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3-31 20:3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在可逆反应2A(g)+3B(g)xC(g)+D(g)中,已知:反应开始加入的物质只有A、B,起始浓度A为5 mol·L-1,B为3 mol·L-1,前2 min 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5 mol·L-1·min-1,2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1,则关于此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 min末时A和B的浓度之比为5∶3
B.x=1
C. 2 min末时B的浓度为1.5 mol·L-1
D. 2 min末时A消耗的浓度为0.5 mol·L-1
【答案】C
【解析】依题意2 min末c(C)=0.5 mol·L-1·min-1×2 min=1 mol·L-1,而c(D)=0.5 mol·L-1,所以x=2。

可知C正确。
2.反应4A(g)+5B(g)4C(g)+6D(g),在5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 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0 mol?L﹣1?s﹣1
B. 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至少为0.45 mol
C. 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一定是4∶5∶4∶6
D. 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30 mol
【答案】B
【解析】依据化学平衡的三段式列式;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 mol;

A的平均反应速率==0.0020 mol?L﹣1?s﹣1;故A错误;起始量不定,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至少为0.45 mol,且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不一定是4∶5∶4∶6,故B正确、C错误;容器中A一定减少了0.30 mol,故D错误;故选B。
3.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O2和2 mol NO,发生如下反应:O2(g)+2NO(g)2NO2(g),此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的是(  )
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 容器内O2、NO、NO2的浓度之比为1∶2∶2
D. 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O2,同时生成2 mol NO2
【答案】C
【解析】若反应正向进行时,y发生改变,则“y不再随时间变化”可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若正向进行时,气体分子数减小,容器内压强减小, A能作为平衡标志;若反应正向进行时,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改变, B能作为平衡标志;到达平衡时,只能判断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不能推断相互关系,C符合题意;只有既表达v(正)方向,又表达v(逆)方向,且二者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才可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O2的生成是v(逆),生成NO2是v(正),且二者比例1∶2与化学计量数相符,D可以作为平衡状态标志。
4.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增加固体用量,对平衡无影响,①错;对于多种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右移,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而此物质的转化率降低,②错;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③错;在恒压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不保证恒压,唯有增大体积,效果等同于直接减小压强,气体分子数不等可逆反应建立平衡发生移动,气体分子数相等可逆反应平衡不移动,④错。
5.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能作为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 A,同时生成3amol 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消耗amol A,同时生成3amol B ⑧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A. ②⑧
B. ④⑦
C. ①③
D. ⑤⑥
【答案】A
【解析】若反应正向进行时,y发生改变,则“y不再随时间变化”可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若反应正向进行时,A、B、C的物质的量浓度会变化,C的物质的量增多,③、④能作为平衡标志;若反应正向进行时,气体分子数减小,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⑤、⑥能作为平衡标志。只有既表达v(正)方向,又表达v(逆)方向,且二者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才可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A、B的生成为同一反应方向,②不能作为平衡标志;⑦前者表示v正,后者表示v逆,且速率之比与计量数比相等,能作为平衡标志;反应达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保持不变,与各物质计量数无必然关系,⑧不能作为平衡标志。
6.下列措施能明显增大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 将稀H2SO4改为98%的浓H2SO4与Zn反应制取H2
C. 在H2SO4与NaOH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 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
【答案】D
【解析】A项,增加水的量,水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B项,锌和浓硫酸反应产生SO2,故错误;C项,压强研究对象是气体,对液体和固体没有太大影响,故错误;D项,增加氮气的量,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7.在T℃条件下,向l L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M中加入2 mol X和l mol Y,发生如下反应:2X(g)+Y(g)aZ(g)+W(g) ΔH=-QkJ·mol-1(Q>0)。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Q1kJ。若平衡后再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维持温度T℃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M中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则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仍为Q1kJ的是(  )
A. 2 mol X、1 mol Y、1 mol Ar
B.amol Z、1 mol W
C. 1 mol X、0.5 mol Y、0.5amol Z、0.5 mol W
D. 2 mol X、1 mol Y、1 mol Z
【答案】A
【解析】升高温度,平衡左移,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知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有2+1>a+1,a=1。
气体分子数不等的可逆反应,在恒温恒容时,只有投料对应相等,才能形成什么量都对应相等的全等效平衡;当投料对应成比例时,什么都不相等,也不对应成比例。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A项中起始状态与题目中的起始状态相同,两平衡为完全等效平衡,正确; B、C项均有Z参与,虽转化为起始投料与原平衡投料量相同,但与原平衡相比生成Z的量要少,放出热量少,错误;D中的起始相当于4 mol X和2 mol Y,与原平衡投料不相等,放出热量不等,错误。
8.有平衡体系CO(g)+2H2(g)CH3OH(g) ΔH<0,为增加甲醇的产量,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高温、高压
B. 适宜的温度、高压、催化剂
C. 低温、低压
D. 高温、高压、催化剂
【答案】B
【解析】该反应具备气体分子数减少、正反应放热的特征;从化工实际生产出发:为了增加甲醇的产量,即生成甲醇的反应速率要大,且甲醇的平衡浓度也尽可能大。

综上,B项正确。
9.下表中是各组反应的反应物和反应温度,反应刚开始时,放出H2速率最快的是(  )

【答案】D
【解析】由金属的活泼性可知,Mg>Al>Fe,则Mg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快,A、B项错误;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D中c(H+)大于C,反应速率快。
10.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是否加入催化剂,可得到如下两种v-t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1>b2 t1>t2
B.b1


C. 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
D. 图Ⅱ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
【答案】C
【解析】催化剂同等程度地加快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但能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即a1<a2、b1<b2、t1>t2,A、B项错误;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即v正Δt-v逆Δt=Δc,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反应物浓度的变化相等,即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C项正确,D项错误。
11.在FeCl3溶液中滴加无色的KSCN溶液后,有以下可逆反应存在:FeCl3+3KSCNFe(SCN)3+3KCl。已知Fe(SCN)3呈红色,在该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KCl晶体后(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红色将 (  )
A. 变深
B. 变浅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改变物质的浓度,平衡向着减小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增大反应物粒子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粒子浓度,都可以使平衡正移;反之,平衡逆移。此反应实质:Fe3++3SCN-Fe(SCN)3,加入KCl固体,溶液中Fe3+、SCN-和生成物浓度都不变,K+和Cl-不参加反应,平衡不移动,C正确。
12.四个试管中都装有5 mL 0.1 mol?L﹣1Na2S2O3溶液,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入0.1 mol?
L﹣1硫酸和一定量的水,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A. 20℃,5 mL硫酸,2 mL水
B. 20℃,4 mL硫酸,3 mL水
C. 30℃,4 mL硫酸,3 mL水
D. 30℃,5 mL硫酸,2 mL水
【答案】D
【解析】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更大,所以温度越高,速率越大;温度相同时,浓度越大速率越大;30 ℃,5 mL硫酸,2 mL水时温度最高,加入的硫酸多,水少,所以硫酸和Na2S2O3浓度最大,所以速率最快,最先出现浑浊,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3.下图为带可移动隔板的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左、右两侧反应均达到平衡,此时隔板处于容器中央。若保持温度不变,向左侧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侧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左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右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两侧平衡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A
【解析】向左侧容器中通入H2,增大H2的浓度,平衡右移,但总压强增大,隔板右移,增大右侧压强,使该平衡右移。
14.化学平衡常数可以用K来表示,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
B.K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C.K与生成物的浓度有关
D.K与温度有关
【答案】D
【解析】aA+bBcC+dD,K=,它只与反应本身和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不变,D正确。K越大,反应进行越充分,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A错误。
15.下列过程中,属于非自发过程的是(  )
A. N2和O2混合
B. 常温、常压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C. H2和O2化合生成H2O
D. C+O2CO2
【答案】B
【解析】自发过程的体系取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做功或释放热量;在给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一经引发即能自动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燃烧过程一般都是放热反应,能降低反应体系的能量,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只有B符合题意,因为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常温常压下不能自发进行。
16.可逆反应2A(g)+3B(g)4C(g)+D(g),已知起始c(A)=4 mol·L﹣1,c(B)=3 mol ·L﹣1,C、D浓度均等于0,反应开始2秒后达到平衡状态,此时D的平衡浓度为0.5 mol·L﹣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速率v(C)=1 mol·L﹣1·s﹣1
B. C的平衡浓度为4 mol·L﹣1
C. A的转化率为25%
D. B的平衡浓度为1.5 mol·L﹣1
【答案】B
【解析】利用三段式法计算:

A项,反应速率v(C)==1 mol·,故A正确;
B项,C的平衡为浓度为2 mol·,故B错误;
C项,A的转化率为=25%,故C正确;
D项,B的平衡浓度为1.5 mol·,故D正确。
故选B。
17.在淀粉—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aq)。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I2(aq)+I-(aq)I(aq)的ΔH>0
B.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溶液中c(I)减小
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D. 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大于689
【答案】B
【解析】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A错;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c(I)减小,B对;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错;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虽然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D错。
18.将m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mg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粉末状固体与盐酸的接触面积更大,反应速率更快,在图像中表现为其对应的曲线斜率大,先达到反应的限度;因盐酸是足量的,碳酸钙完全反应,损失的质量相同,D项正确。
19.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
CO(g)+H2S(g)COS(g)+H2(g)K=0.1
反应前CO的物质的量为10 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 mol
D. CO的平衡转化率为80%
【答案】C
【解析】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H2S浓度增加,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又逐渐减小,故B错误;
由题意设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n,则:

反应恰好气体分子数目不变,可以利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则K=,解得n=7,故C正确;根据上述数据,可知CO的平衡转化率为×100%=20%,故D错误;故选C。
20.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2SO2(g)+O2(g)2SO3(g) ΔH=-197 kJ·mol-1。现有容积均为1 L的甲、乙、丙、丁四个容器,在上述条件下分别充入气体,到达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Q)及平衡时的转化率(X)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Q1=78.8
B.Q1=Q4>Q2=Q3
C.X1>X3=40%
D.X1=X4>X2=X3
【答案】C
【解析】恒容容器中,增加氮气的量,对平衡无影响,乙和丙为完全等效平衡。

   
甲和丁投料对应相等,为完全等效平衡,只能得出Q1+Q4=197,X1+X4=1,无法判断它们的相互大小关系,B、D项错误。
假设乙或丙平衡在体积为1 L恒容容器中建立,甲投料相当于合并二个乙或丙平衡状态,在2 L容器中转化率相同,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1=78.8(常称“先同”);实际体积仍为1 L,需要将合并的二个状态压缩,此过程造成平衡正向移动(常称“后变”),会放出更多热量,Q1>78.8,A项错误,SO2转化率提高,X1>X3。不进一步计算也可推断C项正确。
根据乙容器中放出热量,可计算乙或丙中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n(SO2)==0.4 mol,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100%=40%。
第II卷
二、计算题(共3小题,前小题13.0分,最后一题14分,共40分)

21.把0.6 mol X气体和0.4 mol 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 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3X(g)+Y(g)nZ(g)+2W(g)。5 min末生成0.2 mol W,若测得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试求5 min末X的转化率和计量数n值。
【答案】50% 1
【解析】Z的转化量0.01 mol·L-1·min-1×5 min×2 L=0.2 mol
    
X的转化率为:=50%。计量数n=1
22.可逆反应CO+H2OCO2+H2在密闭容器中建立了平衡。当温度为749K时,K=2.60,计算:
(1)当CO起始浓度为2 mol·L-1,H2O起始浓度为2 mol·L-1时, CO的转化率为多少。
(2)当CO起始浓度仍为2 mol·L-1,H2O的起始浓度为6 mol·L-1时,CO的转化率为多少?
【答案】(1)CO的转化率为61.7% (2)CO的转化率为86.6%。
【解析】CO(g)+H2O(g)CO2(g)+H2(g) K=
(1) 设CO的浓度变化量为xmol·L-1,则:
    
K===2.6,x≈1.234,CO的转化率=×100%=61.7%。
(2) 设CO的浓度变化量为ymol·L-1,则:
    
K===2.6,y≈1.732,CO的转化率=×100%=86.6%。
23.现有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知CO和H2O的起始浓度均为2 mol·L-1经测定该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2.60,计算:
(1)当CO转化率为50%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若未达到,哪个方向进行?
(2)达平衡状态时,CO的转化率应为多少?
(3)当CO的起始浓度仍为2 mol·L-1,H2O的起始浓度为6 mol·L-1时,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多少?
【答案】(1)未到达平衡状态,反应向正反应进行。
(2)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1.7%。
(3)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6.5%。
【解析】CO(g)+H2O(g)CO2(g)+H2(g) K==2.60。
(1) CO转化率为50%时,CO浓度变化量为1 mol·L-1,则:
    
Qc===<K=2.6,未到达平衡状态,正向进行。
(2) 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x,则:
      
K==2.6,x=61.7%。
(3) 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a,则:
     
K==2.6,a=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