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9 23:1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中国自唐代起就有茶道,下表是对唐代茶事过程的诠释。这反映了当时(  )?
泡茶时
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
待客时
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浓茶意表浓情”
饮茶时
表现为“饮罢佳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
A.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B.儒家思想渗入社会生活
C.道家养生理念的盛行????????????????????????????D.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韩非子之学出于荀子,源本于儒家,而成为法家,又归本于道家,其最高理想为“君无为,法无不为。”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各派学说吸收融合现象????????????????????????B.法家理论走向系统化
C.厉行“法治”的时代要求????????????????????D.文化成为权力的附庸
3.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称霸,而晋文公在践土之盟时招周襄公来承认自己的霸业,孔子因此认为“晋文公谲(欺诈、玩弄手段)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这反映了孔子(  )
A.维护西周礼制秩序????????????????????????????????B.反对诸侯争霸战争
C.宣扬三纲五常伦理????????????????????????????????D.推崇齐桓公式霸业
4.清华大学彭林教授认为:周公制礼作乐,中国文化的底蕴从此得以确立,其后经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弘扬,成为博大精深可以经纬万方的巨大体系,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西周礼乐制被后世沿用????????????????????????B.国人文化传承意识增强
C.礼是中国文化基本元素????????????????????????D.儒学经世致用的入世观
5.据《汉书·薛宜传》载:博士申威官拜给事中,多次诋毁薛宜。薛宣儿子薛况收买刺客杨明,在宫门外削断了申咸的鼻子嘴唇。御史中丞等人拟议奏明皇上,将薛况和杨明判死刑。但是廷尉为薛况辩护说:“……原(薛)况以父见谤发忿怒,无它大恶。加诋欺,辑小过,成大辟,陷死刑,违明诏,恐非法意,不可施行。”最后的判决是:“(薛)况竞减死一等,徙敦煌。”材料体现出(  )
A.廷尉可以改变法律判决的结果????????????B.儒家伦理对司法判决的影响
C.汉代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D.汉代法律体现了官僚的特权
6.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游侠,继承了儒、墨两家的一些特点,形成了其独特的侠义精神。西汉初期,游侠对乡里秩序的稳定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受到平民的欢迎。汉武帝之后,游侠精神逐渐衰弱。游侠精神衰弱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小农经济的稳定
C.儒墨思想的没落????????????????????????????????????D.大一统政府体制的影响
7.谶纬之学是两汉时期一种把经学神学化的儒家学说。“谶”是对于未来带有应验性的预言和隐语,常以天命与神意的形式出现。“纬”是儒生以神学迷信观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解释,旨在宣扬国家治乱兴衰、帝王将相出世等都是天命的安排。两汉时期谶纬之学盛行(  )
A.反映出汉代神权政治的勃兴????????????????B.表明当时儒学已完全宗教化
C.适应了当时巩固统治的需要????????????????D.说明儒释道三教实现了融合
8.《史记》中没有记载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但《汉书》和《后汉书》对此却有记载。这表明(  )
A.司马迁对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B.《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更准确
C.汉武帝时期儒士参政成为常态????????????D.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
9.在孟子看来,仁、义、礼、智等道德原则,既是人性也是天性,人性和天性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只要人们能尽力地扩充自己先天所固有的“善心”,即认识本性,同时也就是认识了天性。孟子的这一思想(  )
A.形成了天人感应的观念意识????????????????B.形成了儒学伦理的基本体系
C.赋予了汉代儒学神秘的色彩????????????????D.得到了宋明理学的继承发展
10.近人胡适认为禅宗是中国佛教内部的一种革命运动,使佛教中国化、简单化,这才有中国的理学。史学家范文澜说,禅宗僧徒所作的语录,除去佛徒必须的门面语,思想与儒学少有区别。两位学者的认知都(  )
A.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C.否定佛教思想的独立性????????????????????????D.肯定禅宗对儒家的改造
11.公元前5世纪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立誓:“我在医神阿波罗……以及所有的神和女神面前宣誓……我将尽我所能和判断,为我的病人的利益着想,以医术尽心救治,永远不存任何邪恶之念。”后世称之为希波克拉底誓言。这说明当时(  )
A.神灵崇拜盛行????????????????????????????????????????B.医生职业要求较高
C.宗教意识觉醒????????????????????????????????????????D.人文精神影响医学
12.有学者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本意是希望对赎罪券的效能进行神学辩论,在基督教会的作用和个人虔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举起反对教皇的大旗。然而,他的观点和做法显然道出了对罗马教廷和赎罪券不满的德国人的心声。这表明(  )
A.反对教会腐败统治是其改革初衷????????B.路德的改革主张未脱离宗教范畴
C.德意志的民族国家意识初步形成????????D.“因信称义”主张得到广泛认同
13.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曾这样描述:“墨黑色的外套,礼俗上的丧服、……悲苦沮丧的脸色,以及一切仪式、外表和忧伤的流露,都不能表示出我的真实情绪。……它们不过是悲哀的装饰和衣服;可是我的郁结的心事却是无法表现出来的。”这反映出莎士比亚时代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特点是(  )
A.注重讴歌人性本能的伟大????????????????????B.重点揭示人性的复杂性
C.侧重宣传自由平等的人文思想????????????D.主要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表达
14.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在1222年成立时,只有宗教法、民法、医学三种科目。1399年帕多瓦大学分化为两所大学:UniversitasIuristarum(主要教授民法、宗教法和神学)和UniversitasArtistarum(主要教授医学、哲学、文法、辩证法、修辞学和天文学)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神学不在占据统治地位????????????????????????B.城市经济空前繁荣
C.近代自然科学已经产生????????????????????????D.人文精神开始勃兴
15.1791年,法国人民大规模纪念伏尔泰,将其灵柩请如先贤祠;1915年,中国出现了新文化运动。两者说明了(  )
A.社会变革促进先进思想的传播????????????B.民主共和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C.专制统治扼杀启蒙思想的萌发????????????D.革命是思想解放的必要前提
16.达尔文“使生物学和人类学发生了革命,且因而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在世界的位置的看法”。这主要是由于达尔文学说(  )
A.指明了人类高于其他动物????????????????????B.成功地解释了各自然现象
C.建立了完整的生物学体系????????????????????D.否定了上帝的“创世”学说
17.1803年5月,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在演讲时指出:“大自然有足够的时间、空间、以及环境让最初的生命形式不断地发展与改进……并且增殖分化成现今所看到的生物。此观点(  )
A.旨在支持达尔文的学说????????????????????????B.批判了上帝创世的观点
C.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D.意在说明生物遗传理论
18.1816年,工厂主罗伯特.皮尔爵士说:“当阿克莱特的机器刚刚出现的时候——那些希望进入这一行业并从这种技术进步中获利的人们,都在那些有瀑布、河流的乡村地区建立了工厂。”材料中的状况改变于(  )
A.水力纺纱机的广泛使用????????????????????????B.改良蒸汽机的创制与推广
C.铁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D.近代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19.1874年由江南制造局编译馆译刊的《四裔编年表》被认为是晚清第一部专门介绍西方历史的年表体著作。该书将中国传统的王位、年号和干支等纪年方式与西方公元纪年方式结合在一起,以中西结合的方法记载相同时间世界上不同地区发生的历史大事。这一方法(  )
A.突破了传统夷夏观念????????????????????????????B.融合了中西不同时间观念
C.推广了西方纪年方式????????????????????????????D.接受了近代世界空间知识
20.1859年,英国思想家穆勒发表了著作《论自由》。1903年,严复将它翻译成中文本并命名为《群己权界论》。经现代学者研究,发现其所译文稿与原文本意有较大出入。这表明(  )
A.严复的翻译水准有待提高????????????????????B.译者无法摆脱其时代局限
C.清末的进步思想受到压制????????????????????D.晚清的翻译人才较为匮乏
21.鸦片战争前后,在广东任职的林则徐积极关注西洋动向,提倡“师夷长技”,获得了后人“开眼看世界”的赞誉。回到福州后,他领导当地士绅激烈反对外国传教士入居神光寺行医。这最能体现(  )
A.林则徐具备较强的国家主权意识????????B.基督教和西方科学冲击儒学地位
C.列强入侵激化了沿海地区的矛盾????????D.开明士大夫仍受华夷之别的影响
22.戊戌变法期间,张之洞撰写的《劝学篇》,提出“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在知识分子中产生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  )
A.维新思想被多数国人认可????????????????????B.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
C.中体西用思想被宣告破产????????????????????D.救国的思想观念新旧交杂
23.据记载,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所创办的《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等宣传变法思想的报刊,起初在京师多是赠予阅读,不久士大夫争相阅读,其后“报刊盛行”。这反映出维新人士(  )
A.已开始尝试现代营销策略????????????????????B.致力于打破政府的报刊管制
C.注重营造变法的社会氛围????????????????????D.重视提高国民群体文化素质
24.梁启超《变法通议》: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梁启超说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  )
A.赞赏日本学习西方的成效????????????????????B.对比中日双方学习西方的不同内容
C.表达对德相认识的肯定????????????????????????D.反思洋务弊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5.1917年至1918年,恽代英在武汉组织“互助社”,毛泽东等在长沙发起“新民学会”,李大钊成立“少年中国学会”,邓中夏、傅斯年等分别成立“国民社”、“新潮社”。这最能说明(  )
A.民主革命的成果显著????????????????????????????B.西方社会思潮迅速传播
C.十月革命的影响巨大????????????????????????????D.共产主义获得普遍认同
26.1921年2月,蔡和森在《新青年》撰文指出:“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社会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注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这一论述反映了(  )
A.中共成立初期的思想分歧????????????????????B.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思想分化
C.早期共产党人的理论选择????????????????????D.马克思主义传播早期的概念混乱
27.据统计,1899—1918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文学革命方兴未艾????????????????????????????????B.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D.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
28.“普朗克的假说与经典的光学说和电磁学说相对立,使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使人们对物质的粒子性和放射性有了更深的了解,这说明此“假说”(  )
A.推动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B.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C.完善了经典物理学的框架????????????????????D.直接促进了相对论的提出
29.互联网之父伦纳德.克兰罗克说:“人人都有自已的声音。即使你是矮穷挫,委身于地下室,香皮等垃圾盖满地钣,你却和那些坐在游泳池里的高富帥、有着同样的声音,只要你能上得了网。”这说明互联网(  )
A.加速了人们的信息交流????????????????????????B.增强了人们的交往能力
C.客观上有利于人的平等????????????????????????D.实现了海量信息的共享
30.20世纪40年代后期,解放区报纸上多次出现农民在集市争相购买毛泽东像的报道。与此同时,无论民间集市还是社会机构,都开始大量印制毛泽东像。毛泽东像在此时的畅销(  )
A.强化了农民阶级的道路认同????????????????B.促进了土地改革的全面推广
C.实现了理论宣传的形式创新????????????????D.导致了左倾路线的全面实施
二、材料阅读
31. (18分)自古以来,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都密切关注民生。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做出了许多重大努力。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面对划时代的社会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阶层或阶级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张,如孔子的“德政”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等。
——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高中历史》
上述思想家的观点有何突出的共同点?试分析这种共同点产生的社会根源?(4分)
材料二 新民生主义把“平均地权”发展为“耕者有其田”思想。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
——摘编自马执斌《<历史(必修三)>教学参考》
据材料二,孙中山民生主义主张的基本关注点是什么?他的主张对国民大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材料三 随着农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贫富差距开始拉大,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地主阶级的长期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个体农民处于极端贫困之中,家底薄弱,缺乏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遇到天灾人祸更是难以维持,因此他们要求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
——《国史通鉴(第一册)》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的重大意义?(6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法国路易十四时代(1643—1715 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欧洲人追逐的时尚,中国的思想也深刻地影响着欧洲。启蒙主义的大师们,多是中国的仰慕者,他们把孔夫子的格言当作座右铭,让康熙皇帝扮演西方国王们的榜样,于是法国国王、奥地利皇帝纷纷模仿中国皇帝举行亲耕仪式。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开明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对于伏尔泰、狄德罗那一代人来说,中国是一面旗帜,孔夫子是启蒙运动的守护神。
——摘编自周宁《2000 年西方看中国》(下册)
材料二 明万历时期,传教士携带了“七千西书入中国”,然而这些来自异域的书籍只是“对于敏感的士人”产生了“压迫感”和“异样感”。“中国保持着平静的心情,从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从十八世纪又到十九世纪,只是在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的深处,那些曾经挑战并震撼了中国的西洋文明在蛰伏着”
——摘编自马小红《近代中国宪政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7、18 世纪中西方对待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上述态度的原因。(8 分)
33.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明朝中后期涌现出一些在传统科技领成取得一定突破的科学巨匠,但这一黄金时期稍纵即逝,入清之后便不再有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甚至晚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被弃置遗忘。
——摘编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
材料三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住置,吹响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摘编自习近平《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建设科技强国》的讲话
(1)相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地位的变化,(2分)并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识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位科学家的主要成就。(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与国家强盛关系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A 16.【答案】D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B 20.【答案】B 21.【答案】D 22.【答案】D 23.【答案】C 24.【答案】D 25.【答案】B 26.【答案】C 27.【答案】D 28.【答案】A 29.【答案】C 30.【答案】A
31.【答案】(1)共同点:都立足于关注百姓的生存。根源: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高。(4分)
(2)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影响:吸引农民参加到革命中来,使国民革命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4分)
(3)问题:贫富差距拉大,出现新的阶级分化;个体农民缺乏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分) 措施:引导农民从互助组到合作化,逐步走上集体化道路。(2分)
(4)意义:增强了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避免了贫富分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6分)
32.【答案】(1)态度:西方对中国文化大力引介和宣传;中国对西方文化冷漠、缺乏研究。(4分,言之成理即可)
(2)原因:西方,中国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反教会、反封建势力的需要;传教士的推动。(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中国,“天朝上国”观念的存在;中国文化继续蓬勃发展;守旧势力的抵制。(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33.【答案】(1)变化:从领先到落后。(2分)
原因:政治: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经济:自然经济的阻碍;思想文化:八股取土、思想专制。(答出一点2分)
(2)邓稼先:为中国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2分)
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做出了贡献。(2分)
(3)认识:科技发展推动国家强盛;国家强盛需重视科找创新。(意思相似即可,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