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新课标“三合一”特色教案】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西汉时,巨鹿有位叫陈宝光的人,他家拥有一套织造上等丝织品的技术和工具。陈宝光之妻继承家传,身怀绝技,织出精美绝伦的丝织品。据说,她织一匹散花绫,费时两个月,价值上万钱。后来,她受到朝廷重臣霍光家重用,成为霍家专有织工。当时的官府手工业部门也从社会上征调大量的能工巧匠,为它们服务。
知识结构:
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教材分别从冶金、制瓷、丝织三方面分别介绍了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
1、官营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这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①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
时代 官营手工业概况
原始社会 已掌握冶铜技术
夏商周时期 青铜铸造为代表,官府垄断,供官府贵族用
春秋战国 春秋已有铁农具,战国铁农具推广
两汉 西汉 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 杜诗发明水力古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 灌钢法
建议学生查词典了解铜、铁、钢各自成分。
学生自主学习,填写下表:冶金业的发展:
图片学习,介绍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战国编钟。
2、官营制瓷业: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②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学生自主学习,填写下表:制瓷业的发展:
时代 制瓷业的发展变化概况
商朝 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 烧制出成熟青瓷
北朝 烧制出成熟白瓷
唐朝 秘色瓷器;形成南青北白的制瓷系统
宋朝 大放异彩,五大名窑
明清 种类丰富 争奇斗妍
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秘色瓷是青瓷的一种,又称秘瓷,它的烧制技术早已失传,长期以来也未见实物。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让人们对它有了初步的了解。
①灌钢法,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加热后再锻打,成为质地优良的钢。
②宣德年间,1426—1435年。
宋朝有五大名窑,即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钧窑。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烧制白瓷为主,胎质薄而坚硬,瓷釉洁白莹润。汝窑在河南宝丰,主要烧制宫廷用瓷,胎质细洁,釉色多呈天青,青中带蓝,晶莹发亮,堪称宋瓷之精品。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出产青瓷,以冰裂纹瓷器最为有名。官窑在河南开封,专为宫廷烧制瓷器,釉色以粉青为主,淡白次之。钧窑在河南禹州,产品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
3、官营丝织业: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考古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历史纵横
汉朝时,包括提花在内的丝织技术已相当成熟,能织出绫、锦、罗、绢、纱等二十多个花色品种。唐末以前,我国的丝织品主要产地在北方。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丝织品的数量与质量逐渐超过北方。明清时,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表,官营丝织业的发展概况:
时代 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 养蚕并有了丝织品,世界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商朝 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西周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 政府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唐朝 丝织技术高,吸收了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 品种繁多,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南方超过北方
明清 水平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南方鼎盛,苏州杭州南京是中心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作为农产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也有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历史纵横
春秋战国时期,民营乎工业的发展受到鼓励。商鞅变法时曾规定,生产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那时独立经营的手工业,有经营盐铁而成巨富的手工业者,如鲁人猗顿因煮盐发家,邯郸郭纵以冶铁致富;有在城镇开作坊的手工业者,往往前店后场,亦工亦商;还有一些走街串巷的匠人,如墨子的一些弟子,其中,能工巧匠鲁班还被喻为中国木匠的祖师。
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那时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至少需要两三个人操作,能够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表1:
民间丝织业种类 基本特点
生产地位 产品用途
家庭手工业 丝织业为主、农户副业、私人经营 缴纳贡赋、家庭消费、余者为商品
民营手工业 私人经营 供民间消费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表2:
时代 民间手工业发展变化
春秋战国和秦汉 发展
魏晋南北朝 遭受摧残
隋唐 恢复和发展 多供朝廷户调
两宋以后 艰难发展 城乡日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元朝 产量增多 改变了丝麻棉织品的比例
明朝中叶以后 超过官营手工业而战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 资本主义萌芽持续发展
学思之窗
明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雇佣工人,两者已无人身依附关系。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一些商人开设暑袜店,利用雄厚的资金,购进大量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女居民缝制适宜夏天穿用的暑袜,计件付给工钱,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获利。这些暑袜店主直接支配生产,他们的资本也就由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他们本人也变成早期的资本家。那些在自己家里为老板做工的男女居民,就成了雇佣工人。清朝时,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也增多了。云南的采铜业、四川的井盐业、台湾的制糖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景德镇的制瓷业以及许多地方的造纸业等;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思考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小结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地位和评价】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上,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件器皿,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画家把瓷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反映出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
本课要旨
●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
●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 试举例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
阅读前言,问题一:中国古代手工业在哪些行业取得了突出成就?问题二:通过阅读引言,你认为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些主要的经营形式?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多突出的成就?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或者由成语“一言九鼎”“炉火纯青”导入。
什么事手工业?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生产的小规模的工业生产。
概述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三代——青铜业,垄断;春秋战国——继续发展;汉代——官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此后——素称发达,一直领先。
概念
冶金技术
制瓷技术
丝织技术
小结:官营手工业
世界领先
长期主导
民间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以丝织为代表农户的副业;
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认真学习上文小字部分
思路引领:从生产关系,即人与人在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方面思考,“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双方关系发生变化,角色也随之变化。 答案提示: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雇佣关系。
“中国”在英语中的单词是China,你知道China的原意吗?“塞里斯”是什么意思?请学生查看彩色图册。答:"China"原意是“陶瓷”“瓷器”的意思,“塞里斯”是古代希腊人对中国的称呼,意思是“丝绸之国”。西方人这样称呼中国,表明了中国作为“世界瓷国”和“丝绸之国”的独特地位,说明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特别是手工业中的制瓷业,丝织业方面值得我们自豪。
思路引领: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享誉世界。
答案提示:①官营手工业发达。例:冶金业成就领先世界;②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例:黄道婆在棉纺织业的贡献;③享誉世界。例:“丝国”、“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遍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元代维吾尔族诗人马祖常诗云:
“波斯在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两首诗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熙来攘往,与西亚诸国友好往来,进行丝绸贸易的情景。
拓宽: 材料1:《诗经·小雅·隰桑》
隰桑有阿,(低田里桑树多美,)
其叶有难。(桑叶儿多么丰满。)
既见君子,(见着了我的人儿,)
其乐如何!(我心里多么高兴!)
隰桑有阿,(低田里桑树多美,)
其叶有沃。(桑叶儿嫩绿汪汪。)
既见君子,(见着了我的人儿,)
云何不乐?(怎么不心花怒放?)
这首诗是一个爱情自白,把爱情和桑树联系起来,
反映了蚕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