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二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义乌二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历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5-14 20: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义乌二中2009—201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后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是商代的一种主要的纪日方法。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反映出商代 ( )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
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影响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2.秦始皇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对于专制主义表述正确的是
A.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对地方的的决策方式而言的
B.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但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C. 无数的大小官僚,作为中央代表对百姓实行专制统治。
D. 与中央集权的关系是一个是政体,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个是国家结构形式,体现君臣关系。
3.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指的“制度”是
A.荐举制 B.分邦建国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4.“王沔,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5.钱穆在《国史大纲》的前言引论中说:“中唐以来之社会,……常易招致‘王室’与‘政府’之娇纵与专擅……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我们作出的合理推断有①明朝以前的“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明朝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②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历经六百多年后被废除③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④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20世纪初,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
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 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 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这则报道①是珍贵的史料 ②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 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②正确,①③错误
C.③正确,①②错误 D.①③正确,②错误
8.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外贸易逐渐兴盛 ②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 件 ③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市场 ④对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增强和近代化发展有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近代浙江较早受到列强侵略,其中宁波、杭州等城市被迫开放,与之相关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 )
A.《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和《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0.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中国共产党将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C.中国共产党党内右倾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11 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时说:“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个观点表述的是
A.民主共和观念尚未被民众普遍接受
B.创建民国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
C.民众对“民国共和”观念理解上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D.民主共和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
12.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13.近代的民主政治被赋予新的涵义。在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中,民主政治制度的最高成就是
A.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B.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
C.社会主义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D.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
1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其职权的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5.政治协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有四个学习小组在课堂上提出了下列四种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政协工作陷于瘫痪
B.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C.1946年的政协会议,达成了国共两党联合执政的决议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得到恢复和改进
16.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7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中共进一步成熟,表现在
A.从理论上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从实践上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反“围剿”失利后,排除“左”倾错误的干扰开始长征
D.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18.文物就是历史文化的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右图为
陕甘宁边区政府商县第一中学颁发于民国三十七年的高中毕业证,我们
可以判断该生毕业于
A.1946年 B.1947年 C.1948 年 D.1949年
19. 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 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 终被拘留。以下对该影片的评论正确的是[
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④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
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遵循了实事求是原则
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原则  D.奉行和平共处.民族平等的原则
21.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规定,香港回归后,其事务由港人自己管理,但不包括
①外交 ②国防 ③立法 ④行政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22.“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但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因为
A.台湾问题纯粹属中国内政
B.和平方式不能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
C.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只能靠武力来维护
D.如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将使和平统一变得不可能
23、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后者允许保留自己的军队[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24.我国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大不同是( )
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B.前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25 在某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表现出团结一致的精神,他们以石油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禁运,这次战争是指
A.巴勒斯坦战争 B.“十月战争” C.“六日战争” D.苏伊士运河战争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 共5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三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 事本末》
(1)联系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指出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2分) 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2分)
(2)结合材料二,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2分)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 (2分)
(3)结合材料三、四,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1分)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1分)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请说理由?(4分)
27(11分)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一 图11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
???
??? ??(1)据图11,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4分)
???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3分)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4分)
28.(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共军向汉城进军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她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 1950年6月24日,内战真的爆发了,当时,北朝鲜军队为了“解放”南朝鲜,突然越过了三八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50年6月,拥有苏联装备的朝鲜军队入侵韩国,进展迅速。拥有美式武器的韩国显然也曾计划进犯北方。 ——[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
材料四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以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分)它们在什么问题上有相似(同)的记录?(2分)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上述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你能列举可能造成这种不同的若干原因吗?(2分)
(3)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你还会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2分)
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海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材料三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深情地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o(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1分)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却延续了共和党人当政时期的政策,这说明了什么?(4分)
(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温总理的一席话?(2分)1987年以来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3分)
义乌二中2009—2010学年高三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答题卷
26(1)联系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指出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2分) 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2分)
(2)结合材料二,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2分)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 (2分)
(3)结合材料三、四,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1分)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1分)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请说理由?(5分)
27(1)据图11,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4分)[
??? ?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3分)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4分)
28(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分)它们在什么问题上有相似(同)的记录?(2分)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上述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你能列举可能造成这种不同的若干原因吗?(2分)
(3)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你还会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2分)
29(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o(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1分)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却延续了共和党人当政时期的政策,这说明了什么?(4分)
(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温总理的一席话?(3分)1987年以来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3分)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B 6B 7D 8c 9A 10D 11A 12D 13B 14D 15C 16C 17D 18C 19C 20B 21A 22D 23D 24C 25B
(3)表达他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热爱祖国的情感,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3分)
表现: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海基会和海协会商谈达成九二共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通”(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