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 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 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9 13:0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你认为1953年,各种媒体中出现高频率的词汇是(  )
A.土地 农民 新解放区 B.志愿军 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
C.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 国歌 D.西藏 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军
2.美国出兵侵略朝鲜所打的旗号是(  )
A.多国部队 B.联合国军 C.美国军队 D.美英盟军
3.1951年,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是(  )
A.北平 B.新疆 C.西藏 D.云南
4.“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是(  )
A.新四军军歌 B.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C.八路军军歌 D.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5.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万吨,比1949年增加26.9%,其根本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和改进
C.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环境改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6.在西方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1949年毛泽东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他能够成为备受关注的《时代》周刊人物的原因主要是(  )
A.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揭开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C.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引发中国社会巨变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7.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三大改造的完成
8.“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下列对“当家作主站起来”理解正确的是(  )
A.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B.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C.做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D.鼓舞了世界上其他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9.纪录片《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中说:“(上世纪五十年代)这场战争的胜利为中国赢得了几十年和平红利,美国此后在亚洲地区的战略均以不与中国发生新的全面战争为底线。”请问这场战争的目的是(  )
A.打败日本法西斯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D.反抗苏联的霸权主义
10.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关于党的历届会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中共七大确立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C.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11.建国初,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农民“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颁布了(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2.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始于(  )
A.新政协召开 B.新中国成立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
13.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有着鲜明的时代标志,下列搭配有误的是(  )
A.1949年﹣张建国 B.1958年﹣杨土改 C.1967年﹣王文革 D.1980年﹣刘开放
1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
A.《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改革开放的重要法律依据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有力的推进了九年义务教育
15.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中共中央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使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16.下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出现的英雄人物不包括(  )
A.邱少云 B.杨靖宇 C.黄继光 D.罗盛教
17.201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60周年纪念日当天,美国、韩国和朝鲜都在以“史上最高”的层次和规模进行纪念。下面对这段材料中的“朝鲜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②朝鲜战争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③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中的一次主要战役
④在朝鲜战争中,彭德怀参与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击美国侵略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其目的是(  )
A.消灭军阀,统一全国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把朝鲜变成中国的殖民地 D.颠覆朝鲜政权,维护中国的安全
19.如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人民终于洗雪了百年来的国耻
B.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推翻三座大山,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20.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是(  )
A.邱少云 B.黄继光 C.罗盛教 D.杨根思
二.材料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盛典?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村152户,251 1亩土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一天自己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该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的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归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材料二:1950年冬,湖南就动工建水塘九万八千多个,修堤坝二万二千多座,修沟渠四千多米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早出晚归,昼夜不停的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过去”和“现在”各是怎样的情况?材料二反映出土地制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前后两种土地制度所有制的共性是什么?
(2)土地制度上的变化,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好处?
(3)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次影响重大的会议】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共622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这次会议通过了什么纲领?它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请列举其中5项。
【一场全民参加的盛宴】
材料二: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3)诗歌中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4)请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末,著名民主人士张元济重游中南海勤政殿,不胜感慨地说:“与这个勤政殿一别已52年了,上次来是光绪帝召见。新政行了不久,发生了政变。康、梁远去,而他(指光绪帝)被禁天牢。想不到(我)以衰老之年,能够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自己能够参加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真是荣誉极了,高兴极了。”
材料二: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材料一中“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2)这次会议在何地召开?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CDA 6-10.CCBBC 11-15.CBBBC 16-20.BDBCA
二.材料题
21.
(1)开国大典。
(2)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
(4)新中国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22.
(1)“过去”是土地地主所有,农民只有租赁权。“现在”是指土地农民所有,农民是土地的主人。变化:土地由地主所有变成农民所有,农民是土地的主人。共性:都具有阶级性。
(2)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地位。
(3)巩固了国家政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生产,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23.
(1)《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主席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答出其中5点即可)
(3)开国大典;毛泽东。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4.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北平。
(3)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4)开国大典;毛泽东。
(5)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