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只要你观察思考,随处可以发现:
5、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春天
夏天
秋天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些自然现象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哪,
真是妙不可言!
只要你留心观察思考,
随处可以发现。
浙江人,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走近作者
竺可桢
学习目标:
1、夯实基础,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3、把握要点,理清顺序。
4、精读一段,品味语言。
5、细读一篇,掌握方法。
1、积累词语,感知课文,能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概括要点,整体把握文意,了解并运用物候的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目标
3、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增强环保意识。
2、理清说明顺序。
请听朗读
《大自然的语言》
翩然 孕育 簌簌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谚语 连翘
1、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piān
yùn
sù
nì
zài
yàn
qiáo
shuāi
自主学习
竺可桢 萌发 融化
呈现 酝酿 纬度 草长莺飞
差异
竺可桢 萌发 融化
呈现 酝酿 纬度 草长莺飞
zhú zhēn
ménɡ
rónɡ
chénɡ
yùn niànɡ
wěi
zhǎnɡ yīnɡ
差异
chā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次第开放
翩然归来
孕育果实
簌簌落下
草木荣枯
销声匿迹
北雁南飞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年年如是
周而复始
2、速读或跳读课文,筛选出相关信息概括要点,整体把握文意,并归纳答案。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花香鸟语、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
什么叫物候学?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1.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
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
产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
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
义。
攻克堡垒
第7—10段中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小组合作交流
四个决定性的因素
纬度的差异
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逻 辑 顺 序
主要
次要
“此外…… ”
“首先…… ”
“第二个因素…… ”
“第三个因素…… ”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古代三月的长城
现代三月的长城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大自然永远都是用温柔、美丽的方式与人类交流吗?
泥石流
沙尘暴
沙尘暴袭击首都
沙尘暴袭击乡村
龙卷风
台风来袭
台风“海燕”袭击海南
垃圾污染
空气污染
水质污染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拓展延伸
“我是环保小卫士”
走进大自然
观察大自然
了解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第二课时
(1)次第:
一个挨一个地。
(2)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孕育)
(簌簌落下)
(3)纷纷落下的样子。
(4)躲藏起来不露面。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行迹。匿,隐藏。
(农谚)
(5)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再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复习导入
1、积累词语:
(销声匿迹)
(6)风雪载途:
(年年如是)
(周而复始)
风雪遍地.
(7)每年都这样。
(8)形容循环往复,转了一周又一周。
(9)动作轻快的样子。
(翩然)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次第开放
翩然归来
孕育果实
簌簌落下
销声匿迹
北雁南飞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文章一开头,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过程,请将这些词语配上一幅图画。
2、运用词语:
草木萌发
风雪载途
草长莺飞
次第开放
翩然归来
冰雪融化
簌簌落下
北雁南飞
衰草连天
孕育果实
花香鸟语
、精读一段,品味语言。
、细读一篇,掌握方法。
第二课时目标
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有启发性。
读课文,整体把握: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请同学们仔细揣摩,品味,并谈谈你的理解。
精读一段,品味语言
燕子翩然归来
植物“孕育”果实,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
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请。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的写出了夏
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写夏:
写秋:销声匿迹,衰草连天,准备迎接,簌簌
“簌簌”写出秋天的肃杀气氛。
“风雪载途”写寒冬,传神表现出冬天风
狂雪大,寒气逼人。
“销声匿迹”描写昆虫为过冬作好了一切
准备,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
“衰草连天”,描写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象是位知冷知热、善解人意的天使。
第一部分文字好在哪里?
⑴ 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
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具体内涵。
⑵描写生动形象,用词典雅、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
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
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
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⑶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如: “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 赶快耕地 ;
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 始唱歌——”
(二)揣摩下列语句,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准确、严谨)
⑴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⑵北京的物候记录, 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 年 迟 10 天左右,比 1965 年迟五六天。
⑶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小组合作交流
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 、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摹状貌、作诠释
细读一篇,掌握方法
说明方法的常见标志词:
(1)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2)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类(种)是……
另一类(种)是……
(3)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
(4)打比方:像、是、当作、好像(就是比喻)
(5)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6)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
(7)引资料:引号
(8)画图表: 表格、图形
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找出相关语句。
速读课文,自主思考:
阅读小标兵
(我来试一试)
展示交流
一、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下定义
5、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4、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3、第6-9段总体上来看,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引用
分类别
学会了方法,就掌握了通往未来的钥匙
说明方法的作用
说明方法
+
关键词
+
具体内容
举例子:具体明白地说明……
作比较:具体鲜明地说明……
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
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
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
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
引资料:充实有力地说明……
说明对象+特征
一般位于: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前; 说明段的首句。
请在文中找出例句,并选一句分析其作用。
合作探究
(我来试一试)
展示交流
学生回答时教师点拨,纠正,并让学生记好笔记。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达标测评
你能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来分析这首诗吗?
达标测评
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
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
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
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老师的意见
搜集、寻找大自然的语言
拓展延伸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古代农谚选粹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古代农谚选粹
大自然的语言
描述物候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
作出科学解释
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阐述研究意义
现象
本质
逻辑顺序
课文小结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只要你会观察思考,随处可以发现。
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大自然在蓝天写着:
今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忙着搬家,
大自然告诉我们:
不久将会下雨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你看那空中飞翔的大雁,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亲近自然,探索奥秘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只要你观察思考,随处可以发现: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大自然吧!请用准确生动富有科学性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
作业:
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