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Ls-9-世界现代史2
考标:
1、慕尼黑阴谋
2.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3、德国进攻苏联,二战扩大
4、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进一步扩大
5、《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6、 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和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7.雅尔塔会议简表
8、日本投降的原因
1、慕尼黑阴谋
1).德国吞并奥地利
2).慕尼黑会议
(1938年9月)
(1938年)
地点:
主要内容:
参加国:
德国慕尼黑
德、意、英、法四国
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奥
德
意
波
法
比
荷
捷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奥
德
意
奥
波
法
比
荷
捷
苏台德区
接着,德国侵略捷克。
德
意
奥
波
法
比
荷
捷
慕尼黑
参加慕尼黑会议的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
材料:我们对一个在强大的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的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1938年9月27日张伯伦发表的广播讲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希特勒的扩张要求,英法采取了什么政策?
绥靖政策——亦称“安抚政策”,即姑息纵容侵略者,对它退让、妥协,不惜牺牲他国的领土、主权甚至本国人民的利益以求自身安全的妥协政策。
返回伦敦的张伯伦,在机场上挥舞着协定得意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德军拔掉德波边界的界碑
1939年10月,希特勒华沙阅兵。
2.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为避免在开战之后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德国曾在1939年8月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斯大林(左二)与德国外长冯·里宾特洛甫(左一)在条约签定仪式上
德军突袭波兰后,很快占领了波兰西部,同时苏军也进入波兰,占领了东部。对波战争历时近一个月,以波兰亡国而结束。
英法的纵容行为也在日后得到了德国的“回报”。
德国突袭北欧西欧
敦刻尔克大撤退
“马奇诺防线”
英
法
1940年5月27日至6月4日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走33万军队。
法
英
德国攻占法国
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继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
英
德
1940年秋德军空袭英国,企图迫使英国屈服。不列颠之战爆发。
不列颠之战中德国飞机的命运
丘吉尔视察德国飞机轰炸
后的伦敦街道
(1941年6月)
3、德国进攻苏联,二战扩大
1).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1941年6月22日,德军700多万人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二战”战火扩大。
德国进攻苏联
1).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2).莫斯科战役
(1941年9月底)
(1941年6月)
1941年9月底开始,德军向莫斯科发动大规模攻击。莫斯科全民皆兵,奋勇抵抗。
图为苏联红军的教官在指导孩子们使用武器,保卫祖国。
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红场上的阅兵式
钢铁般的勇士们,把侵入我们祖国领土的所有德国人——占领者一个不剩地歼灭掉!
——斯大林在十月革命纪念日红场阅兵时的演说
苏联冬季的泥泞道路使德军摩托化部队寸步难行
苏联红军在莫斯科近郊的反击(1941年12月)
思考: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有何伟大意义?
4、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进一步扩大
1).日本与英、美矛盾日益尖锐
2).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
——“二战”进一步扩大
珍珠港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5、《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时间:
与会国家:
地点:
1942年1月
美国华盛顿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1.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阅读材料回答:《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发表有何意义?
阿拉曼
斯大林格勒
阿拉曼战役
1942年秋
6.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1943年
6、 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和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德黑兰会议简表
召开时间
会议地点
召开背景
参加者
主要内容
1943年冬
伊朗德黑兰
世界大战发生了有利于盟军的重大转折。
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
确定了对德作战方针,并决定在第二年(1944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3年参加伊朗德黑兰会议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
诺曼底登陆战
1).德黑兰会议
2).诺曼底登陆战
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战。
1944年6月6日霸王计划开始实施。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结果 意义
1944年6月
法国诺曼底
艾森豪威尔
登陆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了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
总
纳
结
归
诺曼底登陆战简表
1945年4月25日苏联红军和盟军在易北河会师。
苏联红军占领柏林
苏联红军将自己的旗帜插在了柏林的废墟上。
1945年4月30日战争狂人希特勒自杀。
7.雅尔塔会议简表
召开时间
会议地点
召开背景
参加者
主要内容
1945年初
苏联雅尔塔
美英盟军和苏军分别从西、东两面攻入德国境内,法西斯德国败局已定。
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
1.制订了最后击败德国的计划;
2.决定战后德国由苏、美、英等国分区占领;
3.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4.讨论组建联合国的问题。
1945年初出席雅尔塔会议的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
8、日本投降的原因
(1)《开罗宣言》和《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2)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3) 苏联对日宣战
(4) 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抗日武装展开全面反攻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仔细阅读教材,填写“二战”影响简表。
特点 性质 对法西斯势力 对帝国主义 对民族解放运动 对科技革命 对人们思想
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战争。
摧毁了法西斯势力。
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为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教育了人民,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召开会议。
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满洲、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必须全部归还给中国。
——《开罗宣言》1943年11月
此文件对中国有何意义?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和广岛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广岛
长崎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墨索里尼、希特勒的下场说明了什么?
提示:
1).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2).法西斯主义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尽管它猖獗一时,但难逃最终灭亡的命运。
3).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4).多行不义必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