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夯实基础典型题
1、三国时期,控制南方的政权有 ( )
①洛阳②魏③蜀④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我国古代北方农民南迁,其主要原因是 ( )
A.南方气候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
3、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
A.长江沿岸和太湖周围的稻田产量提高
B.江南的手工业,最重要的是制瓷业
C.瓷器制作技术有了提高,能大量生产青瓷
D.造船业发达
4、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当时的造船中心是 ( )
①侯官(今福建福州) ②番禺(今广东广州)
③建业(今江苏南京) ④建康(今江苏南京)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 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就有联系。那时,台湾称为 ( )
A.夷洲 B.流求 C.琉求 D.澎瑚
6、三国时期的“南中”是 ( )
A.今台湾地区 B.今广东、广西一带
C.今海南岛 D.今四川南部、云南、贵州一带
7、下列属于三国时期诸葛亮治蜀的内容的是 ( )
①设置堰官管理都江堰②稳妥地处理民族关系③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④派卫温到达夷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是 ( )
A.东晋 B.西晋 C.北魏 D.前秦
9、从4世纪初到6世纪末,下列政权中,曾先后统一过南方的有 ( )
①三国中的吴国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 )
A.司马昭、司马炎 B.司马炎、司马睿
C.司马懿、司马炎 D.司马昭、司马睿
11、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 ( )
①东晋②西晋③西汉④南朝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在我国的传播方向是 ( )
A.由南向北 B. 由北向南 C. 由东向西 D. 由西向东
13、南朝时,南方的造纸业迅速发展。成都是两大造纸中心之一,它主要出产的是 ( )
A.藤纸 B.宣纸 C.蜀笺 D.蔡侯纸
14、下列哪一个城市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它的变化可以说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 ( )
A. 建康 B. 成都 C.洛阳 D.广州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16、西安、洛阳、南京和北京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古都,其中哪一个作为都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间最长? ( )
A. 西安 B. 洛阳 C. 南京 D. 北京
17、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江南开发的重要原因有( )
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②北方人口南迁避乱
③江南战争相对较少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8、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 ( )
A.春秋、战国B.三国、南朝C.三国、两晋、南朝D.春秋、战国、魏晋
19、自三国时期,伴随着北方农民的大批南迁 ( )
A.封建国家陷入分裂状态 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开始转移
C.南北朝之间民族矛盾尖锐 D.对外贸易起步,与欧洲开始直接交往
创新题
20、右图为风光秀美的会稽山风景区,你知道,三国时期,这里也曾因一项手工业而著名,请你猜一猜当时当地的特产是 ( )
A.蜀锦 B.藤纸 C.越布 D.青瓷
21、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后部分。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有着密
切的关系。当时在台湾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
A.曹操 B.刘备 C.卫温 D.诸葛亮
22、“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是武侯祠对联中的下联,“定南蛮”指的是安抚下面哪一地区的少数民族 ( )
A.今福州一带 B.今浙江宁波一带
C.今四川南部、云南和贵州一带 D.今广州和汕头一带
23、宋、齐、梁、陈,因为都城都在一个地方,都偏安于江南,帮统称为南朝,南朝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在 ( )
A.建业 B.建康 C.临安 D.宁波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24、魏蜀吴三国统治者都积极恢复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 )
A.改变东汉后期经济状况 B.加强同少数民族的经济交往
C.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 D.保持三国之间的经济平衡
25、“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这两句诗,概括了洛阳作为举世闻名的古都,在华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 ( )
①东周②西汉③三国时的魏④东晋⑤西晋⑥东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
26、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因为它曾做过六个朝代的都城,下列以它为都城的六个朝代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①三国中的吴②宋③齐④梁⑤陈⑥东晋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⑥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③⑤⑥ D.⑥①②③④⑤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请你说出出现这样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3)三国吴蜀时期,哪些人为江南的初步开发做出了贡献?
探究题
28、阅读材料:
农民在湖沼边筑起堤坝,进行围垦,开辟出一片片湖田。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周围湖田很多,这三个地区便成为江南的粮仓。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一年收获两次,粮食自给自足。成都平原的农业也有新的发展。
——七上《南方的初步开发》
请回答:(1)材料中描述了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状况。你能具体说一说当时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吗?
(2)当时南方种植的农作物除了水稻,还有哪些?
(3)有人说,开发也给江南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的破坏,这种开发是应该得到禁止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你如何看待经济开发与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
聚焦中考典型题
29、(2006年泉州市)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30、(2006年湘潭市)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31、(2005年玉林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意思是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出自宋朝谚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
(2)除了材料二反映的农业方面外,宋朝的经济发展还在其他方面体现出来。请各举一例说明。
(3)从古到今,发展经济,富民强国都是一项重要国策。请你对当今我国的经济建设提出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不要求作答。
开放研究典型题
32、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A.破釜沉舟、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C.围魏救赵、D.七擒七纵等。
(1)请你再写出一个给你印象最深的历史成语,填在下面空白E.处。
历史成语:E.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将上述成语A--E按其所反映历史的先后顺序排列,在下面示意图中写上其英文字母代号。如F.退避三舍
夏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
F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典型题
1、C 2、B 3、B 4、A 5、A 6、D 7、A 8、B 9、B 10、B 11、D 12、B 13、A 14、A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5、B 16、C 17、D 18、C 19、B
创新题
20、C 21、C 22、C 23、B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24、C 25、B 26、B
27、(1)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2)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得到开发,魏晋以来,逐渐得到了开发。
(3)三国吴蜀时期,为江南的初步开发做出了贡献的是:南迁的北方人民;吴境内当地的山越、南越等少数民族;南中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
探究题
28、(1)原因: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南方的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土地肥沃。(2)还有北方的麦、豆等作物也广泛种植。(3)这种说法不对,虽然经济的开发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影响,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认为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聚焦中考典型题
29、A 30、C
31、(1)东晋南朝(或写东晋、南朝)
(2)手工业: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棉纺织业迅速兴起,;制瓷业发达,景德镇成为瓷都;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造船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泉州、广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东京、临安商业繁荣;四川出现了纸币—交子。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广泛政府设有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3)要求:紧扣“当今我国的经济建设”主题,情感、态度、价值观须正确;言之有理,符合事实均可。
开放研究典型题
32、(1)答案不唯一,是自写的成语即可。
(2)ABCDF的排序为 F---C ---A---B---D,加入学生自写的成语后,答案不唯一。
夏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 ↑ ↑ ↑ ↑
F C A B 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