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威尼斯的小艇
课文从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领略水城的风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教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平日出门,一般坐什么方便快捷?(汽车)汽车就是我们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
2.而在世界上有个城市,人们出门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是小艇(板)。
注意这个“艇”字,跟哪个字字形相近?(挺、廷)它们的读音都是ting,但偏旁不同。“舟”字旁表示“艇”与什么有关?(船),舟字作偏旁,中间一横变成提,不出头。一边表示读音,一边表示意思,这样的字叫形声字,这是中国造字法的一种,将来会学习到。
3.知道这是哪个城市吗?(板:威尼斯)?添加:的
二、检查预习
1.课文都读过了吧,你能把大屏幕上的这些词语都读正确吗?
同桌两俩先一起读读,读错的请举手,说说哪个错了?齐读
2.课前你都查阅到威尼斯的哪些资料?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与大家分享:(课件:解说文字:威尼斯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称,威尼斯的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小艇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我们刚才交流的内容,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只用了一句话做了简单清晰的介绍,哪一句?指名读(第一段)。
4.威尼斯的大街就是——河道;威尼斯的汽车就是——小艇。
5.同学们快速浏览下文,看看课文围绕小艇讲了什么?
?板书:样子(外观?船舱)、技术好、作用大
三、精读课文,了解小艇的外观特点:
1.课文哪些段落写的是小艇的样子?(2、3自然段)
2.快速读课文,看这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拿出自主学习单,完成第一个表格
默读课文,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比喻句
把小艇比做什么
写出了小艇的什么特点
?
?
?
?
?
?
?
?
?
4.谁来交流?(相机补充:小艇有多长?二三十英尺也就是6-9,米,我们教室长8米多点,宽6米多)全对的请举手。在预习单上给自己画一个小笑脸。
5.马克·吐温先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小艇的特点,巧用了三个比喻,把小艇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你能通过朗读把小艇的样子读出来吗?
(1)自己试试,找到感觉了吗?怎样才更把小艇的样子读出来呢?(表示特点的词语重读;用轻快灵活的语气读)
(2)有了同学们的提示,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来试试?那同学读,女同学读,大家一起读。
(3)威尼斯的小艇这么奇特,想不想把这段描写他的文字记在脑海里?同桌启发一下怎样记得更快更牢?(画、做动作)
谁展示一下?
(4)这么奇特的小艇,这么优美的文字,来看着图画(课件)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能背上来的同学可以不看提示。
四、细品文本,感悟船夫技艺:
1.过度:来到威尼斯,作者被造型奇特的小艇所吸引,吸引作者的还有呢?
2.默读第4自然段,想想:(小组合作完成)
(1)这段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划出来。
(2)文中哪个词语最能准确地解释船夫驾驶技术好?圈出来。
(3)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4)最后一句的意思,如果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是————。
思考:这一句与本段中心句有关系吗?可否删去,为什么?
3.请小组长带领大家完成自主学习单的第二题。
4.哪个小组来交流?
“操纵自如”的反义词是什么?作者用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多么巧妙呀。)你能给“操纵自如”找一个近义词吗?(随心所欲、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找同义词,是解释词语的一个好方法,平时我们还怎样来解释词语?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说说“操纵自如”的意思吗?
5.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船夫的驾驶技术:(课件)
(1)在行船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情况下,他----
(2)在拥挤的情况下,他能-------
(3)在极窄的地方,他能-----
(补充: 据我所知,威尼斯最窄的河道只有1.4米,两岸人家打开窗户可以相互握手问好,在这种情况下,船夫不仅没有减速,还在玩特技,所以作者由衷地称赞道: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6.问题四,目不暇接、应接不暇。如果说前面几句是正面的直接地对船夫的驾驶技术进行描写,那么,这一句就是以自己的感受侧面的间接地来写,衬托船夫。二者结合起来,更具说服力!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是否也可以借鉴呢?
7.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么好,你想不想夸夸他?
(1)如果船夫就站在我们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夸她?
(2)如果把自己想象成船夫,又该怎样夸呢?
(3)谁先来自夸一番?
(4)同桌两真诚地互相夸一夸
(5)老师做船夫,大家来夸夸我,有困难可以看一眼书。
五、课堂检测:
这节课我们随马克·吐温先生一起领略了威尼斯消停的奇特和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课文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牢记于心了吗?我们来检测一下。
六、作业:
1.完成片段练习:仿照课文中任何一种写法,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
2.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威尼斯之夜》,比较与本文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阅读“快乐园”中的《寻常威尼斯》,了解它的另一面。
威尼斯的小艇
样子??独特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作用?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意大利领略了一下水上城市——威尼斯的独特风光,在那里,小艇是一道独特的风景。那么,小艇和威尼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出示视频)
生看后交流。
〔一段威尼斯风光视频,拉近理解的时空,激活学生的情感,为下文的学习,打下了感性理解的基础。〕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细细感受威尼斯的小艇给威尼斯带来的独特风情。我们继续学习26课《威尼斯的小艇》。
生跟着师板书课题,强调“艇”。
齐读课题。
词语会写吗?拿出练习本,以前我们都是听写词语,今天我们换个方式,请看大屏幕(出示),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只把括号里的词语写在练习本上。
生写词语。
对照大屏幕改词语。(出示)
在这些词语中,“翘”和“祷”是本课的生字,会写吗?我们不仅要把字写正确,还要把字写漂亮。(出示)
生书空。
〔用课件演示“翘”和“祷”两个字的写法,不仅能让学生按笔顺正确书写,而且,学生还能通过运笔和间架结构,感受到汉字的美,从而帮助学生把字写漂亮。〕
挑两生写,评。
本课的字词大家学得真扎实。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小艇的?
生交流,师板书。
二、品词析句,了解小艇
(1)、过渡:我们先来看看作为威尼斯主要交通工具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出示)
生交流。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写了小艇的样子?
生汇报。(出示)
齐读。
看到小艇了吗?小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交流,师板书。
除了这些,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
读比喻句。
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的——窄、深。(出示)
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的——翘。(出示)
新月什么样子?
作者马克.吐温抓住小艇两头往上翘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挂在天边的新月,你觉得小艇还像什么?
再读原句,哪个比喻好?好在哪里?
生交流。
总结:威尼斯的天是蓝的,水是蓝的,水天一色,蓝色的水面就像蓝蓝的夜空,两头向上翘的小艇就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多美呀!美美地读这句话。
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的——轻快灵活。为什么要把小艇比作水蛇?是不是可以把小艇比作草地里的蛇呢?(出示)
生交流。
总结:这样比喻更恰当,更贴切。我们比喻的时候也要恰到好处。?
作者抓住小艇不同的特点,加上比喻的巧用,把小艇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谁愿意通过读把小艇介绍给大家呢?
指名读,齐读。
(2)过渡:正因为小艇有着这样的特点,它才成了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不知坐在这样的交通工具里,什么感觉?
齐读第三段。
生交流。
来,坐上小艇,感觉感觉。(出示)
感觉怎样?
我们坐上舒适的小艇来观赏威尼斯的桥梁。(出示)
威尼斯有“桥城”之称,城内有401座桥梁,中间这座是主河道上的利阿托桥。在这一座座姿态各异的桥梁之间穿梭,什么感觉?
生交流。
〔小艇样子的图片,生动形象,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新月”一词,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小艇的不同特点。〕
三、观赏技术,欣赏小艇
过渡:别光顾着享受,安全第一呀,不知船夫驾驶这种交通工具的技术如何?
自由读第4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船夫的技术特别好,就用横线画出来。
我发现同学们画了好多句子,哪句最能让你感受到船夫的技术好,你就说哪一句。
交流。
“操纵自如”什么意思?威尼斯有“水上都市”之称,河道有117条。尽管河道蜿蜒,船夫驾驶小艇想前进就——,想后退就---,想往左就——想往右就——,需要做急转弯就做——这就是操纵自如。
你的哪个技术操纵自如?你是怎样操纵自如的?
总结: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是一种不错的读书方法。
生继续交流。
不知你发现了没有,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
这种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也经常运用。
我们来亲眼目睹一下船夫的驾驶技术。(出示)
船夫的技术这么高超,我们快来夸夸他吧!
指名读,齐读。
四、体验风情,感受小艇
(1)过渡:小艇这么轻快灵活,怪不得它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来,我们坐上小艇,去看看这么小的小艇到底有多大用?
自由读第5段。
这么小的小艇到底有多大用呢?我来采访几个威尼斯人。
(指一生)老人家,您带着全家坐着小艇去干什么呀?
威尼斯的孩子们,你们坐着小艇这是去哪呀?
小结:看来,老老少少都离不开这小艇啊!大家快看前面,那一群年轻的妇女三三两两地坐在小艇里干什么呢?
小结:轻快灵活的小艇带给人们多少情趣呀!
(拍一生肩膀)威尼斯商人,你为什么要选择小艇沿河做生意呢?
哦,原来如此。哟,那边巷子里有位老奶奶招呼你过去,要买你的东西呢。
看来,小艇的作用还真是大呀!让我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坐着小艇去干什么呢?
生想象回答。
小结:是啊,白天小艇一出动,威尼斯就——热闹起来。(板书)
(2)过渡:白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夜晚离得开吗?自由读第6段。(出示)
你从哪儿知道晚上人们也离不开小艇。
指名说。
这句话中“雇”是本课的生字。一起跟着老师写,强调撇长些。“雇”什么意思?“雇定”什么意思?还有一个词也读“固定”。这两个词的意思一样吗?你能用“固定”说一句话吗?以后,我们要正确运用这两个词语。
过渡:半夜,人们看完戏后,坐着各自固定的小艇回家了,热闹的威尼斯渐渐——沉寂下来。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威尼斯的静?
生交流。
是啊,静寂笼罩着威尼斯。河道是静寂的,桥上是静寂的,码头也是静寂的。威尼斯为什么这么静?(出示)
生交流。
正因为小艇停泊了,我们才看到月亮的影子——接读,
正因为小艇停泊了,我们才注意到高大的石头建筑——接读,
正因为小艇停泊了,我们才注意到古老的桥梁——接读。
这是威尼斯的小艇带给威尼斯的独特风情,使这座古老的城市变得更加迷人,更加美丽。每个月夜,在威尼斯我们都能看到——指名读。(出示)
真让人陶醉!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这座古老的城市像笼罩着轻纱一样,使人仿佛进入了绮丽的梦境一般。舍得离开吗?我们看到——齐读。
小结:到了这时,人歇了,船停了,静寂笼罩着威尼斯。(板书)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醒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热闹起来。(出示)
〔用图片和音乐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朗读、品味与积累。这样,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威尼斯夜晚的静、美,而且,利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学生的心灵也会受到美的熏陶,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五、走近作者,总结全文
难怪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
齐读。
小结:正因为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所以小艇在威尼斯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一首小诗里这样写道——(出示)
齐读。
〔一首清新的小诗配上轻快的音乐,强调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地位,使本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六、推荐作业
推荐作业。(出示)?
威尼斯的小艇
??样子:窄、深?翘?灵活
技术:操纵自如
作用:艇动城闹
艇停城静
教案二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威尼斯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特点? 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这个美丽的水上城市的特点?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 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自学生字、新词。 要求:①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 ②拼读生字表,找出易错的字。 ③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思考:威尼斯有什么特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音要准:祷、泊。 2.注意字形:梁与粱、艄与梢的区别。 3.哪个词不理解,提出来讨论。 4.区别形近字: 艄()梁() 梢()粱() 5.说说:威尼斯有什么特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练习分段。 2.课文主要写的什么? 投影选择: ①威尼斯是个美丽的水上城市。 ②威尼斯小艇的样子很奇特。 ③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 ④威尼斯的市民爱坐小艇。 选择①和③,用“因为……所以”句式来说。五、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说说威尼斯这个城市有什么特点。(板书:水城)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城,河道就是街道,一出门就是水,它就是这样一座城市。那么小艇与威尼斯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威尼斯同其他城市是不一样的,水城的特点和它的重要交通工具小艇就构成了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板书:独特风光)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一起来欣赏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欣赏小艇的样子。 刚才我们通过看录像领略了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欣赏了小艇,那么小艇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1.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小声读第2段思考。(注意作批注。) ①用一个词概括出小艇的特点。 板书:样子奇特 ②解释“奇特”。 ③你从哪儿体会到小艇的样子很奇特? 读有关句子,谈你的理解。 指名到前面画一画新月的样子。 ④小艇除了奇特还有什么特点?(还很漂亮。) 看到这样奇特漂亮又舒适的小艇,你会有什么感受?(板书:喜爱) ⑤朗读第2段。(要读出对小艇的喜爱。) 同学边听边想。 ①作者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具体的? ②威尼斯人为什么把小艇装饰得既奇特漂亮又舒适呢? 2.这么令人喜爱的小艇由谁来驾驶呢?对船夫的技术又有什么要求呢? ①小声读第3段,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划下来,齐读这句话。(板书:船夫技术好。) ②你从哪儿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默读划出重点词和句子。(板书:操纵自如)什么叫操纵自如? 注意侧面描写的两句话所起的作用。 ③看到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么高,这么棒,你会怎么样?(板书:赞叹)船夫的技术为什么会这么好? ④指名读第3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船夫技术好的。 3.奇特舒适的小艇由技术高超的船夫来驾驶,那么都有哪些人乘坐呢? ①默读思考:哪些人坐小艇?(用“△”标出)再想一想这些人去干什么? ②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人,还有很多人坐小艇,这么多人都需要坐小艇,说明了什么?(板书:作用——离不开) 4.指名读第6自然段。 ①从对夜景的描写你看出什么了?与小艇有什么关系呢?(板书:动→喧闹停→静寂) ②看到小艇的作用这么大,你想到了什么? ③朗读体会。 三、总结全文 1.速读全文想一想每段的意思,然后结合投影选择段意,说说为什么。 ? 2.结合板书说一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城关系密切? 小结:以前通过语文课文的学习,使我们欣赏了不少祖国的风光,今天又欣赏了世界风光,说明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美丽可爱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来热爱地球,保护地球。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艇的样子 外:二三十英尺,像独木舟,像新月,行动时像水蛇 内:皮垫子,窗帘船夫的技术好 在极快时操纵自如 在拥挤时总能挤 在极险窄地方总能穿与人们的关系 商人做生意 妇女坐船娱乐 小孩游玩 老人祷告
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内容,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表达训练的好例子。
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以带着学生到威尼斯观赏为情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朗读感悟,组织讨论交流和情景化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大致程序是:首先理解题目,初步感知小艇和威尼斯有某种不可分的联系。然后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谈谈初读后的感受。接着以“拍镜头”的方式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感受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小艇的作用大等重点内容,同时完成正音、识字和基本词语的理解。接下来进入教学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说体会、想象、有感情朗读等具有层递性的训练,领悟小艇的特点,体会比喻的妙用,进行有感情地朗诵;学习第3自然段,抓住书中重点词句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如何高超;学习第4、5自然段,采用想象:还有哪些人坐着小艇做事,体会小艇的作用大,采用情景朗读体会夜晚的威尼斯宁静迷人。
成功之处
1.课件展示,激发情感。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虽然课前查阅过资料,但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完全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到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所以在教学中在理解、联想小艇的特点和船夫驾驶技术高超之后,让学生在威尼斯风光的课件展示中不仅感受到小艇的奇特以及幻想坐上小艇后的舒服,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和享受于威尼斯的异国风光,从而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同时在学生体会威尼斯城夜的宁静时,再一次用图片展示,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船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的描述中呈现于学生面前。两处用上风景图片展示,给学生提供了“动”与“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2.自读自悟,启迪思维。在学习“小艇样子”一部分,我让孩子们在读句子、理解句子中感受小艇样子的奇特。学生从读中领悟到作者运用打比方的句子描写小艇,把小艇的“又长又窄”“两头翘起”“动作轻快灵活”的特点描写的具体生动,这也是学习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3.珍视体验,启动情感。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首先,启发学生:欣赏着这样的美景,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从学生的独特感受中突出威尼斯夜“静”的美,然后让学生怀着这种美妙的感受进行朗读。同时教师引导“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入睡了”让学生领悟小艇与夜之寂静的关系。在悠扬、深沉的音乐中,学生们再读威尼斯夜景段落时入情入境。
4.课外延伸,探究迁移。完成教学训练重点后,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有“东方威尼斯”之城的苏州,并要求学生课下搜集关于苏州的资料和具有“水上城市”美称的地方,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
遗憾之处是体会表达特色比较肤浅。虽然落实了训练点,即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但学生只有感受,一部分学生并不能自觉地把这种方法内化,从课后的小练笔可以看出,不少学生没有掌握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也许,从了解方法到付诸实践,本身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时间长短是因人而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