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我们来造“环形山”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月球表面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吗?
实际它是怎么的? 月球上的环形山 地球上的山峰月球上的环形山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2.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3.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几百千米。我们来造“环形山”实验材料:沙、皮球、石头、注射器、细胶管、水。实验步骤:
1.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2.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
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
1.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2.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
实验结果:
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关于月球上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我们有哪些推测?关于环形山的形成,比较科学的解释有两种: 关于环形山的形成,比较科学的解释有两种: 一是喷射 月球形成不久,月球内部的高热熔岩与气体冲破表层,喷射而出,就像地球上的火山喷发。它们开始威力较强,熔岩喷出又高又远,堆积喷口外部,形成了环形山。后来喷射威力逐渐减小,喷射堆积只在中央底部,形成了小山峰,就是环形山中的中央峰。有的喷射熄灭较早,或没有再次喷射,就没有中央峰。 二是流星体、陨石撞击 流星体撞击月球。1972年5月13日有一颗大的陨星体在月面上撞成一个有足球场那么大的陨石坑。撞击时引起的月震,被放置在月面的4个月震仪记录下来。主张陨石撞击的人认为,在距今约30亿年前,空间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处于半融熔状态。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山。又由于月面上没有风雨的洗刷与猛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所以当初形成的环形山就一直保留下来了。 关于月面环形山的形成,人们曾有过多种猜测。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如此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星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得撞击更为猛烈和频繁。人们已经观察到一些行星和许多卫星及小行星的表面都有这种“陨击坑”,证实了这种猜想。
也曾有人认为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火山爆发形成的。但根据人类登月后在月面设置的“月震仪”的探测资料得知,和地球相比,月球是个地质不活跃的天体。在过去的46亿年间,月球从来不曾有过频繁而激烈的火山活动。
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的学说当堂检测题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现在比较公认的环形山的形成说是撞击说。( )
2.环形山又叫月坑。( )
3.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环形山。( )
4.月球上环形山的特征是大小一定的。( )
5.火山喷发只会带给人类很大的危害。( )
√√√××二、选择题
1.现在比较公认的环形山的形成说是( )
A、地震说 B、撞击说 C、流水说
2.下面关于月球环形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大小不一
B、环形山有单个,也有几个挤叠在一起分 布没规律
C、环形山数量众多,但它们的深浅都是一样的。BC3.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
A、环形山 B、火山 C、海洋
4.( )认为,环形山是长期流星陨石撞击形成的。
A、“火山说” B 、“撞击说”
C、“地震说”
BA我的收获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知识拓展 月球上的环形山,大多是用著名天文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哥白尼、开普勒、牛顿、柏拉图、第谷、祖冲之、张衡等环形山。 对神秘的月球,人们还将继续探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