立、国家主权,但国际敌对势力一天也没有停止对我国的颠覆企图,如果我们丧失了最可宝贵鲁迅精神,让“奴性”统治我们的思想,我们还会重新沦为西方大国的附庸。
其实,鲁迅去世68年来,歪曲和贬损鲁迅重来就没有停止过,近些年还把贬损鲁迅说成什么“研究”、“探讨”,其实不过是根植在他们骨子里的那些“奴性”的表现罢了。
他们的贬损丝毫无损于鲁迅先生的伟大!
先生去世68年了。68年来,历史已发生巨变,但先生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向一切封建专制、腐朽没落、腐化堕落宣战!向那些人骨子里的“奴性” 宣战!
纪念先生逝世68周年的最好方式就是:接过先生的匕首和投枪!
鲁迅精神永存!
【友情提示】
1、积累鲁迅诗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4、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5、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
6、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史记》)
【学后反思】
学完本文后,我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有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