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1、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教案一
1、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2、观看《鲁滨孙漂流记》电影 3、学习《生存手册》(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
一、启发谈话,情景导入: 1、导入:a)当突发事件把你抛入险恶的环境,你能否战胜困难,生存下去? b)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 (出示灯片1) 突发事件出现时,许多人将面临怎样生存的问题。你可能被独自隔绝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北极冰地或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或浩瀚大海。山川、密林、莽原、沼泽随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威胁,但同时又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机会。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韧,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 ——摘自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前言》 2、师:这是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的前言。 (出示灯片2)今天我们学习的《鲁滨孙漂流记》讲的就是鲁滨孙在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的途中,因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 师:这是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的前言。今天我们学习的21课《鲁滨孙漂流记》写的就是鲁滨孙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以后所发生的事情。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出示灯片三) 简介鲁滨孙遇险上岛 建房 安居 养牧 种植 救 星期五 回到英国 师:这篇课文为长篇小说的缩写。所谓缩写,即略去具体情节及细节描写。三、观看影片,讨论问题(出示灯片四) 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不但能够生存下来,而且日子越过越舒服,一住就是二十七年两个月零十九天。为什么他能有这样超强的生存能力?他具有哪些非同寻常的素质? (讨论)(出示灯片五) 1、这里要让学生明确:(鲁滨孙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 接着分点讨论丰富之。 2、讨论一: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出示灯片六) (课文内的): (1)面对现实,勇于行动,自己动手创造生存条件; (2)靠十几粒麦种反复收种,经过四年才吃到自己种的粮食; (3)发现野人后,克服恐惧,勇敢地与之周旋并救出星期五。 这些说明(鲁滨孙)不等不靠,自己动手走出困境。 3、再请同学讲原著中的有关故事:(出示灯片七) (1)鲁滨孙造船的故事 二十二天砍倒大树,十四天砍去枝桠,一个月削出船的外形,三个月将船的内部镂空,然后又为掘出一个向下的斜坡而吃尽苦头,最后发现挖一条运河让船下水工程浩大而不得不放弃。 (2)鲁滨孙刚到海岛时的沮丧绝望以及他是如何战胜沮丧的故事 (出示灯片八)要使自己绝处逢生,当然需要个人的知识能力和足智多谋,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渴望生存的意志。男人和女人都曾证明他们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他们之所以能活下来首先是因为他们有活下去的勇气。 ——摘自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前言》 4、此为“坚韧不拔的意志乃成功生存的第一要着”之小结。 (1)一人造船,工程浩大,非意志坚强者不能为。 (2)第二个小故事说明英雄不是天生的, (出示灯片九)讨论二: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1)赶在大风将大船打得粉碎之前把一切有用的东西抢运上岛。(知道工具的重要性) (2)选址建房: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荫、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自我保护意识、建筑的知识和能力) (出示灯片十)(3)打猎、种养畜牧(狩猎的技能、时令节气的知识、动植物养殖的知识和技能) (4)烤面包、烤肉、晒葡萄干(食品加工的知识和技能) (5)造船、制子弹、鞣制皮革、缝衣帽裤袜(造船工程师、兵器专家、皮匠、裁缝) (6)打退野人的进攻,平定大船上的叛乱(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一人而兼多任。) 5、提示: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住、穿、医病等难题的 (出示灯片十一)讨论三:鲁滨孙虽然被抛上荒岛,但不幸中有万幸:他从大船上运下了枪、火药、刀、斧、罗盘(指南针)、帆布、面包、酒等许多有用的东西;而且他所在的岛物产富饶水源充足。假如他没有枪、火药、罗盘,岛上又没有水源,他将碰到哪些困难?你能帮他出主意解决这些困难吗? 先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聚焦到三个问题: 如何打猎获取食物?如何辨别方向?如何获得水? (1)如何获得水?(出示灯片十二) 收集雨水融化冰雪 收集植物茎干中的水
用透明塑料袋收集植物蒸发的水 掘大土坑用塑料薄膜收集土地蒸发的水 (2)如何打猎获取食物?(出示灯片十三) 钓鱼、采野果、爬树掏鸟窝 挖陷阱逮野生动物,海滩上拾贝类、捉螃蟹、海龟 (3)如何辨别方向?(出示灯片十四) 儿歌:《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请几个学生背其中的诗句) 1、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可千万别慌张,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会帮助你辨别方向。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要是碰上阴雨天,它永远高挂在北方。大树也会来帮忙。 要是你能认出它,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雪特别怕太阳,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可千万别慌张,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的慢,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需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小结)利用北极星、利用太阳和时表、利用地物特征、利用指南针 (出示灯片十五)突发事件出现时,许多人将面临怎样生存的问题。你可能被独自隔绝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北极冰地或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或浩瀚大海。山川、密林、莽原、沼泽随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威胁,但同时又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机会。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韧,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
——摘自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前言》四、深化课文,谈体会: 1、(出示灯片十六)学习鲁滨孙,我们怎么办?(学习小组讨论) 2、(出示灯片十七)(请大家大声地读这一段话) 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我们应该抓紧在校学习的这一段黄金时光,强健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3、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认真地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我相信今后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有办法、有能力解决,因为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正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教案二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板书课题)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这部小说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检查预习作业 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篷。
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安全-防御。
孤独-救助“星期五”。
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结合板书概括梗概大意。
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三、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相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理由是什么?
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孙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可以这样安排教学:
让我们把他列出的“好处”和“坏处”,自己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
鲁滨孙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小结: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除了鲁滨孙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
学生可能谈到鲁滨孙的语言,如: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
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里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本组的日积月累中,我们还能欣赏到很多这样富于灵魂和力量的语言。
不少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孙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
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再读一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有什么疑问?
结合学生疑问,鼓励学生阅读原著。 ?
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
一座简陋的帐篷 勇敢坚毅
鲁滨孙漂流记 吃-----打猎捕鱼蓄养山羊种粮食 乐观积极
安全---防御 靠智慧解决困难
孤独---救助“星期五” ? ??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本课是略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先让学生读一读“阅读提示”,再按要求读课文,多读几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然后,读课文重点部分第二至八自然段,讲一讲鲁滨孙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最后,交谈一下自己学习本课的感受。 ?教学本课,要使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熟悉鲁滨孙战胜各种困难的经历。因此,应让学生反复读课文重点部分,练习讲述鲁滨孙荒岛生存的故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谈谈从鲁滨孙的经历中想到什么,从鲁滨孙的身上学到什么。进而讨论一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如何“学会生存”,学会竞争。 本课亮点有二: 一、充分体现预习。新教育小学特别重视预习,我结合六年级学生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及本课篇幅过长的特点,把预习工作做扎实,把学生一看就会的东西放在课下完成,这样腾出大量的时间去读,去体会人物品质,去激发他们阅读兴趣,效果不错。 二、把课上成共读一本书的引领课。我校正在开展新教育试验,而亲子共读一本书正是本次实验的课题,《鲁滨孙漂流记》也正是推荐的书籍,于是,我借此机会,把课直接上成引领课,达到激趣的目的。同时,在课末为学生设计导读条,让学生课下读书有一定的指导性,学生读书就有的放矢了。?
不足:
课后结合生活谈体会时,问题设计得不好,学生不知从何谈起。如果把问题改成“你过去遇到过哪些不幸或困难,你是怎么做的,学了本课,你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又会怎样做呢?”这样学生的导向性会更强,就不会冷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