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对应训练(大象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对应训练(大象版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7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4-27 14: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对应训练
一选择题
1 1948 年底,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说:“最初是日本广泛军事化的旧方针与要把日本建设成为自立国家的新方针产生了矛盾”。因此, 新的“对日占领政策是扶植强有力的日本政府”美国对日政策改变的原因和影响是( )
①中国内战中蒋介石败局已定 ②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③美国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 ④不利于根除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下图为发表在 2004年 3 月5日的《讽刺与幽默》的一幅漫画《战车装配中》,它主要反映了日本( )

A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 极右势力否认侵略罪行
C 社会暴力激烈
D 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3 下列关于美国和苏联“冷战”对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两个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中
②两国都竭力避免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根除了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③美国发动的局部“热战”导致了其霸权势力的衰落
④两极对峙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结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 (西德)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由此可以看出欧共体成立的最初动因是( )
A 加强内部联合,发展经济
B 摆脱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局面
C 削弱美国的霸权地位
D 迫使美国改变对欧政策
5 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 ) 。
A 苏联的威胁
B 西欧和日本同美国的经济竞争
C 第二世界崛起
D 美国经济滞涨
6 1998 年 5 月 3 日凌晨,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 年 1 月 1 日,欧元成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进行结算……2000 年 7 月 1 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货币”。上述现象的出现, 表明( )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② 欧盟各国的政治联系进一步加强
③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④西欧经济一体化基本形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 观察下面《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的漫画,作者表达的是英国意欲( )

A 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
B 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
C 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
D 同欧洲列强结成联盟
8 下列关于不结盟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个国家提出不结盟的主张
B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C 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为反对超级大国结成政治经济同盟
D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9 欧洲共同体成立后采取的措施有( )
①决定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
③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和渔业政策
④努力做到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10 1945 年 12 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 20 世纪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其他国家。 1949 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度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 年 5 月停止了战争赔偿计划。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目的是( )
A 恢复日本经济,利用日本作为“冷战”的工具
B 缓和与日本的矛盾,减轻日本与美国的经济竞争
C 帮助日本发展生产,供应朝鲜战争所需的军事物资
D 改善与日本的关系,与苏联争夺对日本的控制权
11 关于图中所反映的信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这是欧洲共同体的旗帜
B 12颗星象征着欧共体的12 个成员国
C 制作旗帜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
D 这面旗帜于 1967 年正式悬挂
12 “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 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意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于是,欧洲开始采取措施改变上述局面,这些措施始于 ( )
A 1951年 B 1952年
C 1967年 D 1958年
13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
A 缓和和紧张并存,和平和发展更为突出地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B 核战争威胁消失,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
C 美欧日三极间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成为“冷战”对手
D 社会主义力量遭到挫折,力量对比变化有利于西方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柏林墙
拆除柏林墙
14 据图一回答,当年民主德国政府修筑柏林墙主要是为了( )
A 对西柏林进行经济封锁
B 防止东德人民自由流入西柏林
C 修建军事防护工程
D 显示无产阶级专政的威严
15 图二柏林墙拆除昭示的历史内容是( )
①“冷战”已经彻底结束 ②德国的统一 ③东欧剧变 ④两极格局彻底解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
16 1992 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邓小平谈话的国际大背景
B 社会主义运动受到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
C 社会主义力量的失败是必然的规律性现象
D 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17 1969年底,有人说:“小国管理联合国总部,大国管理世界的其他地方”。这种说法认为当时( )
A大、小国之间分工处理国际事务
B第三世界国家尚不能够制约大国的任何行动
C 小国己经取代大国控制联合国
D第三世界拥有发言权,但没改变大国的霸权现象
18 2003 年 3 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战争,推行“坦克式的民主和自由”,这表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 )
A 唯一的超级大国
B 多极世界的一员
c 欧盟外交的代表
D 两极世界的一极
19 下列选项中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 )
A 欧盟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
B 欧盟的形成、联合国的成立
C 第三世界的兴起、联合国的成立
D 联合国的成立、东欧剧变
20 1992 年 4 月 8 日《华盛顿邮报》刊登的文章中写道:“美国以及盟国正进入一个永久关系紧张的时代”。这种“关系紧张”是指( )
A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剧
B 美、日、欧三极矛盾突出
C 由意识形态对立转移到经济实力对抗
D 第三世界团结一致反对霸权
21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2004 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人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其根本原因是( )
A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 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22 2005 年在对欧洲联盟宪法的公决中,法国、荷兰公民先后说了“不”,这表明( )
A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由此停止
B 欧洲只能实现经济一体化
C 欧洲一体化进程复杂曲折
D 欧洲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
23 “9、11”恐怖事件后,有关专家认为“美国政府宁愿用 100万美元的导弹炸毁不值 10 美元一顶的帐篷,坚持出兵阿富汗,有其深远的战略目的”其深远目的是( )
①控制中亚、西亚的战略位置和战略资源
②符合北约东扩的需要
③平息美国国内民众的情绪
④维护世界和平,打击恐怖主义、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4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全球战略攻势,一方面积极推动北约的东扩,另一方面加强与日本的战略合作,其目的是( )
①压缩俄罗斯的势力空间
②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施压
③推动全球化进程
④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5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交替是指( )
A 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 由民族冲突向地区冲突过渡
C 由意识形态的对抗向政治对抗过渡
D 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
二 非选择题
26 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基本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国际关系的总体结构。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时共同对敌、并肩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同盟瓦解,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
依照范例,完成下边的表格 :
类别
主要史实
历史影响
政治
杜鲁门主义出台
冷战形成
经济
军事
(2)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图一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图二乔冠华开怀大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和接踵而来 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是,20 世纪 50 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一一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依据以上材料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
(3)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世界政治局势发生巨大变化。请你以国际关系研究专家的身份,写一篇当代国际形势短评。(100字以内)
27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有人认为,(联合国成立之初)“联合国宪 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实际上美国有“隐蔽”的否决权, ……华盛顿运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以拉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的否决权归于无效。
--《史学月刊》
材料二 早在 60 年代,非洲和亚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的历史》下册
材料三 观察下图,八国角逐安理会常任席位
(1)材料一的说法正确吗?联系史实说明其原因
(2) 据材料二举例分析 20 世纪 60 年代联合国的作用有何变化 ?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3)你怎样看待今天联合国的作用 ? 当前,八国角逐安理会常任席位反映了联合国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
(4)你同意日本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吗 ? 简要阐述理由。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 二战后德国、朝鲜分裂图
材料2: 关于朝核问题,由中、朝、美、韩、俄、日参加的六方会谈已经举行过三次,其间出现过不少困难和曲折,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2005 年 7 月 26 日-9 月 19 日,由中、朝、美、韩、俄、日参加的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最后通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
2005 年 11 月 9 日朝鲜半岛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开始,第一阶段会议发表的主席声明说:各方重申,将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的原则全面履行共同声明,维护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
参加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的代表把手紧紧握在一起
请回答 :
(1) 二战后德国与朝鲜半岛分裂的背景和过程有何相似之处 ?
(2) 历史上的朝鲜战争和现在的朝核问题会谈分别带来什么重大影响 ?
(3) 以上反映出了当代国际关系的总趋势是什么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D 3 D 4 B 5 B 6 C 7 C 8 C 9 B 10 A 11 D 12 B 13 A 14 B 15 D 16 C 17 D 18 A 19 A 20 B 21 C 22 C 23 C 24 A 25 D
二非选择题
26 (1)
类别
主要史实
历史影响
政治
杜鲁门主义出台
“冷战”开始
经济
马歇尔计划
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的实施
增强了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
军事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2) 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的发展壮大 (3) 学生只要围绕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作答即可。按以下三个层次赋分:
第一层次:论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流畅。
第二层次,论点明确,史实基本准确,论述较流畅。
第三层次,论点不明确,史实不准确。学生若能结合当前形势进行论述,并能自圆其说可酌情多加分。
27 (1)基本正确。美国当时能凭借多数票得以控制联合国的原因有:美国在二战后经济军事势力膨胀,是资本主义时界的头号强国;世界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因受二战打击,加之人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被迫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经过长期的年事侵略、经济渗迹和政治控制,许多国家的自主权遭到削弱。 (2)变化:联合国不再是美苏大国控制下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它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舞台,伸张正义的讲坛。如为了反对南非当局在国内实施的种族隔离政策,1974 年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 “拒绝南非代表参加大会工作”的裁决。
原因: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后半期开始,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取得多数席位,联合进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使联合国出现新面貌,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
(3) 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推动国际间合作、解决地区冲突、协调国际关系以及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积极作用。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联合国面临着重大改革。
(4) 不同意。日本对二战没有认真反思,近年来右翼势力猖獗,这样一个对自身历史不能正确反省的国家,不能胜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 (同意。日本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国家,是仅次于美同的经济大国 )
28 (1)背景:二战后,德、日法西斯投降,美苏划分势力范围。过程: 分区占领;之后,在美苏支持下,分别建立了两个性质不同的国家。
(2) 朝鲜战争给朝鲜南北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抗美援的胜利给朝鲜带来相对的和平与稳定,但朝鲜也长期分裂;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为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现在的朝核问题会谈,对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及至亚洲与世界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3)趋向和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