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滑轮专题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简单机械-滑轮专题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31 20:1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简单机械-滑轮专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3 , 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分别是s1、s2、s3 , 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 , 不计滑轮摩擦,则(?? )


A.?F1:F2:F3=2:1:4?? s1:s2:s3=2:1:4??????B.?F1:F2:F3=4:1:2?? s1:s2:s3=2:4:1
C.?F1:F2:F3=2:4:1??? V1:V2:V3=2:1:4???D.?F1:F2:F3=2:1:4??? V1:V2:V3=2:4:1
2.如图所示,用2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可以使重15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8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且保持不变。若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的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10N????????????????????????????????????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4m/s
C.?在2s内绳子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4J???????????????????????D.?水平拉力F 的功率为4W
3.用一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竖直向上提升物体A,要求滑轮的个数要用完(未画出),实验中,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A上升的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在1~2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重为1500N
B.?动滑轮的重为400N
C.?物体A从静止开始上升1s后,拉力的功率为500W
D.?若将物体A换成重为900N的物体B,则在匀速提升物体B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为75%
4.如图所示,浸在水中的A物体的质量为3kg,B物体的质量为2kg,且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自身重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9.6N,
②物体A浸在水中的体积为500cm3 ,
③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
④物体B受到的重力和B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5.如图所示,规格完全相同的滑轮组用相同的绳子绕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提起重为G1、G2两个物体,比较它们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不计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G1=G2 , 则F1<F2 , 甲的机械效率较高
B.?若G1=G2 , 则F1>F2 , 乙的机械效率较高
C.?若G1<G2 , 则F1>F2 , 甲的机械效率较高
D.?若G1<G2 , 则F1<F2 , 乙的机械效率较高
6.(2016?北海)乡镇居民建楼房地受条件限制,无法使用起重机吊建筑材料上楼,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已知每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0N,定滑轮的质量为0.5kg,动滑轮的质量为0.6kg,货箱重为15N,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g=10N/kg.

A.?匀速吊起材料上楼,每次能吊的材料最多不能超过1031N
B.?使用的定滑轮质量越小,该装置的机械效率越高
C.?工人快速拉升与慢速拉升同样的材料相比,工人做功的功率相同
D.?若知道所吊材料受到的重力,匀速吊起材料上升10m,则可计算水平拉力F所做的功
7.在图所示装置中,杠杆和滑轮的重力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杠杆AB可以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A端通过竖直方向的轻绳与滑轮组相连,在B端用一轻绳沿竖直方向将杠杆拉住,使其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在滑轮组的下方,悬挂一圆柱形的物体,此物体被浸在圆柱形容器内的液体中。已知杠杆O点两侧的长度关系为AO=2OB , 圆柱形物体的底面积为10cm2、高为12 cm,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50cm2。若容器中的液体为水,在水深为20cm时物体的上表面恰与水面相平,此时杠杆B端绳上的拉力为F1;打开圆柱形容器下方的阀门K , 将水向外释放,直到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其总体积的2/3时,将阀门K关闭,此时杠杆B端绳上的拉力为F2 , 且F1:F2=3:4。若容器中液体为某种未知液体,其质量与最初容器中的水的质量相等,此时未知液体的深度为18 cm,杠杆B端绳上的拉力为F3。取g=10N/kg,则


A.?圆柱形物体的密度为2 g/cm3?????????????????????????????B.?作用在B端的拉力F3大小为1.52N
C.?未知液体的密度为1.2 g/cm3??????????????????????????????D.?未知液体对圆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980Pa
8.如图所示,重为100N的物体B,在足够深的水中匀速下沉,通过滑轮组拉着重6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在4s内物体A移动了0.8米,已知B的密度是水的密度的5倍,动滑轮重12N,不计绳重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g取10N/kg)( ? ? )


A.?B对绳的拉力是20N????????????????????????????????????????????B.?B对绳的拉力的功率是16W
C.?A物体受摩擦力为148N??????????????????????????????????????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9.边长为0.1m质量均匀的正方体物体M,单独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如图所示装置,横杆可绕固定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系在横杆B端的细绳绕过动滑轮,动滑轮连着物体M。用力F在A点竖直向上提横杆时,横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M对地面的压强为, 若仍用力F在距离A点0.1m处竖直向上提横杆,使横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A对地面压强为, 已知横杆上AB部分的长为0.2m,, g取10N/kg,不计横杆质量、绳质量和摩擦。则()


A.?物体M的质量为54kg??????????????????????????????????????????B.?物体M的密度为
C.?力F的大小为32N????????????????????????????????????????????????D.?动滑轮的质量为1kg
10.如图所示,滑轮组将重50N的物体A以 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前拉动了lm,拉力F大小为1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2W???????????????????????????????????????B.?2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C.?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50J?????????????????????????????????????D.?物体A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16N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安装成甲、乙两种装置,分别用FA、FB匀速提升重力为GA、GB的A、B两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若GA>GB , 则η甲________η乙;若FA=FB , 则GA________GB . (选填“>”、“<”或“=”)

12.如图所示,用一个动滑轮来提起重96N的物体(绳重与摩擦不计),所用的拉力为60N,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若用此动滑轮提起重200N的物体拉绳子的速度为________m/s时,则拉力的功率为22.4W.这时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13.如图所示,一个木块A重10N,放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一个0.2kg的钩码相连,木块静止,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当再挂上2个相同的钩码时,木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此时,若用水平力拉木块向左匀速运动,该水平拉力大小为________N.(g取10N/kg)

14.(2016?桂林)如图甲所示,质量为60kg的小明坐在地上,最多能拉着质量为400kg的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A所受阻力为物重的0.2倍,则小明对物体A的拉力是________N.如图乙所示,当小明站立在地面上,利用滑轮组以尽可能大的力竖直向下拉绳子,恰好能将浸没在水中、密度为4×103kg/m3的物体B缓慢拉离水面,物体B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不计滑轮重及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绳子能承受的拉力足够大).
三、实验探究题
15.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物理量 实验次数 1 2 3
钩码重G/N 4 4 6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绳端拉力F/N 1.8 1.6 2.4
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4
机械效率η 74.1% 62.5%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实验中若缺少刻度尺________(“能”或“不能”)完成实验。
(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若不计绳重和摩擦,这组滑轮组的动滑轮总重为________N。
(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4)小组同学再用第1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实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空缺的数据应为:绳端移动距离s
________m,机械效率η=________。
(5)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
16.下面是小明和小红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步骤:
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
⑵按如安装滑轮组,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⑶拉动弹簧测力计并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的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⑷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⑸改变钩码上升的高度,重复上面的实验,记录并计算实验数据.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在忽略绳子的重力和摩擦的情况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物体的重力和高度无关.
请你评价小明和小红的实验报告.
(1)指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
(2)从理论上分析说明他们实验结论的局限性.
17.某班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们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各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小明那组得出的实验数据如表:


(1)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________(选填“有”或“无”)关。
(2)在测拉力时,某同学使测力计缓慢加速直线运动,该同学测得的机械效率与正确操作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给各种机械加润滑油,是为了________它的机械效率(选填“增大”、或“减小”)
四、计算题
18.如图所示是蒙华铁路荆州段长江大桥施工现场,工程师用起吊装置在江中起吊工件. 己知工件重4000N,每个滑轮重500N,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在水面上用超声测位仪向江底的工件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0.02s后收到回波.(不计绳重和摩擦,g=10N/kg,ρ水=1.0×103kg/m3)

(1)求工件在水下的深度;
(2)不计工件的高度,求水对工件产生的压强;
(3)当工件在水面下匀速上升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500N,求工件的体积;
(4)不计动滑轮体积,求工件在水下匀速上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结果在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
19.如图是利用滑轮组打捞水中物体的简化模型示意图,工人用一滑轮组从水中打捞物体。已知:物体的质量为90kg且以恒定速度匀速上升,当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工人对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1为40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为75%(绳的质量、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均忽略不计,g=10N/kg)。

(1)请你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判断出工人所使用的滑轮组是下列中的________图。
(2)工人的质量为60kg,双脚与地面接触面积为2.5×10﹣3m2 , 物体浸没在水中和完全被打捞出水面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强变化了4×104Pa,求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若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工人拉力的功率为180W,求物体上升的速度。
20.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在15s内将重1000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3m,人所用的拉力F为4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力。求:

(1)动滑轮的重;
(2)绳子自由端拉力F的功率;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若用此滑轮组匀速吊起重为1300N的物体时,用该滑轮组将重物匀速提高相同的高度,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1.如图甲所示,A、B为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正方体,浸没在圆柱形容器的水中,容器内部底面枳是正方体下表面积的4倍。沿固定方向缓慢匀速拉动绳子,开始时刻,A的上表面刚好与水而相平,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为F0 , F随绳端移动距离S绳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动滑轮的重力G动=5N,g取10N/kg。除了连接A、B间的绳子承受拉力有一定限度外,其它绳子都不会被拉断。滑轮与轴的摩擦、绳的质量等次要因素都忽略不计,忽略水面升降变化。

(1)正方体A、B之间的绳子长度L绳是多少?
(2)正方体A和B的密度ρA、ρB分别是多少?
(3)整个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最大变化量△P是多少?
22.小熊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拉动放在树下一水平面上的不同物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从100N开始逐渐增加,每次物体被拉动的距离均为1m。根据测量结果画出了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若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

(1)由图乙可知,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00N时,滑轮组机械效率是多大?
(2)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该滑轮组的有用功率是多大?
(3)当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为1500N时,体重为500N的小熊竖直向下拉绳,还能用此滑轮组拉动物体吗?用计算结果说明。
23.(2013?贵港)A、B、C是由密度为ρ=3.0×103kg/m3的某种合金制成的三个实心球.A球的质量mA=90g;甲和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其质量m甲=m乙=340g;若把B和C挂在轻质杠杆两端,平衡时如图1所示,其中MO:ON=3:1.若用细线把球和木块系住,放入底面积为4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中,在水中静止时如图2所示.在图2中,甲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乙浸没水中(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 g取10N/kg,杠杆、滑轮与细线的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1)甲木块的体积是多少?
(2)求B和C的质量各为多少kg?
(3)若将A球与甲相连的细线以及C球与B球相连的细线都剪断,甲和乙重新静止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 D
7.【答案】 D
8.【答案】 C
9.【答案】 C
10.【答案】D
二、填空题
11.【答案】>;<
12.【答案】80%;0.2;89.3%
13.【答案】2;6;12
14.【答案】800;300
三、实验探究题
15.【答案】(1)匀速;能
(2)乙;2.4
(3)越低
(4)0.3;83.3%
(5)增大提升的物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6.【答案】(1)解:有用功和总功计算错误;在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关系时,小明和小红没有改变提升物体的重力大小
(2)解: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物体高度的关系时,原实验只使用了一个滑轮组做了实验;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物体重力的关系时,原实验没有改变物体的重力且只使用了同一滑轮组做实验
17.【答案】(1)无
(2)偏小
(3)增大
四、计算题
18.【答案】(1)解:h=vt= ×1500m/s×0.02s=15m
(2)解:P=ρ水gh=1.0×103kg/m3×10N/kg×15m=1.5×105Pa
(3)解:不计绳重及摩擦,F拉= (G物 G轮 F浮), F浮=G物 G轮-nF拉=4000N 500N-3×500N=3000N, F浮=ρ水gV排 ,V排= =0.3m3=V工件
(4)解:工件在水中匀速上升时,η= 66.7
19.【答案】(1)A
(2)解:由题知,绳的质量、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均忽略不计,当物体完全露出水面时,F= (G物+G动)
G动=3F﹣G物=3×400N﹣90kg×10N/kg=300N,
此时人对地面压力:F压=G人﹣F=60kg×10N/kg﹣400N=200N,
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对滑轮组的拉力:F拉'=G物﹣F浮 , 完全露出后物体对滑轮组拉力F拉=G物 , 所以物体被打捞出水面后对滑轮组拉力增大,绳子自由端拉力随之变大,人对地面压力变小,压强变小,
由p= 可得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人对地面压力增大量:△F=△pS=4×104Pa×2.5×10﹣3m2=100N,
所以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人对地面压力F压'=F压+△F=200N+100N=300N,
此时人对绳子自由端拉力:F'=G人﹣F压'=60kg×10N/kg﹣300N=300N,
且F'= (F拉'+G动)= (G物﹣F浮+G动)
所以:F浮=G物+G动﹣3F'=90kg×10N/kg+300N﹣3×300N=300N
答: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300N

(3)解:由P= = =Fv可得,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绳子自由端的速度:
v= = =0.6m/s,
由v=nv物可得,物体的上升速度:
v物= = =0.2m/s
答: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2/s
20.【答案】 (1)解:动滑轮的重:
(2)解: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绳子自由端拉力F的功率:


(3)解: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解:绳子的拉力: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1.【答案】(1)解:由图甲知道,承担物体AB的有效段数是n=2,由图乙知道,从D到E的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不变,由此可知,D点应是物体A的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的时候,E点应是B的上表面刚好到达水面的时候,即此过程物体运动的距离就是A、B间绳子的长度,所以,正方体A、B之间的绳子长度是:L绳 =s绳DE/2=(0.45m?0.15m)/2=0.15m;
(2)解:由图乙知道,CD段对应的过程是物体A出水面的过程,此过程绳端移动的距离是0.15 m,即物体A上升的距离是:h=0.15m/2=0.075m;
此过程中,A、B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量,即为物体A的体积,即△V排 =VA =S容△h ,
设物体A的边长为L,因为容器内部底面枳是正方体下表面积的4倍,所以,L3 =4L2 ×(L-0.075m),解得L=0.1 m。
所以,物体A的体积是:VA =VB =L3 =(0.1m)3 =10-3 m3 ,
物体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FA =ρ水gV排=1.0×103 kg/m3 ×10N/kg×10-3 m3=10N,
因为A、B两物体的体积相同,所以物体B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FB=FA=10N,
根据题意和图乙知道,在C点时,绳端的拉力是:F0 =(GA+GB+G轮?FA?FB)/2,
在D点时,绳端的拉力是:4F0/3=(GA+GB+G轮?FB)/2,
因为AB是体积相同的实心正方体,由图乙发现,E、J间的距离小于C、D间的距离,说明在B物体露出水面的运动过程中, A、B间的绳子断了,且绳子断了之后绳端的拉力是:F0 =(GA+G轮)/2,联立上式解得:GA =25N,GB =20N,F0 =15N,
所以,A的质量是:mA=GA/g=25N/10N/kg=2.5kg,B的质量是:mB=GB/g=20N/10N/kg=2kg,
A的密度是:ρA =mA/VA=2.5kg/1×10?3m3=2.5×103 kg/m3
B的密度是:ρB =mA/VA=2kg/1×10?3m3=2×103 kg/m3

(3)解:根据题意知道,绳子断开瞬间与初始状态相比,页面的高度差最大,所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也最大,又因为水平面上的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变化量是:△F=△F浮 ,
A、B间绳子在J点断开的瞬间,此时绳端的拉力是:3F2/2=(GA+GB+G轮?F′B)/2,解得此时B受到的浮力是:F′B=5N,
所以,△F=△F浮=(FA +FB) -F′B=10N+10N-5N=15N,
故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最大变化量是:△p=△F/S=15N/4SA=15N/4×(0.1m)2=375Pa
22.【答案】(1)解:由图乙知道,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f1 =100N时,滑轮组机械效率是:η1 =50%;
(2)解:根据题意知道,当f1 =100N,η1 =50%时,通过滑轮组拉动水平面上的物体的有用功是:W有用1 =f1 s,由于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所以额外功是:W额外=G动s , 总功是:W总1 =W有用1 +W额外=f1s+G动s ,
所以,滑轮组机械效率是:η1 =W有用1/W总1=f1s/(f1s+G动s)=f1/(f1+G动)=100N/(100N+G动)=50%,由此解得动滑轮重是:G动 =100N;
同理,当η2 =75%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η2 =W有用2/W总2=f2s/(f2s+G动s)=f2/(f2+G动)=f2/(f2+100N)=75%,解得此时的摩擦力是:f2 =300N;
所以,滑轮组的有用功率是:P有=W有用2/t=f2s/t=f2v=300N×0.1m/s=30W;

(3)解:由图知道,滑轮组绳子的有效段数是:n=3,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当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是:f3 =1500N时,拉动物体需要的拉力是:F3 =(f3 +G动)/3=(1500N+100N)/3≈533N,由于小熊的重力为500N,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性知道,小熊给绳子的最大拉力等于其重力为500N<533N,所以,不能用此滑轮组拉动物体。
23.【答案】(1)G甲=G乙=m甲g=340×10﹣3kg×10N/kg=3.4N
GA=mAg=90×10﹣3kg×10N/kg=0.9N
VA= = =0.3×10﹣4m3
将甲、A看做一个整体,因为漂浮,则:ρ水g( +VA)=G甲+GA
即:1.0×103kg/m3×10N/kg×( +0.3×10﹣4m3)=3.4N+0.9N
解得:V甲=8×10﹣4m3
答:甲木块的体积是8×10﹣4m3

(2)由图1知,杠杆杠杆平衡条件:
2mBg?ON=mCg?OM
∵MO:ON=3:1
∴2mB×ON=mC×3ON
则mB=1.5mC
由图2知,乙、B、C悬浮在水中,将乙、B、C看做一个整体,则:
ρ水g(V乙+VB+VC)=G乙+GB+GC
即:1.0×103kg/m3×10N/kg×(8.0×10﹣4m3+ + )=3.4N+mB×10N/kg+mC×10N/kg
则:1.0×103kg/m3×(8.0×10﹣4m3+ + )=0.34kg+1.5mC+mC
解得:mC=0.276kg
mB=1.5mC=1.5×0.276kg=0.414kg
答:B的质量为0.414kg;C的质量为0.276kg

(3)把甲、乙、A、B、C看做一个整体,原来都漂浮,浮力等于所有物体的总重力;
若将线剪断,则甲、乙、B漂浮在水面,A、C沉入水底,此时整体受到的浮力减小,且
VA= = =3×10﹣5m3;VC= = =9.2×10﹣5m3;
△F浮=(GA+GC)﹣ρ水g(VA+VC)
=(0.09kg+0.276kg)×10N/kg﹣1.0×103kg/m3×10N/kg×(3×10﹣5m3+9.2×10﹣5m3)
=3.66N﹣1.22N
=2.44N;
则△V排= = =2.44×10﹣4m3;
则△h= = =0.0061m
由于液面下降,所以压强减小,则:△p=ρ水g△h=1.0×103kg/m3×10N/kg×0.0061m=61Pa
答:甲和乙重新静止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减小了61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