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对应训练(大象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对应训练(大象版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9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4-27 14: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对应训练
一 选择题
1 国产大片《无极》公映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但是《无极》剧组在拍摄外景时造成了圆明园部分树木枯死。剧组这种生态破坏行为被曝光后,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当时的社会焦点之一。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效应,和圆明园的特殊的历史有相当大的关系,下图表明这一号称“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曾经被外国侵略焚毁过,这伙侵略者是( )
圆明园遗址
A 英法联军 B 俄国侵略军
C 八国联军 D 日本侵略军
2 1902 年的一天,北京的一个戏院里有一伙人在侃大山,赵仁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钱义说:“我还参加过义和团运动呢”孙礼说:“我当时就住在东交民巷里”。李信说:“那儿离我的学校不远,我在京师大学堂里读书的”。根据所学知识,他们当中谁的话最有可能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
A 赵仁 B 钱义 c 孙礼 D 李信
3 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话,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喋喋不己,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
A 军费不足,朝延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 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 同僚的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 同僚的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4 孙中山曾经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D)
A 中华民国成立 B 清朝统治被推翻
C 同盟会成立 D 《临时约法》颁布
5 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有( )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强调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 ②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大声疾呼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③ 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啃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 四个大 字,公之于众 ④浙江海宁县召开万人国民大会,决定开除陆宗舆县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
6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 :“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 :一是《时务报》; 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
A 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 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7 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
①弘扬民族文化
②挽救民族危亡
③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根基
④发展资本主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8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达 20 余年 (1897-1920 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日本右翼教科书篡改甲午中日战争起因:“清不想失掉最后的超公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这段历史的真实情况是()
东学党起义威胁到日本的安全
②清军协助镇压东学党起义威胁到日本的安全
③日本国势强盛,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大陆政策”
④日本蓄意挑起事端,发动甲午战争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10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 )
①打倒军阀 ②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③实现共产主义 ④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⑤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
11 第一次同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是 ( )
①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③中共开始掌握革命领导权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12 中国人民近代第一次收回外国租界位于下图中的(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3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文中的“潮流 ”指( )
A 社会主义运动 B 民主科学思潮
C 共产党的诞生 D 同民革命运动
14 下图是1949 年3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消息,报纸里的 “中共二中全会 ”指的是中共哪次会议 ? 这次会议决定工作重心如何转移 ?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城市转移到农村
B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城市转移到农村
C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农村转移到城市
D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农村转移到城市
15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反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 )
A 坚持党的领导
B 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C 坚持民主集中制
D 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
16 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 1917年至1931年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蒋介石在日记里可能涉及的事件是( )
A 参加北伐战争 B 拒绝张杨兵谏
C 组织淤沪会战 D 出席开罗会议
17 1936年11 月,国民党当局以“危害民国罪”逮捕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等人,历史上称为 “七君子事件”。七君子被捕前曾组织了( )
A 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B 东北抗日联军
C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D 全国各界救国会
18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 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
A 千里跃进大别山 B 百万雄师过长江
C 挺进大西南 D 挥师大西北
19 下图所示的纪念碑与哪一事件直接有关( )

A 旅顺大屠杀 B 黄花岗起义
C 九一八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20 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 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 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21 “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萧二集》的一首诗。以下哪个题目最可能是其原题( )
A 《甲午悲歌》 B 《珍珠港祭》
C 《台湾沦陷》 D 《日寇投降》
22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注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 秋收起义 B 井冈山会师
C 第五次反“围剿” D 长征
23 观察下图,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 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 )
避免农民战争的流寇主义
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
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
④ 防止干部出现享乐腐化的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4 美国新闻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在 20 世纪 30 年代访问中国时,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癖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英,并确定他已经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抗战胜布的曙光。当时,中国西北部的核心是指( )
A 西安 B 西柏坡 C 延安 D 会宁
25 新中国的一位元帅在一首诗中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商车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结合下图判断这种情景出现在哪一时期 ( )

A 大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二 非选择题
26 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望风而起
图二共和
图三恭祝中华民国万岁
请回答 :
(1) 上述宣传漫画大概创作于何时? 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或观念 ?
(2) 图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一种局势 ?
(3)你如何理解图二的内容 ? (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4) 图三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口”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
27 阅读下列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问题:
图三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请回答:
结合图一回答,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是如何发展成为燎原之势的 ?
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 ?
图一、图二和图三之间有什么关系 ? 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
28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1 毛泽东的题词和边区军民开荒

材料2 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选出的9名常驻议员中,共产党员占3人;18 名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占 6人
材料3 美国记者怀特写道,“共产党……让他决定自己应缴纳多少赋税,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他必然会拥护这个政党”。
材料4 抗战爆发后,来自海内外的捐款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延安。在许多国家的街道上,经常能看到华人为抗战募捐的场面。
请回答:
(1)1941 年 _1942 年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依据材料1,2,3,4 概括陕甘宁边区能够战胜困难、坚持抗战的条件。
(2) 结合遵义会议与材料 2 、3 信息的内在联系,分析当时广大人民“必然会拥护这个政党”的原因,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C 3 A 4 D 5 C 6 C 7 C 8 D 9 C 10 D 11 C 12 A 13 A 14 C 15 B 16 A 17 D 18 A 19 D 20 D 21 D 22 D 23 C 24 C 25 D
二非选择题
26 (1)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或者1911 年、 1912 年左右。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 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3) 共和观念激荡全国; 资产阶级革命脱离群众;革命顺利发展中隐藏着失败的危机。(4) 国家主权在民
27 (1)1927年,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第 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927-1930年,全国共建立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革命武装力量发展到10 万多人。井冈山的星星之火, 逐渐发展成为燎原之势。(2) 粉碎敌人的反革命“围剿”。(3) 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国民党三次反革命“围剿”被粉碎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②意义:中国革命有了统一的政权机构,使革命发展更加有力。
28 (1) 开展大生产运动;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得到了海内外广泛援助。(2) 原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党开始独立自主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这是此后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抗战爆发后,党从民族大义出发,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实行统一战线政策,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博得广泛拥护。结论:党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