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本试卷考试时间110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请将答题卡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所有答案按规定书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试卷由自己带回保存。
一、积累与运用(共3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拓 (tà) 惫懒 (bèi) 讪讪(shān) 盥洗(guàn)
B.錾银(zàn) 两靥(yè) 桌帏(wéi) 执拗(niù)
C.蹙缩(cù) 歆享(xīn) 榫头(sǔn) 吮吸(yǔn)
D.正月(zhēng) 驯熟(xùn) 炮烙(pào) 间或(ji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俗滥 端木遗风 斩截 索然无味
B.斟酌 涎皮赖脸 谨严 不既不离?
C.敝政 秀外慧中 鲁莽 刻苦自勉
D.援例 自鸣得意 尺椟 清沁肺腑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已经历过多次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辉煌发展的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学术成就可与古希腊比美。
B.我们的祖先渴望了解宇宙,但是他们没有找到真正了解的办法。在这个小宇宙里,人类如果不是起着重要作用的话,起码也起着核心作用。
C.通过访问这次大地震中的幸存者,使记者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莫可名状的特殊的心情。
D.汇聚众多老戏骨的《远大前程》讲述了上海滩小人物走向远大前程的传奇故事,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被理解的。像苏东坡的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而难能有二的。对这种人的人品个性做解释,一般而论,总是 的。在一个多才多艺,生活上 的人身上,挑选出他若干使人敬爱的特点,倒是
。
A.功亏一篑 五光十色 一挥而就
B.徒劳无功 丰富多彩 一挥而就
C.功亏一篑 五光十色 轻而易举
D.徒劳无功 丰富多彩 轻而易举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B.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去今之墓而葬焉
B.缇骑按剑而前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D.人皆得以隶使之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邀当国者相见 当:担任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纾:解除
C.予更欲一觇北 觇:窥视
D.予羁縻不得还 羁縻:软禁,扣押
8.对下面材料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一本好书就好比一栋房子,里面有很多房间。这些房间大小、形状及用途各不相同,也都有各自的架构与装潢设计,但它们却不是完全独立与分离的,拱门、走廊、楼梯将每个房间紧密连接起来,使每个房间在整体的使用上都发挥作用。
A.好书的局部内容不尽相同。
B.好书的内部结构各具特色。
C.好书的各部分内容紧密相连。
D.好书的主题思想鲜明突出。
9.下列诗词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翠袖低垂笼玉笋,缃裙斜拽露金莲。
B.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C.书成医国千秋药,道是匡时一座山。
D.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典小说是先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很好地去学习和应用。既然是古典小说,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 , , ,
。如果善于学习,善者固然可以育人,其不善者经过批判分析,也可能发挥其反面教材的作用。
①就不免带有历史的局限性
②即使是优秀的作品也难免有不纯之处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
④有精华也会有糟粕
⑤需要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学习
A. ①④②⑤③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④②③⑤ D. ⑤③④①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殆:危险
B.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委:抛弃
C.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文:写文章献给
D.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诚:实在
1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B. 请罪于先人之墓
C. 赖天之灵,宗庙之福
D. 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黯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B.作者的报国之志在文中被表达成“忠君”之义,认为只要能“重见日月”就死而无憾了,这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真实的思想境界。
C.“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一句充分体现了作者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宋王朝,为宋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
D. 本段“修我戈矛,从王于师”这句话,表现了文天祥在朝廷危难之时,为振兴、报效朝廷而竭尽全力、万死不辞的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旧地的麻雀
筱 敏
我在这城里搬过好多次家,搬得多了,没根似的,哪一处的记忆都浅。前些日子偶尔去到我的出生地,只一个门牌是旧的,整一个院子,不仅房舍,就连每一棵树都更换过了。全然的陌生之中,忽然见到有麻雀落在花坛上,灵巧地跳着觅食,熏风炎日之中,像是太平祥和的装点。
这却勾起我昔时的记忆,据说人的记忆一般始于三岁上下,算起来这该是我最初的记忆吧。我记得从前这里有一小楼,楼顶晒台的白栏杆,栏杆间隙里,望得见树冠相连的一片郁绿。记得一个狂欢节一样的早晨,满城的大喇叭高高低低地轰响,人流奔泻到街上,旗帜招引舞动,人声鼎沸喧腾。小楼里的老人和孩子都到楼顶晒台上来了,执铜盆的,执铁桶的,执弹弓的,执顶端系一红布条的长竹竿的……这是一个全面剿杀麻雀的日子,一个全民总动员的日子。一个被迫运动着而万众一心的日子,更是一个无我的非凡的日子。
随着喇叭的一声号令,立时,如蚁穴倾覆,满世界震荡起来。锣声,钹声,鼓声,尖锐的哨子声;敲打铁桶、铜盆、竹板、工字钢之铿锵声;呐喊声,恐吓声,诅咒声和欢呼声。
群鸟惊起,张皇扑翼,把天空的明蓝都震颤得碎了。鸟雀真多啊!我一生再也没见过这样多的鸟,漫空错杂着,一群一群,从南往北逃,从北往南逃,翅膀在碎了的空气中慌乱扇扑,结果使天空更乱更碎。
捕雀网在晒台的一端拉起来,长竹竿撩着恐吓性的红布条上下左右翻飞。我赤了脚,把一双红花小木屐一左一右套在手上,向天空相互拍打,发出脆响,加入了大剿杀的人群。我们守住我们的晒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人守着不让一只麻雀歇下脚来,不许一只麻雀有躲藏之地。
雀群渐见着散了,乱了。失了群的雀子像是被抛却的碎屑,即使发出过惊叫,也不会被谁听见。天罗地网终究是逃不出的,心力衰竭,便呈斜线坠落,一时漫空到处划着这绝望的斜线。
一只麻雀坠到我脚边,停住了,翅膀张着,像是扇的样子,却起不来,就散开着,斜支地面。我拿手碰一碰它,它一颤。我倒退一步,又使劲儿冲它敲起木屐来。一会儿它的脚也看不见了,胸腹仆在地面,急剧起伏,像是爆裂开来的样子。它已无力躲开我的敲击,无力自救,只得对倾城的剿杀听之任之。它的头垂落下去,歪着,一动不动,用一只小圆眼睛看我,让我看见了死。
麻雀不是珍稀动物,它们繁殖很快,这种卑贱的生命的繁殖速度,很快就把那场大剿杀的灾难抹平了。就像人类的繁衍把那场大洪水的痕迹抹平了一样。不再有人追问,上帝因何制造那样一场大灾难;更不再有人追问,满城人们何以倾情参与那样一场剿杀,共创一场灾难。
现在的麻雀们,是那场大剿杀的幸存者的后代。它们是怎样幸存下来的,自有它们不同的故事。麻雀是没有记忆的,因之没有受难的故事流传,它们只屈从灾难,使体内发生适应性的演变,这就是人类所说的进化吧?先祖们蒙难的旧地,如今砌有整饬的花坛,植有人工草坪,几只麻雀在那里跳跃嬉戏,啁啾如儿女语。
人的记忆无法确证,它常常只是一种痛觉,而痛觉不能传递,也不能显现。眼前的景物,涂改液一样地抹过旧迹,一时甚至使我怀疑自己的记忆。
(选自《中华文学选刊》,有删改)
14.文章第一段对麻雀的叙述有什么作用?(3分)
15.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艺术手法与表达效果。(6分)
16.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深刻意蕴。(4分)
三、古诗文积累与背诵(共8分)
17.补写下面各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每空1分)
(1)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 ,亦曷故哉?
(3)亦以明死生之大, 。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2)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四、作文(40分)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惰性。惰性,使我们安于现状;惰性,使我们贪于享受;惰性,使人们懒于学习;惰性,使我们思想消极,甘于落后;惰性,使我们失去激情,暮气沉沉……因此,我们要向惰性告别,远离惰性,努力创造活泼开朗、积极进取的人生。向惰性宣战,着实不易,但欲“有为”者必须“为之”。
请以"向惰性宣战"为话题,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求知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答案
一.选择题(共39分,每小题3分)
1.B 2.A 3.A 4.D 5.C 6.D 7.A
8.D 9.D 10.A 11.C 12.A 13.A
二、现代文阅读(13分)
14.(3分)写旧地的麻雀表现出来的祥和,和下文麻雀被屠戮的惨烈进行了对比,表现了作者对那场屠戮的控诉和反思。引出下文关于麻雀的昔时记忆,并且和标题相照应。
15.(6分)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麻雀被屠戮时的绝望和无奈。
②.运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麻雀被屠戮的惨烈。
③.文段长短句交错使用,语言表达富有变化。
16.(4分)①.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有时会淡忘甚至会涂改痛苦的记忆。
②.如果不去反思,发生的悲剧会被忘却,也就失去了价值。
③.作者警示人们不要忘记曾经的苦难和悲剧,不要粉饰,要记住并反省,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待民族伤痕的态度。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怎么能使英雄豪杰屈身下拜,在墓前情绪激昂,抒发他们有志之士的悲叹呢?
(2)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我侥幸地活下来,而侥幸地活下来又为了什么呢?
四、作文(4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