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册 对环境的察觉(2.4--2.5)
一、单选题(共20题;共30分)
1. 如图是一个小丑在照镜子,他看到的像是(? )
A.?B.??C.?D.
2.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
A.正立的虚像????B.倒立的虚像????C.正立的实像????D.倒立的实像
3.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的指针位置,此时该钟表的实际读数是(? )
A.8:20??? ??B.3:40??????C.4:20???? ?D.3:20
4.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C.??D.
5.红光、绿光与另一种色光混合后生成白光,则另一种色光是(? )
A.黄光?? B.橙光?? ??C.紫光? ???D.蓝光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6.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 米处,若人向镜移动1 米,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
A.变大 6米???B.变大 5米????C.不变 6米????D.不变 8米
7.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值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在a点或e点时,m=1,n=0????????B.在b点或d点时,m=1,n=1
C.在c点时,m=2,n=2???????????D.在f点时,m=0,n=0
8.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竖直向上移动???B.竖直向下移动???C.水平向右移动???D.水平向左移动
9.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漫发射????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1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
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 ??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12.这张试卷是白纸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能看清这些字主要原因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的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13.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黄光照在穿蓝色上衣、白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上衣呈蓝色,裙子呈白色????????????B.上衣、裙子都呈黄色
C.上衣呈黑色,裙子呈黄色????????????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14.在看不见的光中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已被人们所利用,下面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B.可以利用紫外线来识别伪钞
C.可以利用紫外线来遥控电视?????????D.夜视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紫外线
15.光通过玻璃进入屋子的过程中,速度将(? )
A.变小????B.不变????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16.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C.D.
17.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应该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B.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变化而改变
C.该实验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D.实验中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18.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正方体玻璃砖A和半球形玻璃砖B放在报纸上,若正方体的边长和半球的半径相同,则从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 )
A.A和B中看到的都比实际的高
B.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比实际的低
C.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
D.A和B中看到的都与实际一样高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19.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a,Pb,Pc,P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
A.Pa,Pb,Pc,Pd??B.Pd,Pc,Pb,Pa??C.Pc,Pd,Pa,Pb??D.Pb,Pa,Pd,Pc
2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M , 桌面上的小球按图示方向滚动,要使小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 )
A.90°?????B.60°?????C.45°??????D.30°
二、填空题(共7题;共16分)
21. (3分) “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如:①汽车的后视镜②水平如“镜”③环山公路转弯处的镜④门上的“猫眼”⑤放大镜⑥家里的平面镜⑦照相机的镜头⑧近视眼镜⑨远视眼镜。其中能反射光线的有________;能发散光线的有________;能成实像的有________。
22. (2分) 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________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________αC。
23. ( 1分)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_米。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24. (2分)(1)某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米处, 他匀速移动到镜前2米处用时6秒,则他与像的靠近速度为________。
(2)他通过另一平面镜看到A物体(如图),请在图示光线上标出光的传播方向。________?
25. (2分) 如图所示是“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26. (2分)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光路中,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当光电屏上的光斑由S1移到S2时,液面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27.(4分) 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________,折射光线是________,入射角是________度.界面的________(选填“上”“下”、“左”、“右”)侧是空气.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39分)
28. ( 10.5分) 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
(1)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________(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
(2)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
________(选填 “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3)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
① 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这样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
② 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________,记下像与物的位置;
③ 移动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
29. (4.5分) 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
30. ( 9分)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下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人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
入射角 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 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 γ 0° 11° 22.1° 35.4° 40.9°
?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光的________与__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人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大小等于________?度;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________(选填“OA”或“OB”);此时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________(选填“ ”、“ ”或“” “)。
31. ( 6分) 某科学兴趣小组想通过实验探究“光从空气斜射人其他介质时的折射角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准备的实验器材有激光发生器、玻璃、水、量角器等。光从空气斜射人玻璃中的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
(1)由表1、表2可知,当入射角相同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折射角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的折射角。因此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的折射角与________有关。
(2)从表1、表2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将________。因此可推知光从空气斜射人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大小还与________有关。
32. ( 9分) 小燕多次乘车了解到夜间开汽车,若车内亮灯,车内物体会在前面的挡风玻璃上成清晰的像,干扰司机的视线,影响行车安全。为今后安全行车,小燕根据生活中透明平板玻璃所成像“明”、“暗”不同的多种情况做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成像的“明”、“暗”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
猜想1: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
猜想2: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光源的强度有关;
猜想3: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实验一: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竖直固定一块透明平板玻璃,同一物体固定在离透明平板玻璃0.5m的A点,在桌面的C点先后用不同功率的灯照亮A点处的物体,观察同一物体不同光照下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各次实验人的眼睛都在同一位置从右向左观察物体在透明玻璃板中的像。结果记入下表。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的距离/m 像的明暗程度
5 1 暗
25 1 较暗
40 1 亮
实验二:同一物体位置固定在A点不动,用同一盏5W的灯先后在桌面B、C、D三点照亮A处的同一物体,同一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仍固定不变)中成像的“明”“暗”程度。结果记入下表。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的距离/m 像的明暗程度
5 0.5 明
5 1.0 较明
5 1.5 暗
(1)小燕是用实验一来探究猜想________(选填“1”、“2”或“3”);
(2)分析实验二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可得结论:物体与灯的________越小,物体所成的像越亮;
(3)你认为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还与________有关(至少写一个因素),你说的因素在小燕上述两个实验中________控制该变量(选填“没有”或“已经”);
(4)小燕猜想1和猜想2还可归纳为物体成像的“明”、“暗”程度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
(5)请你就光现象根据光学知识、对司机提出一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共5题;共15分)
33. ( 4分) (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1/4圆形玻璃砖的平面上,请画出光线通过玻璃出射到空气中的光路图;
(2)在汽车驾驶室内,驾驶员通过左右两侧后视镜观察,有看不到的区域(盲区),人或其他车辆应尽量避免进入盲区。如图,S为驾驶员眼睛位置,MN为左侧后视镜左右两边界点,请作出反射光线NS的入射光线,并标出BM到车左侧(虚线所示)之间的盲区。
34. ( 4分) 如图所示,新坝中学初三(2)班STS课外兴趣小组,在探究折射角与入射角关系时,将一束光从玻璃射向空气,发现光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处同时发 生折射和反射现象,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远,且越来越弱,反射光线却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α时,折 射角达到90°,折射光线就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回玻璃中的光线;再减少入射角,当入射角小于α时,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又同时存在;而让光线从空气射向玻 璃时,无论怎样改变入射角,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同时存在.他们感到非常惊奇,大家又做了一遍,发现还是如此,这究竟是什么现象呢?
查阅资料得知,这种折射光线完全消失的现象叫全反射现象,而且此现象在医学和通信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阅读上面内容,请回答下面问题:
(1)如果将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________?(选填:能、不能或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2)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 4分) 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光的全反射
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1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________。
(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________。
(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36. ( 3分)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之一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充满魔幻色彩的外层膜结构建筑,博得许多世界建筑师的好评。“水立方”的外膜用什么颜色更节能?某科学探究小组因考虑到“水立方”馆内光线和夏天的室温,他们做了几组实验。
实验一: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先后用不同颜色的膜在不同颜色的光下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l所示: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白色
膜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1)由表1可以得出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决定的。
实验二:用不同颜色的膜材料ETFE做大棚实验,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大棚外膜的颜色 蓝色 无色 紫色
一天中棚外的最高温度 36℃ 36℃ 36℃
一天中棚内的最高温度 38℃ 50℃ 30℃
光的通过量 90% 98% 50%
(2)综合上述信息,你认为膜的颜色用________色更好。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面镜对称,小丑的像是B选项。
2.【答案】 A
【解析】简易潜望镜使用两块平面镜;物体在两块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 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3.【答案】 A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面镜对称,所以图中的表的时针、分针位置与实际表的位置正好相反,所以该钟的实际时间是8时20分。
4.【答案】 D
【解析】人看到未点亮灯泡的原因是点亮的灯泡发出的光线,经未点亮的灯泡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5.【答案】 D
【解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按等比例混合会形成白光。
6.【答案】 C
【解析】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距离无关,所以人移动后像的大小不变;
人站在穿衣镜前4米处,若人向镜移动1米,移动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3米,此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3米,人离像的距离为3米+3米=6米。
7.【答案】 C
【解析】A.人在a点或e点时,通过平面镜各成一个像,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人不能看到自己完整的虚像,故A符合实际;
B.人在b点或d点时,通过平面镜各成一个像,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人能看到自己完整的虚像,故B符合实际;
C.人在c点时,通过两个平面镜成两个虚像,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人不能看到自己完整的虚像,故C不符合实际;
D.人在f点时,即人在平面镜的背面,不会成像,故D符合实际。
8.【答案】 B
【解析】将平面镜水平左右移动时,入射光线不变,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也不变,不能中目标,故CD错误;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不能中目标,故A错误;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时,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能中目标,故B正确。
9.【答案】 C
【解析】A.潮湿的路面由于有水更容易发生镜面反射,故A错误;
B.干燥的沥青路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故B错误;
C.由于潮湿的沥青路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平行射出,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C正确;
D.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10.【答案】 A
【解析】由于不同的色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经三棱镜折射后,白屏上会从上而下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说明太阳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的玻璃,则只有红光透过,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了,白屏上只留下了红色,故A正确;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的玻璃,则只有蓝光透过,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了,白屏上只留下了蓝色,故B错误;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只反射红光,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只能看到红色,故C错误;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只反射绿光,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只能看到绿色,故D错误;
11.【答案】 D
【解析】A.透过树丛的光束是光的直线传播,不属于光的色散,故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是光的反射,不属于光的色散,故B不符合题意;
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时,要向下叉一些,是由于光的折射,不属于光的色散,故C不符合题意;
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是七色的,是光的色散,故D符合题意。
12.【答案】 C
【解析】白光照到试卷上,将所有的色光都反射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射光,所以我们能够看清楚白纸黑字;故选C。
13.【答案】 C
【解析】蓝色的上衣只反射蓝光,黄光照在上面不反射,所以看到演员的上衣是黑色的;白色的裙子可以反射任何颜色的光,黄光照在上面反射的黄光,人们看到演员的裙子是黄色的;故选C。
14.【答案】 B
【解析】A.紫外线能够杀死微生物、细菌等,可以用来杀菌、消毒,故A错误;
B.紫外线能够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用来识别伪钞,故B正确;
C.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电视机、空调等,故C错误;
D.夜视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进行工作的,故D错误。
15.【答案】 C
【解析】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小,光通过玻璃进入屋子的过程中,传播的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16.【答案】B
【解析】A C D.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像,光路图不能从水中进入空气;故ACD错误;
B.树木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17.【答案】B
【解析】A.选用较薄的玻璃板能有效的减弱玻璃板两面分别成像的干扰,便于观察,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该实验中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的大小,不会随物距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该实验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使像能与无恰好重合,从而比较出像与物的大小,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18.【答案】 C
【解析】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
某同学从正上方(对B来说是最高点)竖直向下.放在B中心处的字反射的光线经半球体向外传播时,传播方向不变,故人看到的位置是字的真实位置,对于立方体而言,是B斜向于A,故会发生折射.则通过立方体观察像比物高,即看到A中的字比B中的字高,通过球体观察物像重合,即看到B中的字和没有放玻璃半球时一样高。C选项正确。
19.【答案】 A
【解析】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时,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到右壁上,再发生反射,射到左壁的Pa点上(如图甲)。同理,当水面处于b时,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到右壁上,再发生反射,射到左壁的Pb点上(如图乙)。当光c、d两点时,先发生反射,再发生折射,射到左壁的 Pc , Pd?上(如图丙、丁),四幅图画在一个图上。如图综合:
20.【答案】 C
【解析】根据题意,小球水平向右运动,小球的像竖直向下运动,所以小球到达A点时,像也到达A点,所以平面镜应过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交点A;根据题意,当小球在图示中的B点时,像点在竖直方向的C点,平面镜过BC连线的中点D;平面镜一定在AD连线上,其中:∵BD=CD,AD⊥BC,∴AD是∠BAC的角平分线,又∵∠BAC=90°,∴∠BAD=45°,如图所示:
所以题干中的夹角α=45°;故选C。
二、填空题
21.【答案】 ①②③⑥;①③④⑧;⑦
【解析】①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反射光线,扩大视野;
②水平如“镜”属于平面镜,能够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
③环山公路转变处的是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反射光线,扩大视野;
④门上的“猫眼”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属光的折射,成缩小的正立的虚像;
⑤放大镜是凸透镜,u ⑥家里的平面镜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
⑦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属于光的折射;
⑧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成缩小、正立的虚像,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属于光的折射;
⑨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此时起放大镜的作用,成虚像;
综上所述,能够反射光线的是:①②③⑥;能够发散光线的是:①③④⑧;能够成实像的是:⑦.
22.【答案】 (1)浅
(2)=
【解析】(1)来自硬币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所以人眼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位置变浅的虚像;
(2)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逐渐加水过程中,先后看到硬币上的B点和C点,折射光线不变,即折射角不变,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αB和看到C点时的入射角αC不变,即αB=αc。
23.【答案】 4.2
【解析】由图示可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米,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视力表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3米,被测者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米-0.4米=1.9米,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2.3米+1.9米=4.2米。
24.【答案】1m/s;。
【解析】某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5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5m,6秒后距离镜子2m,说明物体到镜子前的距离改变了3m,所以像到镜子的距离也改变了3m,则像与物的距离改变了6m,故像与物的速度为:6m÷6s=1m/s;
(2)A物体反射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因此,从A物体反射出的光线是入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的光线是反射光线。
25.【答案】吸收;反射
【解析】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26.【答案】上升
【解析】(1)因为入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等于90°-40°=50°;又因为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反射角等于50°;
(2)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左移动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所以液面上升,如图所示,此时反射角还是50°.
27.【答案】CO;OB;60;左
【解析】由于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故OC、OA中应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则PQ为法线,MN为界面,而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故OB是折射光线,CO是入射光线,由于∠COM=30°,故入射角为∠COP=6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界面的左侧是空气,右侧是玻璃。
三、实验探究题
28.【答案】(1)B
(2)不能
(3)在玻璃板的两侧都会出现虚像,形成重影,无法探究像与物的关系;重合;A;相等;垂直
【解析】(1)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2)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则当入射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后,法线将会不在硬纸板上,所以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①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点燃一只蜡烛,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来代替像,为了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在玻璃板的两侧都会出现虚像,形成重影,无法探究像与物的关系;
②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③移动蜡烛A,重做实验,未点燃的蜡烛处在像的位置,用刻度尺量出点燃的蜡烛和未点燃的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通过分析可知,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29.【答案】(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其他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
【解析】(1)根据题干中的检测方法可知,该实验是通过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1、2或3、4可知,衣服的材质和颜色不变,长波紫外线透过率随衣服布料层数的增加而降低,即防晒效果好。故可得结论: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分析实验1、3或2、4数据可知,防晒效果与衣服的材质有关,并且其他条件相同时,棉料的衣服比化纤防晒效果好;分析实验5、6可知,防晒效果与衣服的颜色有关,并且其他条件相同时,衣服的颜色越深防晒效果越好。根据以上分析,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
30.【答案】(1)反射;折射;增大;0
(2)OA;
【解析】(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则激光在空气中的光路是OA,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大小等于γ。
31.【答案】(1)小于;介质种类
(2)增大;入射角的大小
【解析】(1)分析表1、表2可知,当入射角相同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折射角小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的折射角。因此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的折射角与介质种类有关。(2)从表1、表2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将增大。因此可推知光从空气斜射人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大小还与入射角的大小有关。
32.【答案】(1)2
(2)距离
(3)物体;已经
(4)明暗
(5)夜间行车时,车内不能开灯
【解析】(1)当研究物体的照亮程度与灯泡功率有关时,应该控制其它因素不变,改变灯泡的功率,观察书本同一位置被照亮的程度,所以小燕是用实验一来探究猜想2;
(2)分析实验二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可得结论:物体与灯的距离越远,物体越暗,所以物体的照亮程度可能还与距灯泡的距离有关;
(3)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还与物体的明暗有关;故都是运用了同一物体,此因素在小燕上述两个实验中已经控制该变量;
(4)小燕猜想1和猜想2还可归为物体成像的“明”、“暗”程度与物体的明暗有关;(5)夜间驾驶室外的光线是比较暗的,若打开驾驶室内的灯,驾驶室内物体的光线是比较强的,就可以通过前挡风玻璃在车前形成一个虚像(平面镜成像),干扰司机的视线,不安全。
四、解答题
33.【答案】(1);(2)
【解析】(1)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上,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在作图时,注意先做出法线。
故答案为:
(2)先过N点画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AN,则AN到车左侧的区域就是BM到车左侧(虚线所示)之间的盲区,如图所示:
34.【答案】(1)不能;
(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当入射角≥α时
【解析】(1)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永远小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不能消失;
(2)只有当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时,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因此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之一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当折射光线刚好消失时,对应的入射角为临界角α,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原则,因此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之二为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
35.【答案】(1)41.8
(2)反射光
(3)不会
【解析】(1)由题意可知,当入射角增大到引41.8°时,折射光线消失,故临界角为41.8°;
(2)发生全反射时,入射光几乎全部变成了反射光;
(3)由于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折射角是小于入射角的,所以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36.【答案】(1)透过它的色光
(2)蓝
【解析】(1)由表1可以得出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2)综合上述信息,膜的颜色用蓝色更好,因为蓝色棚内外的最高温度相差较小,而光的通过量较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