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30 08:4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史料研读:读下列材料,提炼材料的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哪一个时期怎样的情况?
英国学者威尔斯描述道:在整个七、八、九世纪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在这些世纪里,欧洲和西亚敝弱的居民不是住在陋室或有城垣的小城市里,就是住在凶残的盗贼堡垒中,而许许多多中国人,却在治理有序的、优美的、和谐的环境中生活。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唐 朝 的 黄 金 时 期
唐太宗23年
武则天15年
唐玄宗29年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唐朝前期百余年的太平盛世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经济繁荣 文化昌盛 民族和谐 友好交往
政治清明 海内生平 安居乐业 国力强大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昌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自,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摘自杜甫《忆昔》
材料二: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摘自杜甫《垂老别》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部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景象?
读诗明史:
材料一描绘了开元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们富足的社会景象;
材料二描绘的是:烽烟四起,战火纷飞的景象。
这两段材料描绘的社会景象时发生在哪一个朝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安史之乱?1.原因:? ①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______,任人_____,朝政日趋腐败。?②社会上各种矛盾越来越______,? ③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_______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2.经过:755年______和______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3.结果:763年终于被平定,持续_____。?4.影响:? ①对_________造成极大的破坏;?②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_____;?③逐渐形成____?_____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原因:? ①唐朝后期,统治_?______,_____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②人民赋役_______生活困苦。?③又遇到连年的_______,无以为生?。?2.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唐朝灭亡:_______年,_______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等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北汉,史称“__________”。
自主学习
一、安史之乱

原因

唐玄宗后期朝政日趋腐败

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内轻外重局面
安禄山一身兼三镇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简况
乱臣:安禄山、史思明
时间:755年~763年(天宝年间)

影响
社会经济遭极大破坏,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节度使权势更加大,渐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原因
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战争频繁
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灾荒连年,无以为生
0
影响:
给唐朝统治以命的打击
唐亡: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亡

三、五代十国的
更迭与分立
更迭
五代:
十国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实质:
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影响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相对稳定,经济进一步发展

发展趋势:
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材料一: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大抵用物之数,常过其所入。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
材料二:(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一
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唐玄宗后期统治出现什么情况?
……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


《长恨歌》
白居易
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时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高力士
李林甫
杨国忠
姚崇
宋璟
张九龄


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
统治前期 统治后期
崇尚节俭
任用贤相姚崇宋璟
励精图治
整顿吏治
?唐玄宗后期朝政日趋腐败
日益骄奢
任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
不理政事杨贵妃
朝政腐败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
……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jiá,兵器 )。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震动山岗)。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
……
材料三:
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材料四:唐初,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曾设置大都督或都督率兵戌边。高宗时,都督“带使持节”,直接代表皇帝,称为“节度使”,仍不是正式官名。到公元710年,睿宗开始设置节度使。玄宗时,边境设有10个节度使,他们不仅是军事长官,还掌握政治、财政大权。虽然一般还接受唐政府的命令,但是已逐渐形成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封建割据势力。
材料五: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节度使权力过大,势力膨胀
材料六: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
中央与地方力量失衡,形成内轻外重局面
材料七:安禄山是胡人,原来位卑官小,由于他以财货贿赂奸相李林甫和玄宗宠爱的杨贵妃,甚至于甘当杨贵妃的干儿子。还无耻地对唐玄宗表白,他的“大肚皮里只有一颗忠心。”取得唐玄宗对他的极度的信赖,不断给他加官晋爵,先任平卢节度使,后来兼范阳和河东节度使,掌握北方三镇的大权。他有近20万军队,成为“兵雄天下”割据一方的势力。
安禄山得宠掌三镇节度使大权,野心膨胀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马嵬驿






常山


井陉关



















潼关









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
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
安史叛军进攻路线
唐、回纥军反击路线
唐玄宗入蜀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河东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安禄山
史思明

本为杂胡,随母改嫁后姓安。
早年浪迹边疆从商,30岁后从军,以英勇骁战升为平卢将军,40岁是为平卢节度使,49岁时身兼三镇节度使。
认杨贵妃为义母,但与杨国忠不睦;
755年在范阳起兵,称“大燕”皇帝;
757年被儿子安庆绪所杀
过程:
范阳
潼关
长安
安、史:
唐玄宗:
西逃
马嵬驿
蜀中
唐肃宗: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平叛
借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




洛阳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
材料二: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
材料一: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废墟”。——《资治通鉴》
材料三: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由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莫肯听命。——《新唐书》卷50《兵志》

地方节度使权利扩大,中央与地方力量失衡,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广大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五代十国是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
材料:五代十国时期,蜀国法令规定:“不许奇货东出”。后周规定贩运食盐不得逾越漳河。但是,华北需要的茶叶经常通过商人南来贩运,南方茶商的行踪也远至河南、河北,他们贩卖茶叶,买回缯纩、战马。江南人所需的一部分食盐也依赖华北供应。北方诸国从契丹、回鹘、党项买马蜀向西边各少数族买马。南方的吴越、南唐、楚、南汉等国以进贡方式和北方进行贸易。吴越、闽国与北方的贸易主要是通过海路。
材料研读:
问题:从材料可见,五代十国的影响是什么?
答:①五代十国时期,由于诸国林立,兵祸连年,商贸往来受到了严重影响。
②通商贸易、互通有无仍是大势所趋。
历史人物探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他又使它的力量达到了新的高峰”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材料一说“他也是一个悲剧中的英雄”?(请提炼材料中的理由,但不可照抄原文来回答)



2.材料二崔群认为唐玄宗“理”、“乱”之缘由是什么?他认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三的观点有相似吗?如认为有,请提炼相似的观点。

4.唐玄宗的统治给后来者怎样的启示?
答:新的高峰:开元盛世,使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观点:执政前期政绩显赫,使唐朝国力达到了新的高峰;后期被野心和狂妄引入歧途,使统治支离破碎。
答:缘由是:用人得失,用贤则理,用奸则乱;
转折点是: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相,专任李林甫
答:有,相似观点:唐玄宗是一位能干但又不会做皇帝的皇帝

材料一:唐代诸君主中在位期最长的玄宗帝是一位非常能干的统治者,王朝经过了几十年的篡位、权力衰落和政治腐败的苦难,他又使它的力量达到了新的高峰。他的执政期代表着一个政绩彪炳、安定繁荣和在国内外同样取得成就的时期。但他也是一个悲剧中的英雄,他在执政开始时政绩显赫,但后来被野心和狂妄引入歧途,以致使帝国的行政和资源过分紧张,最后以退出政务来结束他支离破碎的统治。 ——《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崔群 (唐朝中后期宰相):“玄宗用姚崇,宋璟、卢怀慎、苏廷、韩休、张九龄则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人皆以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为乱之始,臣独以为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相,专任李林甫,此理乱之分也。”
历史人物探究:
材料三:毛泽东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
4.唐玄宗的统治给后来者怎样的启示?
答:启示:治乱易,治平难;成由勤俭败由奢;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