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家庭的照片活动课四——邓丽君刘德华大发现 通过刚才对照片的
对比观察,你发现有什么变化吗?学生活动要求:
???1、 选择和确定符合小组展示主题的组员的家庭照片。
?? 2、各小组围绕主题将照片形成展板。
3、每组派一名讲解员为照片配文。 第一组:我的爷爷如今的那片空地“臭美”的妈妈漂亮的妈妈第二组爸爸好“土”那个岁月儿时的家我终于看到大海了!永恒的回忆激情燃烧的岁月如今的那个军营由爸爸的鞋子想到的从两个轮到四个轮 老公,咱们再去照一把婚纱照呀!没想到,我的生日也能这样,
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比一比,吓一跳!这才叫壮观我要飞得更高!祝我们的国家更强,更富!长春市第45中学
刘宏丽谢谢指导!活动内容
收集、交流、展示反映不同时期社会风貌的照片。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家庭照片,培养学生对实物的收集、筛选、鉴赏的能力。
2.通过学生为照片配文,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展示家庭不同时期的照片,培养学生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眼光看待家庭生活的变迁。
4.通过家庭生活变化,看到国家的强盛与进步,培养爱国情操。
课前指导
1.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自己家庭的照片,要求“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家庭的和美”。要求清晰度要好。
2.布置学生自己拍摄一些符合活动目标的照片。
3.布置学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照片配文字说明。
活动过程
导言:
一定有同学看过自己家庭的老照片!那一张张发黄的照片用历史的语言来诉说:那就是承载着历史的遗迹,记录着历史。它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让人浮想联翩。小小的家庭照片,传递着温馨的家庭寄语,它可能饱含着辛酸与痛楚,也可能娓娓道来一个个的故事和传说。家庭连接着你、我、他;照片诠释着昨天、今天、更昭示着明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乘着照片这艘小船,共同驶进回忆的港湾。
师:先出三组学生最为熟悉的明星照片,分别代表三个年代,邓丽君,刘德华,李宇春,这些照片看后,让我们激动不已,赏心悦目,那么从照片的观察中,同学们发现有什么变化?
生:穿的衣服越来越好看了,
生:头型越来越酷了,
生:衣服的款式越来越时尚了……
生:舞台效果越来越好……
师:从明星的成长照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些什么呢?
生:(互相交流)
生:从明星的成长照片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审美观点在不断上升,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
师:明星的生活如此,同学们说我们身边的生活有没有变化呢?
生:有!
师:我们生活的变化,你们想通过什么体现出来呢?
生:家庭照片!
师:对,一幅家庭照片就是一幅凝结的历史画面,它以无言的形象,诉说令人难忘的岁月,下面让我们动起来吧,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收集的照片拿出来,进行汇总。
师:布置学生活动要求
一、 选择和确定符合小组展示主题的家庭照片。
二、 各小组围绕主题将照片形成展板。
三、 每组派一名讲解员为照片配文,例如:主要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讲:照片中景物与自己所住的街区或村镇关系。照片所反映的时代的情况,照片说明词写好后,也要在小组内交流,取得小组共识后方能定稿。
生;(开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生:开始汇报总结。
第一组:主题:成长的背后
时光如水,如水的岁月一路流过,陈年的记忆却历久弥新。相隔若干年后,面对那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搜寻那曾经的一点一滴,千般怀念,万般感慨,此刻竟只汇成一句感慨──变化真大!
是的,变化真大!看看这张最老的老照片,它已残缺了一角,照片中是爷爷年轻的时候,爷爷背后则是一片荒野,曾经的凄凄荒野,曾经的茅屋草舍变戏法般立起高楼,“长出”大厦,而生活其间的人们亲历着这种变化,感受着这种变化,我们知道,这种变化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来自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来自于建设者们的辛勤劳作和无私的奉献。不错,家乡的这种变化就是祖国变化的缩影。
再看看这张又老又沉的旧照片,上面是妈妈小时候在家乡的情景。三十多年前,家乡只不过是一个小村庄,道路全是泥路,坑坑洼洼的,路边连路灯也没有,交通很不方便,道路两边的瓦房,刮风下雨时,轻则水进屋,严重的则会倒塌,一间工厂都没有,经济十分落后,妈妈身上的衣服都打了补丁,听妈妈说以前有句老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说一件衣服要穿很多年,因为没有钱买,他们穿的鞋子,不管是草鞋还是布鞋,都是用自己的双手做出来的。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家乡有了很大的变化,经济迅速发展,平整、宽阔的马路上,车辆穿梭来往,川流不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厂房林立,以前的小房子变成了豪华的住宅,高高的企业大厦。
看着这些成长的照片,很多很多,从爷爷到妈妈,从妈妈到我,心中的感慨、感动无从说起,是啊,变化太大了,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祖国大地,吹绿了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因为有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我们的家乡将变得更加繁荣,人们的生活将更加富裕。
历史见证过去,过去见证未来!此时,耳边又想起那熟悉的旋律:“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近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师:感谢第一小组的精彩展示,他们以成长的背后为主题,利用爷爷,妈妈,自己的三组片,通过细心的观察,找出了生活的变化所在,并谈出了自己的感慨,思路清晰,分析到位,真的很精彩!
第二组:主题:从黑白到彩色想到的……
这几幅照片展现的是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不同时期的人物服饰及生活状况,照片的颜色由黑色到彩色,拍摄者由照相馆的摄影师到照片的主人,地点也由单独的白布转换成郊外的绿野,浩瀚的大海,从照片中,我们感受到,在自己父母小的时候,他们的服饰与现在迥然不同,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他们穿的很多衣服色彩单调,形式单一,在今天看起来似乎有点土里土气,但那在当时已经算是较好的了,而我们现在呢,衣服的颜色,款式多种多样,只要你所想到的,就能在商店买到,这在当时几乎是不敢想象的。从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服饰的变化情况仅仅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缩影,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不仅是我们的家庭生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变得更幸福,更美好,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也在不断地强盛与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我们的祖国明天会更好!
师:第二组的讲说朴实无华,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是啊只有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了,我们的家庭生活才能更美好,我们才能照出更美丽的照片呀,同学们能想象到四五十年后我们照的相片会是什么样子吗?
第三组:主题:绿色的回忆
生:这是一张很普通的黑白照片,但它却记录着当时青年人的向往……
这张照片拍摄于1981年末,图片中的三位解放军分别是我的爸爸和他的两位战友,听爸爸说,他当时正在延吉市81290部队服役,这张照片是为送别战友而留下的珍贵回忆。在当时那个年代,凡是能穿上绿军装,就算是一种“时尚”,尤其是年轻人。我还听爸爸说过:那时每个月的津贴费是8元钱。本想买点特殊的纪念品,但想来想去也
没什么可以留念,最后就决定拍一张照片做永久的回忆,比任何礼物都好。当时那个年代,不兴吃饭,唱歌,战友分别互赠一个日记本,也算表达一下真情。这张照片虽然很朴素,但却记录了那个年代青年人的激情,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与当今的彩照相比,确实逊色,尤其是现在的军装,实行军衔制,显得特别威武、庄重。
通过这张小小的照片,也反映出我国国力大大增强,军事、国防实力猛增,正迈着雄壮的步伐向现代化社会进军。
师:第三组同学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同时也从国防军事方面反映了祖国的发展变化。
师:通过刚才这三位同学的讲述,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谈感受)
自由发挥空间:(学生兴趣被激发,跃跃欲试,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相片)
师:(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生:听妈妈说,原来她们过生日,吃上一个煮鸡蛋就不错了,前几天我姥姥六十大寿,我们全家到吉塔庆祝的呢!
生:这是我爸爸小时候穿的鞋子,这是我爸爸现在的皮鞋。
生:这是我上小学时骑的自行车,现在我上学爸爸用我自己家的车送我。
生:原来妈妈扎头发就用一根红头绳,现在妈妈的发卡可漂亮了!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而且课前准备做的也很充分,对于你们的这种学习态度,老师很欣慰,刚才同学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你们自己家庭的相片,重温了那段令人怀念的亲情、友情、战友情等等,而且感受颇深,老师也被你们的这种热情感染了,课前老师也准备了一组相片,一组关于我们伟大祖国这个大家庭的相片,它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成长历程,请大家欣赏。
师:(总结)是啊,我们今天的生活只所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得益于我们的邓小平爷爷,我们的党实行的改革开放这一政策,说到这,我们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首熟悉的歌曲,“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在歌声中结束!
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课件下载)
活动内容
收集、视听、演唱20经典历史歌曲。
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历史歌曲,从一个新的视角去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重大事件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将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历史学科知识与音乐学科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初步整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通过为搜集到的历史歌曲配写说明和连接词,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视听和演唱历史歌曲,使学生在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去体验真、善、美,进而促进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3.在分组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养成合作意识,以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理解他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通过“老歌新唱”活动,在对历史歌曲的再创作和表演中,展现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从而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升华思想,陶冶情操,实现情感教育。
活动重点
学生通过收集并选择学唱历史歌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历史文化熏陶,在活动中触摸历史,在歌曲中演绎历史,在吟唱中感悟历史。由感性到理性,对中国近代史上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感触的历史时期和事件进行再认识。
活动难点
配写背景介绍词和歌曲连接词。背景介绍词可参照教材提示,歌曲连接词应注意前后歌曲之间的转承的呼应关系,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写出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连接词,展现学生的才华和智慧。这里教师要参与其中,给学生一定的帮助,也可请求语文老师帮助。
分析歌曲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可请教音乐老师。
活动程序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各小组依据班级活动主题确定本组搜集歌曲的专题。
2.教师提出搜集歌曲要求:要有历史性和时代性;是经典传唱的歌曲。各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选择展示方式,准备音乐磁带、VCD、多媒体课件等。
3.为收集的到的歌曲、视听资料撰写背景介绍和连接词,编排本组演示和演唱曲目的次序。
4.确定一支熟悉合适的老歌,以21世纪新时代的中国为背景,填写新词,排练演唱。
5.以小组为单位,召开“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演唱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制作一些简易的装扮道具。各小组演出时,注意把背景音乐、词曲介绍、歌唱表演、伴舞烘托等多种表演手段调配好,以求最佳效果。
6.全班同学评出最佳活动设计方案、最佳主题词和连接词作者、最佳演唱歌手。
活动过程
教师导言:有人说历史是一条长河, 20世纪是长河中最为波澜壮阔的一段;有人说历史是一幅画卷,20世纪是画卷中最为妙笔生辉的一角;有人说历史是一本书籍,20世纪是书籍中最为精彩绝伦的一页。我想历史应该是一首歌曲,而20世纪是歌曲中最为震撼人心的旋律。20世纪的历史歌曲见证了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的历程,融入了民族的情感,民族的血液,它激荡着人们的深情,激励着民族的斗志。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声在凝聚着历史,历史就是在歌声中不断前进。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今天当我们的耳边再次响起那些封尘已久的歌声,那滚滚的硝烟便会在脑海弥漫。那么就让我们载着对历史的回忆,驾着不同年代传唱的歌声,去触摸那渐去渐远的历史,去重温那激情四溢的岁月,去感受那久已忘怀的时代。下面,就让我们把去聆听那些音乐形象最为鲜明、传唱最为广泛、艺术魅力历久弥新的杰作,通过音乐这一小小的侧面,回顾中华民族那段伟大的历史吧。
在课前,同学们已分好了小组,确定了主题,并且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了大量的歌曲,准备以特有的形式汇报,下面就让老师把舞台交给你们。
第一小组:抗日烽火──救亡之歌
小组主持人:1931年“九·一八”,没有太多的预兆,没有太久的准备,这一天就这样来临了,它把中华民族处推向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听,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满眼是国土的沦丧。中国人民开始了的十四年艰苦抗战,“救亡”成为那个时代众声喧哗中的主旋律。在那个热血和激情燃烧的时代,有血性的文艺家们同全国4亿同胞一同奋起,拿起了手中的笔,弹起了怀中琴,鼓起了响亮的喉咙,谱写出时代的最强音!请听抗日歌曲联唱。
(用图片、音乐制作多媒体课件,作为背景放映。)
《松花江上》:唱尽东北血泪史
连接词:一说到抗日歌曲,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松花江上》这首歌,它勾起了许多炎黄子孙对东北的无限怀念。这首歌,真实地反映了“九·一八”时中国人民的心情和精神,它将同“九·一八”一起,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不能忘却的记忆,它以饱含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全国人民尤其是东北同胞悲愤交加的心声,并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起来抗争的力量,引起了无数贤人志士为争取自由和民族独立而奋斗不止的坚强决心。
《大刀进行曲》:为中华儿女吹响抗日号角
连接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每当人们唱起这首威武雄壮、慷慨激昂的《大刀进行曲》时,不由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起来。那音调铿锵、激越,情感丰富,激动人心。它以惊天地泣鬼神、气壮山河的气概,为中华儿女吹起了抗日的号角,鼓舞着千千万万的中国军民为抗击侵略者去冲锋陷阵,并最终敲响了日寇必然灭亡的丧钟!《大刀进行曲》燃烧着激情,鼓舞着人们英勇杀敌,去赢得胜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
《义勇军进行曲》:歌声响彻共和国
连接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那铿锵有力的节奏响起,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跟着旋律歌唱。它的旋律是那样嘹亮雄浑、激越悲壮,似冲锋的号角,如进军的战鼓,激励着无数炎黄子孙的勇气、斗志和信心,和着无数炎黄子孙心灵的节拍一起震颤。《义勇军进行曲》,一首战斗的歌、激昂的歌,一首前进的歌、胜利的歌,它吐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心声,是我们中国人民心中的一首永远的歌。
《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史诗
连接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每当人们的耳边响起这扣人心弦的旋律时,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由著名诗人张光年和音乐家冼星海两位文化巨人共同创作完成的红色经典作品《黄河大合唱》。一批又一批抗日将士和爱国学生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它那万众的歌唱、激昂的旋律,鼓舞人民奋进,它是“中国灵魂的怒吼”。
《南泥湾》:延安精神的象征
连接词:烽火连三月的故乡,没有在封
锁的雨水里枯萎。《南泥湾》的音符,飘过一座座花香草茂窑洞。《南泥湾》热情歌颂了为根据地大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南泥湾的歌声响遍了祖国大地,延安精神也随着南泥湾的歌声被带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联唱曲目可选择其它歌曲,顺序可按抗日战争不同阶段编排。)
小组主持人:抗战时期的艺术歌曲,对于动员全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抗战歌曲共同构成了全民抗战的宏伟画卷,作为一个不屈民族代代传承的精神财富,它们将永世流芳。
演唱后,教师提问:今天歌唱这些抗日歌曲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今天,抗日战争已经远去,但历史不容我们忘却。至今日本国内仍有少数右翼分子否认这段侵华史,这不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更是对历史的肆意扭曲。今天,我们重唱一首首饱含中国人民血泪的抗战歌曲,不忘国耻,振兴祖国,不让历史悲剧重演。这也是对那些歪曲历史行为的有力回击。
第二小组:埋葬蒋家王朝──唱响胜利的歌
小组主持人: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由于国民党坚持内战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进行了解放战争。由此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胜利的歌曲从西北高原唱到山东大地,从东北平原唱到大西南崇山峻岭。其间,一支支伴随着解放军铁流的战斗、胜利之歌到处传扬。我们的革命在激昂的歌曲中滚滚向前,我们的歌声在前进的革命中越唱越响。今天面对着这些曾经呼喊出千百万群众心声的歌曲,我们带着尊敬缅怀的心情时时犹唱。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我们小组,搜集到的解放战争时期的歌曲。
(播放同学们搜集来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解放区的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用课件作为背景)
第三小组:新中国──向着世界歌唱
小组主持人:历经了无数旧王朝的兴衰成败,走过了悠悠五千年的漫漫长河。历史的镜头,如今胜利的印在一个年轻的共和国精彩纷呈的封面上。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听!一支支歌唱党和领袖、歌唱社会主义的歌曲动人心弦。一支支歌唱社会主义祖国的歌曲激昂有力,引人奋进。一支支歌唱民族团结、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歌曲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歌声唱响了神州,唱响了世界!请听我组同学为大家带来的大合唱《歌唱祖国》。
(齐唱配以舞蹈、朗诵和表演的形式。)
小组主持人:当汹涌的呻吟,漫过鸭绿江宽阔的波涛,保家卫国的誓言,如闪电般滚过。
黄河南北的城市和乡村,弹痕累累的上甘岭。刻上了一个个中国的名字。黄继光的呼喊,
与所有崇高的心灵,汇入波涛如歌的旋律。一面书写和平的旗帜,在朝鲜半岛的天空高高飘扬。请和我们一同唱响那昂扬的战歌。
(歌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
小组主持人:回顾历史,我们为祖国的日益繁荣而深感自豪;展望末来,我们为祖国的美好前途而充满信心。就如同那激昂的旋律,它已不仅仅是一首首歌,它象征的是一个新时代的兴起,它代表了一个共和国的巨大份量。
第四小组:改革开放──时代旋律的新乐章
小组主持人:告别了动荡的十年,告别了黑色的十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迈向又一个崭新的春天。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果断的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下了一个光荣的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一场播种富强的改革,开创了共和国的新纪元。光辉的一页伴着春光、春风、春雨在中国大地上传颂。今天当我们伫立在21世纪的又一个春天,让我们重温那动听悦耳、扣人心弦的旋律。──《春天的故事》。
(可播放音乐FLASH,也可学生演唱)
小组主持人:20世纪已经过去,站在新世纪的地平线上,回眸历史。20世纪的中国,坎坷太多,灾难太多,但所幸的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并没有被灾难吓倒,一路跋涉终于走过来了。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有太多的喜事,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申奥成功、加入世贸、飞船上天……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歌曲渐起高潮,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请听歌曲──《走进新时代》。
(可播放音乐FLASH,也可学生演唱)
小组主持人:唱着东方红,我们当家作主站起来,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我们富起来,新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新世纪的曙光已照亮窗棂。一路坎坷一路歌,看!英雄的中国人,正在以“让高山低头,让流水让步”的豪迈气概,在21世纪的大道上阔步前进!祝福中国!
在小组展示后,教师提出:听完歌曲,你觉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家面貌日新月异。
教师:同学们,我们歌唱了、聆听了那么多20世纪经典的老歌。每一首歌都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背景,每一首歌都是一段真实的史实故事。那些经典老歌不仅激励成千上万英雄前赴后继,为祖国和人民贡献一切,同样也激励今天的青年艰苦奋斗,为现代化事业贡献青春和力量。今天,我们生活在新时代的春风里,那么你们也一定想抒发内心的感受,那么就请同学们表演自己创作的老歌新唱。
(小组用独唱、合唱、表演唱等形式表演)
教师:这堂活动课上,每个小组的展示都很精彩。收集历史歌曲和背景资料时,老师看到每位同学都在积极参与,而且大家认真分析、讨论,看到了歌曲和它背后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我们看到这堂课上,很多同学,释放了才华,张扬了个性。老师在你们的歌声中,体会到了你们对历史独特的感悟。最后,请各组同学评选今天活动中的优胜者。
(填写评价表)
评价内容
分值
小组得分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主题选择
特色鲜明
15分
背景介绍
简洁准确
15分
歌曲演唱
声情并茂
20分
展示形式
独特新颖
20分
原创歌曲
时代感强
20分
小组成员
团结协作
10分
(最终,评选出最佳活动设计方案、最佳主题词和连接词作者、最佳演唱歌手)
附:歌曲背景介绍样例
《松花江上》背景介绍:《松花江上》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1936年,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地下党员张寒晖,耳闻目睹了流亡同胞的悲惨经历,激起创作歌曲的冲动。他将北方女性的哭声艺术化,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
《大刀进行曲
》背景介绍:1933年,日军侵犯长城各口,宋远哲率领29军奋起抵抗。由于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29军成立了“大刀队”。在与敌短兵作战中,“大刀队”重创日军,名声大振。1937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开始,守卫卢沟桥的29军又以大刀显神威。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麦新被“大刀队”所深深震撼,于是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又谱了慷慨激昂的旋律,《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
《黄河大合唱》背景介绍: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从陕西壶口东渡黄河,途中亲历了黄河的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目睹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深沉的船夫号子。1939年春天回到延安后,他创作出长篇朗诵诗《黄河吟》。同在延安的音乐家冼星海听后触发了创作灵感,写就了这部千古绝响──《黄河大合唱》。
《春天的故事》背景介绍:叶旭全、蒋开儒词,王佑贵作曲,创作于1994年。
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以后,党中央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国内开始出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确定了改革开放的策略,1979年、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把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划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这首曲子就是描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爆发出的生机,热情讴歌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宏伟气魄!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如春风唤醒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活动课二历史纪录大家谈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选择、整理新中国外交领域的重大成就和共和国外交家的智慧与风采的图片、材料、实物和访谈录等,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比较等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展示探究或体验过程和结果,认识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培养学生的体验历史发展变化、感悟历史发展真谛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讲述或再现外交活动与斗争,认识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斗争的坚实后盾;通过对外交领域外交家的风采和智慧的归纳和总结,体会外交活动的智慧和艺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4.通过展示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原因分析,展望新中国未来外交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预测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能力。
5.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商、与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内容
收集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领域的材料,按照选定的主题分析和整理材料,采用多种形式在活动课堂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如专题报道式、场景再现式、主题归纳式等,再现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感受新旧中国外交的天地之别,体验重要的外交场景等。
活动提示
1.活动方式可以采用主题探究式、体验感悟式。
2.材料收集范围:新中国成立后有关外交领域的文字、图片、实物等材料;新中国的外交家或重大外交事件的见证人等。
3.材料收集方式:以查阅书籍、网站,参观有关纪念馆和影视作品等为主;访问有关历史见证人等;收集有关实物等。
4.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的方式完成。
活动程序
1.简介活动程序,明确活动内容:如选择主题探究式活动,其活动程序一般分为:确定探究主题→依据主题范围,收集相关材料(文字、图片、影视或实物等)→根据主题要求,整理收集的材料→运用材料,完成主题任务→反思探究过程,优化探究方法;如选择体验感悟式活动,其活动程序一般分为:选择典型场景→根据场景范围,收集有关材料(特别是影视材料和访问历史见证人等)→根据场景要求和收集的材料,设计再现场景的脚本→根据脚本,完成历史场景再现→反思体验过程,感悟历史真谛,优化体验方法。介绍活动主题和内容,具体见活动内容部分。
2.进行小组分配,明确主要职责:以自愿原则为基础,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的特长要基本平衡;分组后确定组内成员责任,选举组长负责组内活动的协调与管理。
3.选择活动主题,分配活动任务:提出多种主题,供小组讨论选择,如新中国外交足迹、新旧中国外交两重天、新中国外交家风采与智慧、新中国外交大事年表、外交活动短剧等,根据小组选题,分配组员活动任务。
4.分头收集材料,教师适时调控:介绍典型材料的出处,如《新中国外交风云录》《新中国的外交》《建国五十年的外交成就》等历史书籍;《周恩来外交风云》《共和国外交风云录》等影视材料;重要网站,如外交部网站、人民日报社网站、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等。各组组员带着任务分头收集材料,教师调控、帮助学生解决收集材料过程中的困难。
5.完成活动任务,准备课堂展示:各组成员在组长的协调下,根据主题要求,分析、整理材料,完成活动任务,并制作课件,准备课堂展示活动成果。
6.展示活动成果,自主评价优劣:由学生做主持人,主持活动成果展示;各组代表在活动课上展示本组活动成果,介绍本组活动中的典型事迹;学生自主对各组活动成果和典型事迹进行评价。
7.总结活动过程,选出优秀组员:表扬活动中的典型事迹,肯定活动成果;总结活动过程,优化活动方法。
活动成果展示课环境布置及教具准备
1.用艺术字板书展示主题: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学生座位排列为环行状,中间留出空地供再现历史场景等用,并设主席台。
2.多媒体展示平台。
活动过程
主持人: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当今世界,“地球村”正在变小,而我们的视野却在扩大。今天,我们回顾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体验新中国外交艰辛和辉煌,探究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原因,展望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本次活动的主题就是: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五十多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一板块:展示辉煌表现。请第一小组为我们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第一小组代表:五十多年来国际风云变幻,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中国的外交政策始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的任务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在国际事务中,我们一贯伸张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综合起来我们可以把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分为建国后至五十年代中期、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以来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的成立,一扫过去百年“屈辱外交”的历史,我国代表团出席了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重大国际活动,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和独立的姿态登上了国际舞台。
第二阶段:进入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始把“反帝反修”、“反对两霸”作为外交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也开始解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成果,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等。
第三阶段:八十年代以来,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决定把我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开创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2001年我国成功承办了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展示了我国的世界大国风采,进一步扩大和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和地位。
主持人:新中国外交历程,既是过去的历史,也是永存的现实。请第二小组为我们展示记录新中国外交历程的代表图片,从图片中再次回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二小组代表:新
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五十多年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谋求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积极的贡献。让我们从以下五幅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图片中,重温这段光辉历史。
第一幅图片: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图略,下同)。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但当时,新中国还面临着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和孤立,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第二幅图片: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说。1955年,亚非独立国家首脑召开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与的万隆会议。会上,一些国家首脑在帝国主义的挑拨下,攻击共产主义,污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第三幅图片:周恩来总理亚非十三国之行飞行路线图。1963年12月3日至1964年2月26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先后访问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十个非洲国家和缅甸、巴基斯坦,后又和宋庆龄副主席一起访问了锡兰(今斯里兰卡)。这次亚非十三国之行,是中国同亚非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里程碑。
第四幅图片: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图。1970年,中美恢复大使级会谈。1971年7月和10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两次秘密到中国,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做准备。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政府同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政府在联合公报中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同台湾断交、撤出军队和设施、废除美蒋条约。两国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中美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五幅图片:身着中国民族服装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留影。2001年上海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盛会。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上海科技馆门前,迎候前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上海非正式会议的各经济体领导人。这次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APEC政策框架等问题,通过了《上海共识》,发表了《领导人宣言》,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盛大的国际活动,展示了我国的世界大国风采,进一步扩大和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和地位。
主持人:新中国外交成就,凝聚了新中国外交家的智慧和心血。请第三小组的代表为我们再现第26届联大,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壮观场面。
第三小组代表:一位扮演阿尔巴尼亚代表、一位扮演中国代表、一位扮演蒋介石代表、一位扮演美国代表、一位扮演记者。他们联合再现26届联大表决结果时的历史场景,其中记者以场外人的身份,采访中国代表,报道这次联大表决结果。
主持人:刚才第三小组同学为我们再现了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面请本班记者对参与表演的同学进行一次现场采访,让他们谈谈在表演过程中的感想。
记者:我刚才观看了你们的表演,好像与历史先辈们一起经历了这一令人振奋的历史事件,作为扮演中国代表的演员,你一定有很多体会,你能给我们谈谈在扮演过程中的个人体会吗?
被采访者:当我们真正投入到历史事件中时,我们越来越真切地感觉到外交家们的高超智慧,以及他们为我国外交事业付出的艰辛努力,但我们感触最深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兴奋和骄傲,这种自豪、兴奋和骄傲只能体会,无法用语言表达,现在我才真正理解乔部长仰天开怀大笑的感觉。经过这次体验,我更坚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增强了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争取真正成为一名为祖国外交事业做贡献的外交工作者。
主持人:数据最能说话,下面请第四小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新中国成立后,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表。
第四小组代表: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从当时两个阵营严重对峙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重大外交决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苏联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还同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中国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从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末,我国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加强同它们的政治、经济合作。中国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同一些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随着中法建交,中国同西欧国家的关系也取得了进展。在这一时期,新中国迎来同外国的第二次建交高潮。
七十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中国坚决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同其他发达国家的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取得重大突破。随着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进入八十年代,邓小平继承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思想,对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判断,并据此调整了对外战略,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对外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国际地位大为加强。
九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外交思想,冷静观察,从容应对,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坚定不移地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
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加强。
中国外交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光辉历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学生代表运用多媒体展示平台,边推出表格,边介绍上述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表(截止到2002年11月)
主持人:有比较才有发言权。下面请第五小组同学,为我们展示新旧中国外交天地之别的具体表现。
第五小组代表:我们发现,新旧中国外交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在国际地位方面,旧中国没有任何国际地位,任人欺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而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形象屹立于国际舞台。其次,在外交关系方面,旧中国是屈辱外交,西方大国不断发动侵华战争,而每一次侵华战争,基本都以中国失败而结束,中国被迫同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列强不断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新中国一改旧中国外交的耻辱状况,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最后,在外交结果方面,旧中国除了深受列强侵略外,几乎没有取得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成果;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但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维护了国家领土等主权的完整,收回了旧中国失去的权益,用“一国两制”的原则,收回了香港和澳门地区,洗刷了旧中国的耻辱,而且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国际强国等。
主持人: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探究和体验中,我们发现这些成就来之不易。那么,哪些因素促成新中国取得如此辉煌的外交成就呢?让我们进入第二板块:探寻辉煌奥秘。下面请同学根据自己的探究或体验,围绕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原因,自由发言,每位同学的发言时间控制在2分钟以内。
发言一:新中国的外交,是在正确外交方针和外交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可以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制定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国外交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重要保证。
发言二: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老一辈外交家的艰苦努力和高超的外交技能、高明的外交智慧。在万隆会议上,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扰和破坏,周恩来总理用豁达的心胸,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和团结,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这充分体现了外交家的智慧和胆量在我国外交事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发言三:五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反映。如果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英国就不会轻易地归还香港地区,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国也不可能成功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这些都充分说明,综合国力的发展和强大,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发言四: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科技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从而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是我国外交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基础。
发言五……
发言六:我认为,新中国外交成就辉煌的原因,是前面四组同学的综合。上面四位同学的发言,都是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外交成就的原因,只有四个方面综合起来,才能完整地说明我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主持人:刚才,几组同学的发言都很好。说明我们在探索或体验中开动脑筋了,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保证。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辉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体现,也是正确外交方针、原则的反映,还是综合国力发展的表现,更是外交家的努力和智慧的结晶。刚才我们展示的都是历史,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只能代表过去。那么,未来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走向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进入第三板块:展望辉煌前景。下面请我们班的小国际时事迷带领我们展望我国外交事业的美好前景。
小国际时事迷:首先我们应该分析当前我国外交事业面临的形势,即挑战严峻,机遇大于挑战。当前,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强化军事联盟和以“人权”“人道”为由干涉别国内政的危险倾向抬头,《联合国宪法》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受到挑战。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使贫富差距拉大,南北矛盾日益尖锐。如何趋利避害,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已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紧迫课题。其次,我国面临的总体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进程虽然曲折复杂,但这一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发展经济,加强合作,提高综合国力仍是各国的主要目标和政策取向。再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的国家就会日益繁荣昌盛,我国的外交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主持人:感谢小时事迷给我们的精彩分析。本次活动成果展示,暂时告一段落。下面请老师带领我们进入关键的一个板块,第四板块:反思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水平。
同学们的活动成果可以说水平很高,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学习主体意识的强烈,和学习探究能力的高超,大有赶超外交家智慧的趋势,希望继续努力。现在让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反思活动过程,优化活动方法,提高学习水平。首先,本次活动从活动提示到活动主题的确定,再到分组选题,最后到我们刚才的成果展示,是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完成的。可见,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对学习是多么重要。其中计划要与自己的学习特点相结合,计划的执行要灵活,应该成为我们以后学习中特别重视的内容。其次,我们探究或体验的环节应该成为我们以后学习重点锻炼的内容之一,不论是探究,还是体验,都要从问题开始,提出问题,然后才能解决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再次,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如同现在,对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最后,学习的目的是促进我们的发展,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又是根本的根本。因此,我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要思考我能从历史学习中得到哪些做人和成功的道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如同我们有的同学在成果展示过程中流露出的将来做一名外交工作者一样,这才真正抓住了学习历史的真谛。
?
活动课一 社会调研
活动背景:
21世纪的中学生生活在和谐的社会中,享受着幸福与甜蜜。美好的生活被他们视为理所当然,很难了解到长辈们的过去生活,缺少对家乡变化的感受,为了使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家乡的变化,感受到家乡每一步的发展变化都是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领悟到家乡的变化是祖国变化的缩影,让学生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体验生活、接触网络……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多途径收集资料、信息,调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价值情感。
2.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产生变化的历史原因、条件,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促进作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3.在了解家乡变化的基础上,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研究展示,发展自己的特长、个性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通过多角度、多形式地展示信息、交流信息,让学生学会文明交际,分享信息资源,发展学生人格个性。
4.学会展开社会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调查统计,尝试写出社会调查分析报告,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
1.确立4大主题,即:四知篇、消费篇、一瞥篇、访谈篇。作为收集资料和社会调查的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选择主题,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组成4个小组。组内分工明确,设置组长、策划员、采集员、制作员、解说员、微机处理员、文字统筹员。
2.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调查内容应包括改革开放前后两部分,也可以增加未来的发展前景等。
②指导编制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列出考查具体内容和资料的采集等。
③根据选题确定调查形式。调查形式应根据调查内容确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情况,可以采用人物访谈、查阅历史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目前的情况可以采用实地考察、人物访谈、去图书馆或上网收集文字图片资料等形式进行。各小组可根据选题需要,选用若干种调查形式。
④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可以是家中长辈、邻居、老师、游客、顾客,也可以是某个职能部门,例如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学校、商业或文化部门(档案馆、文化馆)等。如做问卷调查,被访者一般应在30人以上。
⑤调查访谈中要尊重受访者,举止落落大方,谈话要有礼貌。
⑥要提前将调查提纲提交调查对象,使受访者有所准备。同学们应按提纲设计给出几个具体的问题,访谈时可分工提问。访谈时注意不要脱离主题。
⑦调查访谈中同学们要认真作记录。如果需要拍摄照片、收集文字、数字、图像资料,要事先征得访谈对象同意。
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
预期效果
?
教师开篇:翻开城市日记追溯家乡历史,纵观家乡变化,展望家乡未来.
?
第一组:城市四知篇(即衣、食、住、行)
衣
主持人A:喜、怒、衰、乐勾画出不同的人生,衣、食、住、行承载着变幻的城市生活.有请我们的“衣秀”秀一下!秀出服饰的变化!秀出曾经时尚的气息!MUSIC
主持人B:改革开放前:流行服饰都印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像绿军装、列宁服、白衬衫蓝裤子、片儿鞋……那时把里面的白衬衫的大尖领翻出来亮在外面是最新潮的标志。同时,还得肩背军挎,脚穿红片儿才更新潮。
主持人A:改革开放后:流行服饰张扬着个性,色彩亮丽的服饰无不透露着时尚气息。优雅的职业装、可爱蕾丝公主裙、个性的乞丐服。将完美视为一种标准,将不完美视为独一无二的特色与创新。
主持人B:曾经的时尚演绎着家乡生活的变化,而未来的时尚潮流将由我们引领!
食
主持人A:“民以食为天”有请我们的食神——大长今介绍延边
“食”的变化。
大长今:你们好!(朝鲜语问候。)很高兴又来到延边!阔别延边已三十余年,延边的变化令我吃惊!那时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是“吃饱”。‘一个馒头都能引发一场血案’(无极网络版)当然!那是更久远的中国了,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食品仍十分匮乏.
1.播放《喜盈门》片断展示改革开放前人们对温饱的渴望和改革之初食品匮乏的情况。
2.播放自己拍摄DV。
大长今:延边饮食业的发展超乎我想象,更加注重营养均衡,粗细搭配,食物配比讲究科学,提倡绿色食品。
长今出题,现场考考同学们。
1.什么叫“绿色食品”?
2.“吃饱”与“吃好”两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大长今:这一趟中国之旅不虚此行,受益匪浅,等我回国报于皇上,建议我国也实施改革开放.
主持人A:欢迎您再次来到中国,相信延边会带给你更多的惊喜与美食!
住
主持人B:送走了长今女士,我们再去╳╳同学家看一看,情景剧《过年不看春晚看影集》.
剧本
背景:过年了,大年三十夜,爷爷眼睛患了白内瘴,无法看到电视节目,爸爸倡议关了电视。
爸爸:(挤挤眼睛)这春晚是一年不如一年!咱们今年不看了,换个节目,看影集。儿子,把影集拿出来,咱爷仨一起看,让爷爷讲讲他年青的事。
╳╳:爷爷,这张你多大啊!那时还没我呢吧(为了逗爷开心,装傻)。
爷爷:傻孩子!那时还没你爸呢,哪来的你,是哪一张啊?(笑笑,急切地问)
╳╳:就是你在院子里的那张,那时的房子怎么那么破啊!
爷爷:(闭眼想了想)噢!那张啊......那时的房子不仅破而且冷啊!你想想:茅草屋,没有砖,都是土坯子,窗户都是纸糊的,到了冬天,冻死个人!
爸爸:对啊!你爷爷的风湿病就是那时留下来的!
╳╳:多烧煤不就暖和了吗?
爷爷:那时哪有煤啊!都烧柴,柴伙还都是自己上山砍,自己背。
╳╳:这张有爸爸了,生活条件好象好了啊!你看,不是原来那茅草房子了。
爷爷:对啊,搬家了,搬进砖瓦房了,窗户也上了玻璃.也烧上煤了,可那时煤 很贵,还是舍不得烧。家里也有了黑白电视机,但是上厕所却是不方便,大冬天还要走很远的路。
╳╳:总算比爷爷那时好多了,但比现在还是差远了,你看现在多幸福.住的是楼房,还有电梯呢,屋内有卫生间,热水器,空调,傍晚还可以去楼下小区散散步,下下棋....
爸爸:有这么好的条件,你可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给咱家再换个更好的房子。
╳╳:没问题,等我长大了,换别墅住!
?
家乡居住变化调查汇总表
?
过去
现在
以往的房子有草房、木房、砖房。
楼房,有些还有电梯。
家的面积小,大概十、二十平方。
面积大了很多,有100多平方。分室、厅。
取暧是烧煤。
集体供暧。
用水壶浇水。
家里有了饮水机,洗澡有热水器。
没有卫生间、洗浴设备。
家中有专门的卫生间,甚至有2个。洗浴设备齐全。
家中没有娱乐设备,有收音机都极少。
各种尺寸电视机都有,还有液晶电视、VCD、音响、家庭影院、电脑等。
住家环境不好。
有各类住宅小区,小区各种活动设施设备。
?
主持人A:谢谢╳╳同学的友情赞助,把压箱底的照片都拿了出来.
主持人B:古人云:行之有道。我有个问题考考大家,为什么叫“马路”?(学生纷纷猜测回答)
都不对。原因是我们国家坚持走马克思道路,即“马路”!(脑筋急转弯)(学生大笑)下面有请“马路天使”介绍家乡“行”的变化.
?
过去
现在
泥路、黄土路。
水泥路、沥青路、高速公路。
过去的船很小,是木头的,不太安全。
船很大,是铁制的,比较安全。
很少有公交车。
公交车很多,出行方便,出租车也很多。
无私家车,摩托车。
私家车,摩托车很多
家中有辆自行车就不错了。
家家都有自行车、电动车,甚至还有汽车。
木制桥,窄而少。
现代式高架桥,结实、宽而多。
不可能到国外。
国外,航班航线很多,与朝鲜、俄罗斯接壤的延边随时随地可以出国旅游。
?
马路天使现场调查:
?
1.同学们上学出行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公交车、徒步、私家车)。
2.同学们拥有自行车的人数。
3.同学们家拥有私家车的人数。
4.同学们出门远行所使用的交通工具(飞机、火车、客车)。
马路天使:交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出行,但同时也随之带来环境污染与交通堵塞,我呼吁政府在未来发展交通业的同时,及时采取措施弥补弊端。
主持人A: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班是辆辆车行通学校啊!
主持人B:今天,展示风度,个性的服饰;讲究营养均衡的饮食;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的小区;行驶平坦的公路,这些质的飞向人们述说着改革开放的成功,下面有请我们班的消费者协会汇报“城市消费篇”。
?
第二组:城市消费篇
?
主持人C:(模仿范伟)……IP…IC…IQ卡,统统告诉我密码。信用卡、充值卡、优惠卡、会员卡、电话卡、储蓄卡、牡丹卡、保修卡、医疗卡……统统给我带着,我要去消费了!
主持人D: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卡时代将引领新的消费理念。改革开放前是票的时代,一切生活需要都要受到票的限制。粮票、油票、布票、煤票、烟票……
主持人C:从“票”到“卡”的演变,变更着人们的消费观念!
?
家乡消费调查摘录
?
全年城镇居民人物可支配收入9109元,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
资14533元.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每百户居民家庭年末耐用消费品见表
?
消费品名称
单位
2003年
2004年
洗衣机
台
96
98
电冰箱
台
89
91
彩色电视机
台
123
126
录放像机
台
21
23
照相机
架
49
54
家用电脑
台
21
33
移动电话
部
101
125
??? 家用汽车
恩格尔系数
辆
%
1
27.6
2
29.3
?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3.02亿元,在消费结构中,吃的消费比重继续下降,教育、住宅、娱乐、旅游、通讯、文化等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用的商品中,信息类增速最快,其中通讯器材类比上年增长52.3%。住的消费带动力增强,全年用于购买住房的资金比上年增长37.3%,相关的建筑及装饰材料类增长20.2%。汽车消费格外突出,比上年同期增长45.4%。
主持人D:现场采访调查“妈妈的一天”即妈妈消费的一天。
调查结果显示:服饰40%、日用品80%、奢侈品8%、饮食70%。
第三组:城市一瞥篇
?
调查形式:拍摄照片或DV、上网查阅。
调查成果:1.写诗赞美家乡。
2.图片呈现家乡
3.板报突出家乡变化。
打油诗
路看着风吹进城,玉带环衡横中城。
不存昔日旧晨炊,炊烟袅袅莫现城。
茅土仆仆笑言村,村近城郭步步升。
长堤替改前枯藤,莫笑新桥无万棱。
远土发展时实进,社会进步万家争。
升至今昔三十年,年年容焕新都城。
第四组:城市访谈篇
?
访谈摘要
时间:2005年6月5日
地点:规划局
采访对象:╳╳主任
记者:你好!╳╳主任,请您给我讲讲我市近期建设规划?
主任:近期建设规划遵循“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近期用地发展方向以向西发展为主。
基础设施:修建滨河路、中环路,扩建人民路至光进街、长白路东段至铁路、参花街至图乌公路,打通局子街南段至光华路以及延西街延大操场段。扩建、新建净水厂及水源地,完成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新建一座大型供热厂,新建混气站1座,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厂1座。
对外交通:建设延吉-八道高速公路连接线13.1公里,建设延吉-三道公路61.02公里,建设砂石路以上乡道公路85.4公里。
旅游项目:建设延吉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延吉国际会展中心、延吉中国朝鲜族民俗风情园、延吉高尔夫球场、延吉市布尔哈通河景观工程。
新区建设:加快北部和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区的开发力度。
学生:刚才您说到了旅游项目,您能说得详细一些吗?
主任:延吉市是朝鲜族居民占多数的城市。延吉市将本地的历史文化、
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地区生态环境文化做为旅游开发的母体文化,在此基础上创建有自己特色的旅游产业。规划挖掘和修复大量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观赏价值的古遗址和近代、现代重要史迹;立足朝鲜族文化特色, 开发海兰湖民俗旅游度假区、高尔夫球场;依托自然风光,开发帽儿山森林公园和黄草沟森林公园;利用自然山水风光带,开发五道水库风景名胜区;立足于气候特征、地理条件, 建设烟集、依兰生态农业旅游区和园林生态旅游区。此外, 依托地方特色优势,开发建设滑雪场、金达莱花园、民俗村等风景点。
学生:今天我们的收获真不小,延吉的明天让我们期待!谢谢╳╳主任,再见!
记者:各位同学,本班记者现在进行实地采访,听过、看过、感受了家乡的变化后,你们有何感想?
甲:我们家乡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洁净,越来越充满活力了。
乙:我们家乡已迈着巨人的步伐,朝着现代化目标前进。
丙:今天,家乡的改变由父辈们建设。明天,家乡会由我们来创造!
丁:感谢党!感谢政府赋予延吉生命的动力!感谢改革开放,它让延吉充满了生机!
戊:延边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高素质低成本的劳动力和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使延边已经成为中国北方的投资热点地区。延边已经崛起,延边正在走向世界。
?
教师总结:
同学们,你的才华令我吃惊!你们的能力让我佩服!我相信延边的明天因为有你们会更加灿烂辉煌!
?
活动评价:
评选出最佳创作奖、最佳策划奖、最佳解说员、最佳微机操控员、最佳表演奖、最佳统计奖、最佳调查奖……
?
活动后记:
1.? 学生亲自实践、调查、体验家乡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并立志为建设家乡而奋斗。
2.? 各组根据主题,设计调查形式,成果汇报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张扬着学生的个性。诙谐、幽默的主持人用时尚流行的人或事贯穿活动始终,打破了调查报告的枯燥性,使课堂充满了生机。
3.? 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和多种方法搜集来的信息是零散的、单一的,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学会对材料进行筛选、分析、汇总。
?
学生按照“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调查方法和对象,最后根据调查统计结果,设计展示成果形式。由主持人解说,微机处理操控员操控。
衣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访谈长辈,参阅老照片。
成果形式:根据统计调查问卷结果,多渠道收集服饰实物,进行时装展示。直观再现半个世纪以来服装的演变过程。同时展现人们的审美观也随着生活的飞速发展而彰显着自己的个性。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找回不同的美,体会美丽生活的来源。
食
主持人以时下最熟悉的饮食专家大长今身份登场,活跃了课堂,同时,也看出学生通辩的思维能力.长今人物造型的选择上既联系了饮食又突出显示了延边地方与朝鲜相似的民族特色.
两段视频形象直观突出人们从温饱到绿色营养的饮食要求.
通过问题的回答感悟党和政府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住
根据学生居住条件的变迁,自编自演情景剧,即祖孙三代一起看影集的形式,讲述曾经的茅草屋与现今的摩天大厦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以点代面的勾画出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居住条件的提升。
行
微机操控员演示家乡“行”的变化调查汇总表.
问卷调查围绕交通工具来突出“行”的变化,教师及时启发学生“行之有道”——道路的变化也实属“行”之列,学生也可以从自身出行的便利体会改革后“行”的变化。
举手示意简单现场调查与全班同学产生互动,实地实时的让同学们感知调查
模仿笑星范伟《天下无贼》片断,引出都市生活中的一种消费理念与形式
多媒体配以解说展示各种票据,加深直观认识
小组调查项目:
1.调查我市城乡居民自1978年以来工资增长情况,制成统计表。
2.收集我市家庭生活各项消费支出,制成统计表。
3.走访各大商场、超市,调查统计人均消费值。
4.根据人均工资增长值与消费支出值,感知生活水平的提高。
调查现场同学:“妈妈的一天”即妈妈消费的一天。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调查统计表的数据达成共鸣,使形象的抽象数字更为直观。
同学们自创打油诗来赞美家乡的变化。配以图片与音乐再现家乡的历史,验证城市变化,讲述城市变迁,享受城市生活,感知政府决策机制的英明。
从对比中发现历史、呈现当今、展望未来。
以记者身份深入工厂、企业、邮局、医院、建设局、规划局、广电局等单位采访,通过对知名人士、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乡土规模的变化及设施、手段、医疗、传媒等方面的变迁。学生亲密接触成功人士,负责人亲临现场,去看、去听、去问、去想、去写、去摄,把采访精彩片断剪辑成视频录像,进行播放。
最后,本篇小记者,可以现场采访同学们对家乡变化的感想与感受。
自评、互评。设立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