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六年级下册教案10灯光(含2份教案共4课时+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六年级下册教案10灯光(含2份教案共4课时+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30 11:3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灯光
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教育学生不忘过去,要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二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内容和抓住重点深入探究,提高自学能力。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3)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案一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他部分。                       勾起回忆 | 战斗开始前          回忆往事 | 战斗打响          照应开头 | 战斗结束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上一堂课学的课文。   2、作者是怎样想起这段往事的?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漫步、清明节、(漫步是没有目的的悠闲地走。清明节是节气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这个时候很容易想起革命先烈。)   3、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再朗读课文的这一部分。 三、学习结尾部分   1、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璀璨”“华灯”的意思。   2、“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一是见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3、教师小结:这个结尾部分和开头都写的是现在,相互照应。“我”在天安门广场璀璨的华灯下回忆往事,包含着不忘不过去,应该把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准备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准备缩写第二段。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幸福生活         |   |    |    |         |   | 多好啊 | |         |   |     |     |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生命换取 
第三课时
听写词语   照耀 漫步 挺进 微弱 双膝 漆黑 憧憬 千钧一发 豫皖苏 二、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导读“思考 练习”第六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这一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非曲直947年初秋;二是那一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三、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检查了解缩写情况。 四、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缩写 一写清时间      二交代战斗任务        三战前营长怎么做   四营长的表现        五营长牺牲
教案二
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 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    灯 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多好啊)幸福生活
陆地 火光 憧憬未来(多好啊)生命换取
《灯光》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围绕“灯光”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由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上课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边读边做批注,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在课堂上抓住了“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问题,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分析理解,然后在小组讨论时结合重点词语,通过品词析句,谈郝副营长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在理解文中出现的三次“多好啊”一词时,引导学生想象: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检查阅读效果时,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新课程设计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地位,给学生创设参与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味成功的愉快,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精彩!今后我会努力创设这样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