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5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3-30 22:3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 佛教在什么时间传入中国?佛教雕塑
中有哪些人物? 佛教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佛教雕
塑中的主要人物有佛像、菩萨像、罗汉
像、天王和力士像等 . 他们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共同走
进今天的课题,研究一下宗教雕塑作品。 妙相庄严——宗教雕塑(一)、什么是宗教雕塑:
各类的造像,本是教徒崇敬礼拜的对象便于教徒的宗
教修行实践。塑造这些形像,本是为了宣扬教义和对外宣
传宗教。但是,这些造像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所
体现出来的艺术中凝聚着人们理想和幻想。 佛教雕塑在我国宗教雕塑中占比重最大。中国古代宗
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
冈石窟、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为主. 麦积山石窟我国最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云冈石窟敦煌石窟龙门石窟 佛教造像产生的原因在我国历史上,自东汉灭亡,三国鼎立至隋灭陈,其间历时369年。这是一个长期分裂割据,王朝兴灭倏忽,战乱频繁,民族矛盾与阶级压迫激烈、残酷,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时期。人民向往解救他们的救星,统治阶级需要一种法宝来证明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并使人民甘愿受宰割。佛教的唯心主义理论如: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就得以大力推崇。敦煌莫高窟 敦煌自西汉时就成为东西方的交通枢纽,是印度犍陀罗文化、希腊文化和我国中原文化的汇合地,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敦煌莫高窟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美术馆”。敦煌石窟菩萨像 45号窟盛唐菩萨是一尊极精美的杰作,她优美地站立着,头部斜侧微仰,身体作“S”型,凤眼半闭,唇角带着微笑,好像在倾听人们的祈求。菩萨的女性化,显然迎合了唐代世俗化的倾向。 敦煌莫高窟 ——盛唐菩萨敦煌莫高窟 ——盛唐菩萨 始凿于北魏中期开凿的。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
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
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
(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
光五年( 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释迦坐像 20窟为一身露天大佛。正壁主尊高13.7米,双手作禅定印,雄伟肃穆。唇厚鼻隆,丰硕健壮,袈裟偏袒右肩紧贴身体,衣纹泥条折襞。这些石佛造像全身比例失调,体现拓跋鲜卑人原始野性的生命追求,加以夸张,加以变形,尽力追求一种宗教内在力量。它更具古拙粗犷的艺术魅力。 7. 云冈石窟-20窟云冈石窟-20窟   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公元384--417年),麦积山现存大小窟龛194 ,共保存从四世纪末到十九世纪的约1500年间的泥塑、石雕7200多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 甘肃天水麦积山44窟佛像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麦积山石窟立佛像 麦积山是一座状如麦堆的孤山,石窟就开凿在山体西南、南、东南三侧的垂直峭壁上,上下有栈道十余层相通。山顶有一座隋代古塔,高9.4米。现存窟龛194个,造像主要是彩绘泥塑,有7000余躯、洞内壁画,约计1000多平方米。 6. 麦积山石窟 62窟位于西崖中部,是麦积山现存北周洞窟中造像保存最好的一个洞窟。全窟共保存塑像计十二身,龛外左侧菩萨高1.15米,右侧菩萨高1.12米,均戴三珠宝冠,头发拢得很高,顶上再束小髻。三对胁侍菩萨的宝冠和发髻形式各有不同。六身菩萨都具有统一的整体造型和灵活多变的细节塑造,其肌肉丰满、身段修长,既有北朝秀骨清像的余韵,又开隋唐丰满圆润之新风。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城南25公里处伊河两岸的龙门山(又名伊阙),开凿于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间(公元494年),后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数代营造,遗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珍品。8.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大佛》石雕,作于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这座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除此之外还有胁侍菩萨两尊,佛弟子、金刚、神王各两尊,高度则逐渐降低,造成一种众星捧月的效果。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部高4米,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合,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慈祥中透着威严,是一个将神性和人性完美结合的典范。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 ——奉先寺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城南25公里处伊河两岸的龙门山
(又名伊阙),开凿于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间
数代营造,遗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珍品。佛教知识简介佛:释迦牟尼庄严神圣 罗汉(弟子阿难)(盛唐)全称“
阿难陀”
是欢喜
喜庆含义
温厚、聪敏 菩萨:菩提撒陀原本是男性形象,在印度早期是贵族人物形象。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逐渐女性化,至唐代更加世俗化,与宫廷妇女或贵妇形象相似。明清演变成少女形象。端庄、秀丽 大足石刻(南宋)唐 观音妙善公主天王、力士:威重、猛厉 北方天王——多闻天像敦煌彩塑,盛唐塑造。
塑像身材魁梧,全副武装
面涂赫红,怒目而视,
肌肉紧绷,一副耀武扬威
不可一世的神态,令人
望而生畏。思考与讨论: 1、不同朝代的雕塑为何各不相同?
2、请说说各朝代雕塑在造型上的特点。北魏唐宋早期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中期复杂多变、富丽堂皇
--晚期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的源起。衣纹随肢体起伏变化,宛若行云流水。神情恬淡,若有所思,俯视下界,显得异常自然。在面部和装束的雕琢上有楗陀罗及印度雕刻的意味 。
魏晋时期佛教造像的特点:魏晋时期塑像超凡绝尘、充满不可言说的智慧和精神性。
a、魏晋以理想胜(天上人间 脱离人间、高高在上)北魏雕塑唐 代 雕 塑 唐代佛像造型特点:唐代塑像规模宏大、气势非凡,造型特点表现在雍容华贵,圆润饱满,写实与夸张相结合,敷彩施色异彩纷呈,达到了彩塑艺术的兴盛时期健康。多了几分人情味和亲切感,不复是超然自得、高不可攀的思辨神灵,而是象征权威主宰的神灵,造型明显中国化。
B唐代介于理想于现实之间,以二者结合胜(天人和谐)
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宋代雕塑 动作,准确表达传神的人物形象。 比唐代更为写实,更为逼真,更为具体,更为可亲甚至可昵。它不是思辨的神(魏)或主宰的神(唐),而完全是世俗的神,即人的形象。
C、宋代以现实胜(天人合一人间化、世俗化) 宋代雕塑造型的特
点:神的形象已经完全
人间化、世俗化。人物
雕塑十分注重人物内心
刻画,以细微的表情和道教雕塑 道教造像是指造于庙堂、石窟等供道教信徒
奉祀的神像。道教最初是不供奉神像的,仅有神
位或壁画因此导致道教塑像数量较少。
1、《老君造像》(福建泉州市清源山) 2、山西晋城玉皇庙28二十八宿、 3、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侍女像 伫立千年的一群美丽少女宋代彩塑
  晋祠以圣母殿最为著名。圣母指周武王王后姜邑,她是姜太公的女儿、叔虞的母亲,被当地人奉为晋水水神。圣母殿中彩绘塑像均为北宋时期作品。圣母坐像居正中位置,有众多女官、侍女环绕。她们的动作姿态各不相同,神态性格都刻画得十分生动自然,是晋祠彩塑中最出色的一组人物塑像。
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形态、服饰各不相同,栩栩如生,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我国富于现代主义的优秀作品。山西太原晋祠侍女晋祠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晋世家》一篇中,用一段“剪桐封弟”的故事,详细记载了周成王的胞弟虞被封为唐国诸侯一事。叔虞死后,就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因境内有晋水流淌,于是,将国号“唐”改称为“晋”,祠堂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山西晋城玉皇庙28二十八宿 《老君造像》
(福建泉州市清源山) 小结:  1.中国传统雕塑始终保持着以塑为主,以雕为辅的表现传统,始终没有改变重感觉的写实主义思维。
  2.意境的创造始终大于造型的设计,雕塑的主体总是以宁静的方式融入意境之中。
  3.雕塑风格会因时代不同和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透过雕塑艺术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精髓。5敦煌莫高窟6麦积山石窟7云冈石窟8龙门石窟浪漫,象征的手法。现实,严谨。夸张。华丽。泥塑彩绘石刻
佛教造像
石刻泥塑彩绘宗教雕刻5敦煌莫高窟6麦积山石窟7云冈石窟8龙门石窟泥塑彩绘石刻石刻泥塑彩绘其他雕塑作品欣赏四大天王和天龙八部东方 持国天 南方 增长天
西方 广目天 北方 多闻天
(毗沙门天)
天龙八部是释迦牟尼佛的护卫。持国天西魏北宋菩萨像(盛唐)菩萨全身做S形动态
婀娜多姿、体态丰盈
面相丰腴圆润,通过
表现女性的妩媚、美
丽善良,塑造理想中
慈悲的菩萨形象。观音骑狮 唐宋 观音普贤骑 六牙白象 宋 五代普贤 宋月宫天子总结:
宗教产生于人类不能真正认识自己和人生,特别是人生的各种痛苦,是在愚昧的迷雾中的对于现实的认识,因而成为人民的鸦片烟。但宗教毕竟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的存在及产生痛苦的社会原因的存在,所以宗教就有可能在人民群众自己的解释下成为斗争的工具。 宗教美术就是人民群众用现实生活的艺术形象,对于宗教解释的结果。这些作品多产生于人民中间的艺术家之手,所以对于美术的发展起了决定作用,并且提供了人民群众对于佛教的健康的、有积极意义的形象的解释。课后思考: 到自己家附近的庙观去观察宗教雕塑,分析它们的年代、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作出对中国文化艺术传承的看法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