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7.2物质溶解的量 (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7.2物质溶解的量 (共5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3-31 08:4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2 物质溶解的量

教学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4、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5、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6、认识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关系;
7、感受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教学重点:饱和溶液及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绘制的探究,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溶解量、 溶解性与溶解度三者的关系。
复习练习
1、由__________的物质分散到_______中所形成的____而_____的________叫溶液。

2、溶液 _____=溶质 _____+溶剂 _____

3、影响溶解的因素:
提出问题:
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在一定温度下,在15mL的水中,溶质能无限地溶解吗?
结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观察活动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溶质 溶剂 有无固体剩余 溶解是否达到限度 是否饱和溶液
3gKNO3 15mL水
3gKClO3 15mL水
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这两个概念:
1、首先要明确“一定温度”、“一定溶剂”。(若改变这两个前提条件,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
2、溶液是一定条件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3、“不能”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已达到了最大限度。 “能”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还未达到了最大限度。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怎样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思考题:判断正误
1、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物质的溶液
3、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未溶解,加入10克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A
6、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食盐晶体,能正确表示溶解的食盐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的是 ( )
D
溶液
不限条件粗略分
一定条件下分类
浓溶液
稀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4、溶液的分类:
饱和溶液一定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最浓的溶液。
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多少,多的则浓,少的则稀。
溶液的是否饱和,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能否再溶解溶质,能溶的为不饱和溶液,不能溶的为饱和溶液。
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没有必然关系。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怎样转化?
观察活动
P187-P188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怎样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减少溶质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一般规律
蒸发溶剂
增加溶质
增加溶剂
大多数固体物质都适合

降低温度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怎样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升高温度
特殊情况
蒸发溶剂
增加溶质
增加溶剂
熟石灰:Ca(OH)2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小结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巩固练习:
1.在一定 _________下,一定量的_________ 里 ________ 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要使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1)_________________
3.30 C饱和硝酸钾溶液升高温度至100oc,则杯底_______(有或无)晶体,则该100oc的硝酸钾溶液是________溶液(填饱和.不饱和)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给予改正.
(1)饱和溶液是指不能再继续溶解原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还能继续溶解原溶质的溶液………………………( ).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
(2)_________________
温度
溶剂
不能
升 温
加 水

不饱和


4、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 )
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溶质④增加溶剂⑤蒸发溶剂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B
5、使20℃的饱和食盐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水 B、取出一些食盐溶液
C、加食盐 D、蒸发水
A
9.下列有6种操作,选出其代号填入下列转化关系的横线处:
A.加KNO3晶体 B.加水 C.恒温下蒸发掉一些水 D. 升温 E.降温 F.加入较稀的KNO3溶液

KNO3的饱和溶液 KNO3不饱和溶液

B、D、F
A、C、E
注意: a.对于大多数物质成立, 氢氧化钙例外。 b.所加溶质必须是同一种溶质。
1、固体溶解度
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二、溶解度
四要素
(1)一定温度;
(2)100g溶剂;
(3)达到饱和状态;
(4)溶解溶质的质量  克(单位)
说明: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条件
标准
状态
单位
(1)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2)外因:只与温度有关
例:下列对“20℃时,KNO3的溶解度为
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20℃时,31.6gKNO3溶解在水里;
B. 20℃时,100g溶液中含有31.6gKNO3;
C. 31.6gKNO3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 20℃时,31.6gKNO3溶解在100g水中
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D
例:蔗糖在20℃是的溶解度是204g。
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04g蔗糖。
在20℃时,100g水中溶解204g蔗糖,溶液达到饱和。
练习:
1、20 ℃时NaCl溶解度是36克,则20 ℃时,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___________.
2、20 ℃时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1.6克,则溶剂:_______克,溶质______克,溶液:______克。
3、50 ℃NH4Cl溶解度为50克,则50 ℃时NH4Cl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_________.
36:100:136
100
31.6
131.6
1:2:3
(1)20℃时,36g NaCl能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说,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2)36g NaCl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说, NaCl的溶解度为36g
(3)20℃时,18g NaCl溶解在50g水中恰和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说,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18g
(4)20℃时,18g NaCl溶解在5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说,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练习:
1、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则20 ℃时氯化钠溶解度是____g。
36
2、在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3.3g硝酸钾,则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____g。
13.3
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将其关系代入下表:
20℃
31.6g
100g
131.6g
温度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3.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1)溶解性:物质的溶解能力叫做溶解性。
注意:①溶解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②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③分类:难溶、微溶、可溶、易溶。
(2)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练习: 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此话是否正确? 2、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___溶物质。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A
(4)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区别: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易溶
难溶
可溶
微溶
1、在200C,NaCl的溶解度是36g。在200C时,把20g NaCl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成了70g饱和溶液
B、制成了68g饱和溶液
C、有18g NaCl发生溶解
D、还剩余2g固体NaCl未溶解
A
3、在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8gA物质,在6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gB物质,则A比B的溶解度 。
(填“大”、“小”)

2、在200C,NaCl的溶解度是36g。 NaCl属于( )
A、易溶物 B、微溶物
C、可溶物 D、难溶物
A
5、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水后再恢复到60℃,则杯底 ,溶液为 溶液,溶液的浓稀 。(填“变浓”、“变稀”、“不变”)
有固体析出
饱和
不变
4、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30℃,则杯底 ,溶液为 溶液,溶液的浓稀 。
(填“变浓”、“变稀”、“不变”)
有固体析出
饱和
变稀
结论: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
溶液,但是溶液的浓稀有可能发生变化。
.
.
.
.
50
10
20
30
40
0
60
70
808
90
100
50
10
20
30
40
80
60
70
8 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硝酸铵
硝酸钾
硝酸钠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硼酸
.
硝酸钾
.
.
.
.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3.3
31.6
20.9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溶解度曲线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讨论: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 硝酸钠、氯化铵等。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食盐。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 例如熟石灰。
4、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每一点表示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且溶液是饱和溶液。
③两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是过饱和溶液。
.
氯化钠
氢氧化钙
不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溶质共存)
50
10
20
30
40
0
60
70
808
90
100
50
10
20
30
40
80
60
70
8 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硝酸铵
硝酸钾
硝酸钠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硼酸
100
硼酸
硝酸铵
硝酸钠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温度/℃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交点表示什么意义?
练习:
2、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 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 7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___。
46g
44g
60g
A.
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5、在80℃时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
3、在___℃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相同,都约为______。
60
70
808
50
10
20
100
硼酸
硝酸铵
硝酸钠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温度/℃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68
134g
小于
B.
练习:
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硼酸
A
B
C
M
N
S
O
t
t1
t2
1、t20C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当三种固体物质饱和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的方法可达到饱和的是 ;
3、M点的意义是 ;
20g
4、N点的意义为 ;
A、B、C
C
A、B在 t10C时溶解度相等
A物质在 t20C时溶解度
为20g
气体溶解度
思考192页的“你知道吗”
1、压强。压强大,溶解二氧化碳多。
2、温度。温度高,溶解少
3、将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
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溶解度
五要素:
1、压强为101kPa 2、一定温度 3、1体积水 4、达到饱和 5、气体的体积
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什么?
在0℃,氧气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 049体积氧气
想一想: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而增大。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压强、温度
为什么要向鱼缸中通入空气?
为什么要把水喷向空中?
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氧气溶解的量。
1.固体溶解度与气体溶解度的概念表示有何不同之处?为何不同?

2. 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方法( )
升温增压;B. 升温减压;
C. 降温增压 D. 降温减压。
C
3.下列几种物质①硝酸钾②熟石灰③氧气④二氧化碳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只有①
D
想一想:
溶解度
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 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不同的溶质在同种溶 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溶解性
物质的溶解度
易溶 、可溶 、 微溶 、 难(不)溶
固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温度)
影响因素 (温度、压强)
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
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10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就是10克
  B、20 ℃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C、20 ℃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D、20 ℃时,36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
D
2、60 ℃时,50克水中溶解55克硝酸钾恰好饱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55 克
  B、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 克
  C、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55 克
  D、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 克
3、 20 ℃时,将20克某物质溶解在50克水中,恰好饱和,则 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   )
A、20 g  B、40 g  C、20  D、40
D
B
4、某温度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8克。现将此温度时的碳酸钠饱和溶液100克,蒸干后能析出碳酸钠的质量为(   )
A、3 克  B、7.4 克  C、5 克 D、8 克
5、要使溶解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加水   B、增加溶质   
C、不断搅拌   D、升高温度
6、下列物质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是(   )
A、熟石灰 B、食盐 C、硝酸钾 D、碳酸钠
B
D
A
7、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时,该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
8、要增大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压降温    B、加压升温    C、减压降温    D、减压升温
9、 在t ℃时某溶液 200 克,蒸发掉 20 克水后,析出 8 克晶体,又蒸发掉 20 克水后,析出晶体 12 克,则 t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
A、40克 B、50克  C、60克  D、100克
C
A
C
10、 11、右图是 A、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⑴ t3℃ 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顺序是???? ? ?????? ? ??? ? ;
⑵ 温度由 t3℃ 降至
t2℃,溶解度减少最
显著的是???? ? ?? ????? ? ;
A > B > C
C
(5)t1℃ 时,B 物质的溶解度为 ________ , t1℃ 时,100g 水,可配制 C 物质的溶液最多为   ________ ;
(6)t4℃ 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_______。
11. 如图所示,根据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在 t3℃ 时,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 ________ 范围内,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为 B > C > A ;
(3) 在 ________ 时, A 与 C 物质溶解度相等;
(4) 三种物质中, ________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