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诗词五首《诉衷情》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4 诗词五首《诉衷情》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01 09:5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诉 衷 情
1.了解诗词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重点)
3.结合创作背景把握诗词的主旨,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难点)
南宋诗人(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月的戎马生活,后被弹劾罢官,那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和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并称“辛陆”。有《放翁词》。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这是作者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朗诵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当年我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戍守在梁州。如今那关塞河防边的生活已成梦境,梦醒后不知何处寻求,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金兵还未消灭,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在天山抗敌,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结合注释 翻译词句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觅封侯,是用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这一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 
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著的追求。
“万里”和“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
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跃马扬戈、驰骋在南郊前线的勃勃英姿。
“梦”不仅指词人所作之梦,更是他( )的梦想。
“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比喻多年没有披甲上阵,甲胄尘封,不能立功边陲的境况。
上片“当年”开头,“梦断”一转,形成了强烈的情感落差。
渴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祖国统一,人民幸福的
对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梦”的含义“暗”蕴含的情感。
“梦”不仅指词人所作之梦,更是他渴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祖国统一,人民幸福的梦想。
体会“暗”蕴含的情感。
“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比喻多年没有披甲上阵,甲胄尘封,不能立功边陲的境况。
上片“当年”开头,“梦断”一转,形成了强烈的情感落差。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对比《示儿》的“空”,理解其含义
《示儿》的“空”是指虚无之意。
本词是白白之意
词人的了“泪”因何而流?
忧国忧民、壮志未酬,身先老
“未”“先”“空”三个三字句形势排比,步步紧逼,声调短促,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暗含着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
运用对比手法:(鲜明)  
1、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过去对抗敌报国充满信心,雄心勃勃;现在年纪老大,壮志成空.
2、梦境与实际的对比.梦中驰骋沙场,精神抖擞,英勇杀敌;现实是身老沧州,投闲置散.
3、理想和现实的对比.理想是赶走金侵略者,收复中原,自己也在这壮丽的事业中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现实是当朝统治者自甘偏安一隅,而自己废弃荒村.
  这是一支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浩歌.词中蕴涵了炽热的爱国之情.
主题:
词人将往昔的积极报国与今日的衰老无为作对比,表达了自己抗金复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以及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屈原《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拓展延伸 爱国诗句
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岳飞:《满江红》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默写《诉衷情》
预习《南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