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的文学艺术取得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什么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清代的戏剧剧种有什么新的发展?
《红楼梦》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贾元春 贾探春 薛宝钗贾迎春 贾惜春 林黛玉李 纨 秦可卿 贾巧姐 王熙凤 史湘云 妙 玉
金陵十二钗
一、《红楼梦》
曹雪芹、高鹗
清代(乾隆晚期)
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作 者:
成书时间:
主要内容:
地位:
一、《红楼梦》
艺术特色:
《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不仅具有很好的思想性,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全书规模宏大,人物众多,语言优美生动,刻画人物细腻传神,塑造了许多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后人对它的喜爱和评论经久不绝,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四大名著小说一览表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施耐庵
元末明初
吴承恩
明朝
曹雪芹、
高鹗
清代
书名 作者 时间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2.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对 刘姥姥
进行了描写?刘姥姥这个人物形
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阅读《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一段描写,回答问题: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得不听使,又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得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拣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过响声儿就没了!”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 昆 曲
发源地:
明朝时,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
苏州昆山一带
发展成就:
特点 :
清朝前期,代表作有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体现了南曲轻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衰落:
顶峰:
汤显祖和《牡丹亭》
汤显祖(1550-1616)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牡丹亭》。
孔尚任(1648-1718)清初诗人、戏剧作家,代表作《桃花扇》。
孔尚任和《桃花扇》
今日昆曲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 京 剧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京剧形成——
1790年,
四大徽班进京
清朝中后期,戏班荟萃北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以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以徽调、汉调为基础
发展原因:
地位:
广大群众喜爱,皇室扶持
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京剧脸谱
京剧四大行当
生 旦 净 丑
相关链接
京剧服饰与道具
相关链接
白脸-----阴险奸诈(曹操)
黑脸-----正直铁面无私(包拯、张飞)
相关链接
《同光是十三绝》——清朝的娱乐巨星
相关链接
你知道近现代最有名的京剧演员是谁吗?他最擅长扮演什么角色呢?
梅兰芳
《贵妃醉酒》
相关链接
昆曲与京剧艺术
(作者、成书时间、影响)
昆曲
《红楼梦》
京剧
清朝: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明朝:汤显祖《牡丹亭》
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
19世纪中期:京剧形成
1.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作品,被称为古典小说的高峰。书中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下列人物出自这部作品的是( )
A.窦娥 B.孙悟空 C.李逵 D.林黛玉
D
D
2.《红楼梦》第23回中提到“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惊芳心” ,这里面说到了两步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的杰作。其中第二部杰作的作者是( )
A.关汉卿 B.司马光 C.曹雪芹 D.汤显祖
3.京剧是中国经典文化的代表,京剧形成于( )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末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期
C
1.(2016 ?玉林中考)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
A.《秦中吟》 B.《红楼梦》
C.《牡丹亭》 D.《本草纲目》
2.有人形象地描绘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中的人物林黛玉是一个“左手拿着一个药罐子,右手捏着一个醋坛子”的人,她的悲喜人生令人感叹。这本著作的作者是( )
A.吴承恩 B.施耐庵 C.曹雪芹 D.罗贯中
B
C
3.明清时期,成为城乡人民重要文化活动的是( )
A.诗歌朗诵 B.武术表演
C.戏剧表演 D.小品表演
4.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出现了一批优秀剧作。其中两部传世之作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有怀念故国之嫌,予以禁演。这两部剧作是( )
①《牡丹亭》 ②《长生殿》
③《桃花扇》 ④《窦娥冤》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
B
5. (2016 ?安庆开发区模拟)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 间是( )
A.唐朝贞观年间 B.明朝洪武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元世祖时期
6.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京剧形成于( )
A.康熙年间 B.乾隆年间 C.雍正年间 D.道光年间
C
D
1.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的文学作品是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2.清代诗人黄遵宪在评价我国古代一部长篇小说时说,“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这部“好小说”最有可能是( )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3.(2016·山东东营)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4.昆腔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是在(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初
A
B
D
C
5.下列历史人物与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
A.杜甫——诗仙 B.汤显祖——《牡丹亭》
C.孔尚任——《长生殿》 D.关汉卿——京剧
6.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间是( )
A.唐朝贞观年间 B.明朝洪武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中华民国时期
7.我国在道光年间形成的剧种是( )
A.京剧 B.昆剧 C.越剧 D.锡剧
B
C
A
9.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始向普通大众普及。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请判断与明清小说有关的场景是( )
A B C D
B
10.乾隆时,北京百姓“所好为秦声、罗、戈,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这说明( )
A.昆曲已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B.京剧已经形成
C.中国地方戏曲丰富多彩
D.北京是休闲文化中心
11.以徽剧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而形成的新的剧种,被称作“国粹”的是
A.评剧 B.话剧 C.京剧 D.越剧
A
C
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明清小说甲天下】
(1)材料一是对哪部历史小说的评述?其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
罗贯中
(2)材料二中这个历史名人是谁?他的著名代表作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孙悟空这一人物出自哪一部文学作品?该作品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民众什么愿望?
施耐庵;《水浒传》。
《西游记》。反映了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
(4)材料四中的《红楼梦》有何艺术特色?它揭示了当时怎样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在艺术上达到极高的水平,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戏剧唱尽天下事】
材料五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近200年历史。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调、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京剧形成的过程以及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5)形成: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为乾隆帝祝寿献艺。徽调吸收其他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被称为“京剧”。
原因:工商业市镇繁荣和书坊、刊刻印刷业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