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中国现代史中考复习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识结构--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北京。基本史实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独立国家的主人。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国内国际题型范例:(2009年·四川省成都市)“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这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
A、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B、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C、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09年·贵州省贵阳市)右图反映了六十年前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的历史时刻。这历史时刻是( )
A、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毛泽东接见红卫兵
D、庆祝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2009年·浙江省湖州市)200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周年。
A 、 58 B 、59 C、 60 D、 61 DBC题型范例:(2009年·广东省揭阳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每年“十一”长假成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时节,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C.西藏和平解放 D.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2009年·江苏省苏州市)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009年·江苏省盐城市)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事件的世界意义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推动了祖国大陆获得统一(2009年·湖南省益阳市)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表述准确的有( )
①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它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③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期 ④它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BBAC题型范例:(2009年·湖南省耒阳市)右图是中国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请你说说与其有关的史实。
(1)请你给这幅图取一个名字;
(2)图中你认识那些人?(至少写2个)
(3)请写出这一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宋庆龄等。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各民族大团结的实现。知识结构--西藏和平解放题型范例: 1、一直以来,达赖在国外四处活动,妄图拉拢国外反华势力分裂祖国。2010年2月18日,达赖披着宗教外衣窜访美国,其企图挟洋自重、图谋“西藏独立”的政治嘴脸暴露无遗。其恶行必将受到历史和人民的审判。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和西藏人民摆脱奴役、实现和平解放的时间分别是( )
A、元朝 1951年 B、明朝 1949年
C、元朝 1949年 D、明朝 1951年 2、祖国大陆基本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
A、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AB知识结构--抗美援朝抗美援朝背景:“二战”后美国由于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在全球推行霸权政策。它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时间:1950-1953年。经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入朝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结果:1953年7月,在中朝人民打击下,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题型范例:(2009年·江苏省泰州市)某校九年级(1)班举行了一次加强纪律教育的主题班会,黄敏同学演讲中提到了一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视纪律如生命的英雄功臣,这位功臣最有可能是( )
A.杨根思 B.黄继光 C. 邱少云 D.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其中被彭德怀司令员称为“全军的国际主义标志”的是( )
A.杨根思 B.黄继光 C. 邱少云 D.罗盛教(2009年·广西河池市)“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与这首战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DDC知识结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过程:①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意义:①彻底废除了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④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题型范例:(2009年·陕西省)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009年·四川省德阳市)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中国农民得益于下列哪部法律的颁布而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土地承包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AC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篝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知识结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1953-1957年基本任务: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②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重大成就:经济建设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
交通运输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时间:1954年9月。地点:北京。
内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
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三大改造①对农业的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对手工业的改造:同农业类似;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为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
④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
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初步建立起社会
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题型范例:(2009年·广东省汕头市)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建设最基本的任务是(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2009年·甘肃省天水市)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实现农业现代化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于何时( )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 )
A、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DBCC题型范例:(2009年·江苏省无锡市)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009年·山西省)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009年·甘肃省天水市)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事件是( )
A.镇压反革命运动结束 B.开国大典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是指对 、 、 的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2009年·山东省日照市)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工商业改造? B.人民公社化?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DDCA知识结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共“八大”时间、地点:1956年,北京。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
高计划指标。人民公社化运动: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共产主义过渡。性质: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十年建设成就①中共“八大”后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有严重失误,但仍取
得巨大成就。
②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题型范例:(2009年·山东省滨州市)“1984年,根据中央的决定,全市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及生产队,建立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摘自《滨州历史》)请问人民公社的开始建立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大跃进运动中 D.文化大革命时期(2009年·山东省威海市)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2009年·湖南省株洲市)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哪一运动( )
图1 虚假的粮食夸耀纪 图2 一个萝卜千斤重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CCD题型范例:(2009年·四川省绵阳市)下图是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分析上表数据变化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农业生产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B.“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2009年·江苏省无锡市)他说:“人的生命史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是( )
A.雷锋 B.焦裕禄 C.邓稼先 D.王进喜DA题型范例:(2009年·海南省)电影(右图海报所示)歌颂了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拼搏的精神。被誉为“铁人”的是( )
A、雷锋 B邓稼先 C、王进喜 D、焦裕禄(2009年·四川省资阳市)凭着“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这一信念,在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的情况下,他带领他的团队,经过六年的潜心研究,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他是( )
A.钱学森 B.杨振宁 C.王淦昌 D.邓稼先(2009年·湖北省孝感市)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CDA知识结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原因: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
复辟的危险。开始:1966年中共中央作出开展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
立了“中央文革小组”,把矛头指向所谓的以刘少奇、邓小平
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过程:1966-1976年,“二月抗争”,党史及共和国史上最大的冤案。影响: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遭
受严重迫害,刘少奇冤案。对经济的破坏:经济损失巨大,进一步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
距;经济形势恶化。题型范例:(2009年·湖南省湘西州)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文化大革命(2009年·江苏省苏州市)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 )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2009年·内蒙古赤峰市)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过“左”倾错误:
请回答:①“左”倾错误分别指的是什么运动?
②以其中以此为例,谈“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③从“左”倾错误中我们应当汲取怎样的教训?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②答其中之一即可。只要表达成文,言之有理即可。③尊重客观规律(或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加强社
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DC答:青溪初级中学 田儒宏谢谢观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