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金钱的魔力
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用夸张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
文章主要采用前后内容对比的方法,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案一
一、盘活经验,丰富表象
(一)教师导言:回忆一下,新春佳节,当你收到一封里面装满钞票的红包时,你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请你用几个词或一两句话来描述。
(预设学生回答:词语类:如获至宝、不知所措 、呆若木鸡、兴高采烈 、喜上眉梢 、喜从天降、喜出望外 、惊喜交加 、心花怒放、手舞足蹈……
句子类:1.我抿着嘴,弓着腰,借故来到洗手间。刚踏进洗手间门,左手就情不自禁地摸出裤袋里的利是钱,拆开一瞄,露出来一张红色大钞!“哗!”我的脸好像绽开的白兰花,溢着满足的愉悦。
2.奔跑、奔跑、奔跑!我的心激动着,我的痛快已经不能用浅薄的语言来表述,似乎我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有跳动的欢畅。)
(二)这就是金钱的魔力,这节课我们更深一步地走近它,去感受它身上的一种力量。(教师写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一)检查预习、听写词语
通融、刻薄、钞票、兴致勃勃、十全十美
(课件显示五个词语)学生校对后,齐读词语。
(二)整体感知,授予概括内容的方法。
1.谁能从这五个词语当中选择几个,说一说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2.学生自由练说。
(课文讲了我到裁缝店买衣服,由于身上没带零钱,希望伙计通融让我过几天再付钱,伙计摆出一副刻薄的嘴脸,后因我拿出一张大钞票,老板就兴致勃勃地热情招待我,还不断称赞我的新衣服十全十美的事。)
3.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进行组合,这是概括内容的一种方法。谁能围绕文章的题目简要地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4.学生自由练说。
(课文讲了“我“到裁缝店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后因我拿出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金钱产生了神奇的魔力,令我倍受关照的事。)
(三)前后对比,初悟人物形象。
金钱又不是妖魔鬼怪。它身上怎么会有魔力呢?托德、老板和我三人在金钱的魔力下产生了什么变化。请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因为没有钱,我(??),托德 (???) ,老板(??) ;因为有了钱,托德(??),老板 (???),我(??) 。
三、读中生疑,再读解疑
师:哪些语段给予你深刻的感受?请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托德的,用横线画出描写老板的语句,并在旁批注写感受。
生可能会朗读汇报
1.(1)“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么?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读着这段话,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摆着刻薄嘴脸的人,令人讨厌。”(生朗读时可能会忽略语气词的朗读处理)
师:令人讨厌的人说话的语气一定是刻薄的,别忽略语气词的朗读处理。生再读
此时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瘦瘦的男人,斜眼看着我,一脸的不屑,一副傲慢无礼的样子。
师:把这种感受送进词句中,读出来!(生再读)
师范读:“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托德说得是反话,其实他是想说:“我看像你这样的————”(这样的穷人是不可能带大票子的。)
师:对,托德恨不得把我赶出去,他把我看成了——(乞丐、魔鬼)
师:(1)指名读:当我把钱递过去,托德的那张脸马上发生了变化,我相信这张脸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请谁读——
(2)师生配合朗读:笑容满脸的托德,脸上还有——,还有——,还有——,就像——这种笑真——(可怕、夸张、难看),这种写法真——(夸张)
(3)边读边悟: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接读——
托德笑得多累啊!这凝结的笑容背后让我们看透了托德的心,此时的托德——(窘迫、难堪),此时的托德——(不知所措、呆若木鸡)。
(4)齐读:马克·吐温不愧是语言大师,透过入木三分、淋漓尽致的刻画,见钱眼开的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为这样的细节描写喝彩!深情地再读——
2.体会神态描写之神奇,悟“写法”。
(1)如此“入木三分”的神态描写,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2)学生汇报:抓住人物特点、适当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3.全文总共才1549个字,而老板却说了604个字。从中看出对老板的描写主要是(?? )描写。 老板说起话来真可谓(????????? )!!!
(1)滔滔不绝、胡编乱造? 语无伦次? 口若悬河
(2)无非就是一个目的:为了钱
4.再读课文,梳理概括老板为了达到目的而使用了什么法?
(1)拍马屁 胡编乱造法? 责骂伙计法
(2)我开始读课文的时候在想:要是“我”一进店就遇到老板那该多好?这样的想法对吗?为什么?(感悟到老板是虚情假意唯利是图的人,和托德一样都是鬼)
四、延伸再读,以读促写
(一)读如身临其境之时
1.我到底穷到什么程度?让托德这样的生意人把我看成魔鬼?出示小说《百万英镑》中的一段描述,教师配乐朗读。
二十七岁那年,我正给旧金山的一个矿业经济人打工……
…… 我喜欢弄条小船到海湾里去消磨这些时光。有一天,我胆子太大了,结果把小船远远驶进了大海。夜幕降临,当我几乎绝望的时候,一艘开往伦敦的双桅帆船搭救了我。漫漫的旅途风狂雨暴,他们不要我的船钱,干普通水手的活,用这抵账。到伦敦上岸的时候,我破衣烂衫,兜里只剩了一块钱。连吃带住,我用这一块钱顶了二十四个小时。在往后的二十四个小时里,我就饥肠辘辘,无处栖身了。
第二天上午大约十点钟光景,我饿着肚子正沿波特兰大道往前蹭。这时候,一个保姆领着孩子路过,那孩子把手上刚咬了一口的大个儿甜梨扔进了下水道。不用说,我停了下来,满含欲望的眼光罩住了那个脏兮兮的宝物儿。我口水直淌,肚子里都伸出手来,全心全意地乞求这个宝贝儿。可是,只要我刚一动弹,想去拣梨,总有哪一双过路的火眼金睛明察秋毫。我自然又站得直直的,没事人一样,好像从来就没在那个烂梨身上打过主意。这出戏演了一回又一回,我就是得不着那个梨。我受尽煎熬,……
2.此时的我真是饥寒交迫,以至于我看到一个被扔进下水道的梨,就——(指导学生结合选段的内容回答)
3.托德的眼睛多犀利啊,他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处境。“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接着读——’”
(二)写在入情入境之处
1.在学生读如身临其境之时,教师顺势穿插小练笔,以写促读。
说罢,他又瞟了我一眼,站在我眼前的是这样的一个人:(根据实际发挥想象,写一段对“我”刚进店门时的外貌描写,可以刻画“我”当时的眼神,“我”当时的头发, “我”当时的衣着?自选一项修改。要求学习“抓住人物特点、适当运用比喻、夸张”等写作手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2.学生互改,教师相机指导。
3.推选展示优秀的课堂练笔。
生1:说罢他又瞟了我一眼,站在他面前的是这样的一个人:乱糟糟的头发已经打成结,结与结之间又连成了一块饼状,远远看上去就像一个黑色的大鸟窝。走近些,还能嗅出一阵汗水的酸馊味,简直就是一位“乞丐之王”。
生2:说罢他又瞟了我一眼,站在他面前的是这样的一个人:脸颊深深地陷了下去,两个大得出奇的眼珠仿佛是“挂”在眼眶里,除了能从中看出点“彷徨”外,木刻似的眼神,让人很难分辨得出这不仅是两颗玻璃珠,而是一双活生生的眼睛。
生3:说罢他又瞟了我一眼,站在他面前的是这样的一个人:上身穿着一件补丁的脏脏的短皮袄,下身是一条不长不短的裤子。衣衫破烂,看上去土里土气,皱皱巴巴的像一片咸菜粘在身上。那顶黑帽子和他油腻发亮的脸叫人难以分辨。
五、课外作业,丰富积累
请你选择其中一项完成下面的作业:
读——课文中的我既然是一个身无分文的人,怎么又会是一个百万富翁呢?这张钞票是怎么来的,同学们一定很感兴趣,下课后可找到《百万英镑》这篇小说阅读。
写——仿照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写写你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一个人。
???????????????
金钱的魔力
托德 老板 对比描写
以貌取人 虚情假意 动作
刻薄 语言
见钱眼开 神态
《金钱的魔力》是节选美国著名作家马克· 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这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句、段,重点体会“托德” 的人物特点,营造“学生自学、师生讨论”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引导学生读中学写,以读促写,以达到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写作兴趣和有效的随文练笔的目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导入有法,因势利导。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如果说《金钱的魔力》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便引人入胜;那么这节课的导入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定好基调,扣人心弦……,新课开始,教师用几句贴切而精炼的引语导入:“回忆一下,新春佳节,当你收到一封里面装满红色大钞的利是时,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个词或一两句话来描述”,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诱发思维,强化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整个教学中,它起着从生活到课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领学生从“思考”到“表达”再到对课文内容产生更“深入的思考”的过程。
2.读如身临其境时,写在入情入境处。“读” 是写的基础,只有学生把文本读透了,才能找准读与写之间的桥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充分地读,默读、个别读、教师范读、师生配合读,初读初悟,再读再悟。通过抓住描写“托德“的关键词、句体会其“傲慢无礼”的特点。在读透文本的基础上,巧妙地设问:“我到底穷到什么程度?让托德这样的生意人把我看成魔鬼?”, 并及时通过资料的补充,充实文本的空白:“出示小说《百万英镑》中的一段描述,教师配乐朗读。”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同时找准学生随文练笔的生长点:“根据实际发挥想象,写一段对‘我’刚进店门时的外貌描写”,有效地突破了随文练笔的教学难点。真正做到“读如身临其境时,写在入情入境处。
3.细读悟写法,修改促提高。这节课,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教师在学生初步练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第六自然段,这段话的人物描写好在哪里?自己先前写的小练笔与这段话相比有哪些差异等等。学生通过琢磨咀嚼,当会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好”的问题,有效及时地修改课堂的练笔,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设计贵在做到“随文练笔,读中学写,以写促读,悟读促写”的读写完美结合,在读写结合的课例中,突显读与写的层次性和有效性。
教案二
一、引入原著,揭示课题
1.介绍原著梗概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世界名著,看看书的封面,从中我们了解到这本名著的书名是——《百万英镑》,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这是马克·吐温的一部短篇小说。主要讲了什么呢?请大家看看小说梗概——出示资料。
一对富家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借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百万英镑》中一个生动的故事情节,题目是《金钱的魔力》
二、检查预习,了解课文内容
1.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吗?那么课文中写了哪几个人?分别是谁?课文围绕这三个人和百万英镑之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板书:百万英镑)
2.反馈交流。(板书:我 托德 老板 )(“我”是一个有着一张百万英镑大钞的穷光蛋;托德是一家服装店的伙计;老板是服装店的主人)
课文围绕着这三个人具体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课文主要讲了穷小子“我”去一家服装店买衣服,遭到了伙计托德的冷遇和嘲弄,当我拿出百万英镑的时候,托德和服装店的老板立刻分外热情地为我量体裁衣的事。)
3.小结:你们看,对于像这样一篇比较长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我们可以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与主要事物之间的关系来进行主要内容的概括。
三、品读语言?概括人物特点
感悟托德形象:
1.这篇课文在“我”拿出百万英镑前和拿出百万英镑后对托德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请同学们拿起笔来,找一找描写托德的句子,看看他前后有什么变化,并试着在旁边写写能概括他特点的词。
2.交流反馈:
我等候着,一直等到他把手头的事办完,他才领着我到后面的一个房间去,取出一堆人家不肯要的衣服,选了一套蹩脚的给我。
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托德?(瞧不起人,以貌取人)特别从哪个词体会到?
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指名读这句话,这是作者对人物的什么描写?(神态、语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托德? 你再揣摩一下,托德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你们看,一剖析他的内心世界,人物的性格特点马上就显而易见了)。
你能来读好这段话吗?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谁的笑容陷入这样的窘况。
1.这段话描写托德的什么?(神态,笑容)研读这段话,说说托德的笑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见钱眼开,以钱取人)请生读。
2.这段话中作者描写托德的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遍布满脸的微笑比作——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把凝结的笑容比作——波状的,满是驱虫般的熔岩。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什么样知道吗?那熔岩见过吗?出示(幻灯:熔岩)这像一个人的笑吗?不像呀,那马克·吐温不会写吗?(板书:夸张)是呀,他用夸张讽刺的笔调淋漓尽致地把托德这样一个(指板书)丑陋嘴脸刻画出来了。
相信同学们对这段话已经有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教师引读)
感悟老板形象:
“把那么一套不像样子的衣服卖给一位脾气特别的百万富翁!托德简直是个傻瓜——天生的傻瓜,老是干出这类事情。把每一个大阔佬都从这儿撵跑了,因为他分不清一位百万富翁和一个流浪汉,老是没有这个眼光。啊,我要找的那一套在这儿哩。请您把您身上那些东西脱下来吧,先生,把它丢到火里去吧。请您赏脸把这件衬衫穿上,还有这套衣服;正合适,好极了——又素净,又讲究,又雅致,简直就像个公爵穿得那么考究。这是一位外国的亲王定做的——您也许认识他呢,先生,就哈利法克斯公国的亲王殿下,因为他母亲病得快死了,他只好把这套衣服放在我们这儿,另外做了一套丧服去——可是后来他母亲并没有死。不过那都没有问题,我们不能叫一切事情老照我们……我是说,老照他们……哈!裤子没有毛病,非常合您的身,先生,真是妙不可言,再穿上背心,啊哈,又很合适!再穿上上衣——我的天!您瞧吧!真是十全十美——全身都好!我一辈子还没有缝过这么得意的衣服呢。”
从责备伙计,实际上是讨好“我”(大阔佬)——体会到说话很圆滑世故
从夸赞衣服穿上的合适,实际也是为了讨好“我”,让我买下衣服——体会到阿谀奉承。
从把不要的衣服吹成像花儿一样,尽快卖给我——体会到虚伪 唯利是图
四、回顾全文,揭示小说主题
1.同学们,那么现在去看课题,课题中的金钱的魔力指的是什么呢?
金钱带来了像托德和老板这样见钱眼开的人态度上的巨大变化;金钱让人贪婪的本性毕露无遗。金钱让一个人从上帝沦为奴隶,从奴隶变为上帝!
2.是啊,金钱的确是有魔力的,金钱是不是对所有的人都具有这么大的魔力呢?
五、总结课文,拓展阅读兴趣。
同学们,刚才上课前我们了解了课文选自《百万英镑》,对于这本书你还想知道什么?相信读了这本书你会更有收获。
金钱的魔力
“我” 托德(笑容) 老板(语言)
(有钱能使 以貌取人 虚情假意
鬼推磨) 见钱眼开
尖酸刻薄
《金钱的魔力》一文选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这篇课文很有挖掘、开发的价值,通过托德和老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细致刻画出两个市井人物的见钱眼开、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教学时,我先由人物描写方法的总结导入,既是对前面几部作品艺术手法的总结梳理,又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学习指导。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金钱会让人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内容,因为本文人物形象鲜明,学生容易把握,所以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于是,我采取先抓住人物言行的前后变化来体会。如托德,他开始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后来,他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接着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句、段,重点体会。如,老板为什么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并画画描写老板动作一系列的词语,说说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反映了什么,你认为这些词语用得好在哪里? 最后,让学生再次分角色练习对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效果很不错。最后,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分小组表演,将人物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结束课文学习后,我还指导学生讨论后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金钱买不到亲情、友情------很多东西,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