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灵宝市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1-12课)
题号 一1-25 二 总分
26 27 28 29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每小题后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 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广 B.杨勇 C.杨业 D.杨坚
2.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3.假如你是一位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大运河进京赶考。你不可能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邗沟 D.通济渠
4、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 实现了南水北调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有利于运载南方少数民族发动战争
5、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6.唐太宗轻徭薄赋,虚心纳谏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隋亡之鉴 B.有自知之明 C.爱民如子 D.想树立威信
7.“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时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8.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最主要的原因是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9.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
①耧车②曲辕犁③翻车④筒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有位收藏家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白三色,经专家鉴定是真品,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1.如果你生活在唐代,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你所穿的丝织品技术高超这一特点的是
A. 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样
B. 身穿五件丝绸衣服,仍能清楚看见胸口的黑痣
C.唐朝丝织品数量多
D. 唐朝的丝织品颜色丰富
12.右图城市平面图反映的是
A.唐朝都城长安 B.北宋都城东京
C.元朝都城大都 D.明朝都城北京
13、自称是唐朝皇帝外甥的少数民族首领是下列哪个民族?
A.吐蕃 B.回鹘 C.突厥 D.南诏 第12小题图
14、藏族、维吾尔族和白、彝族的祖先分别是
①回纥 ②吐蕃 ③突厥 ④南诏 ⑤靺鞨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①④
15.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①李冰 ②李春 ③玄奘 ④鉴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A.《金刚经》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史记》
17.唐朝时,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勾画庐山瀑布壮丽图景的诗人是被人们称为“诗仙”的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李春
18. 右图是某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飞天》剧照,七年级一班的唐杰一家在观看此节目时,发出了以下议论,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A.妈妈: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精彩极了 第18小题图
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塑
C.唐杰: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D.叔叔:我到陕西西部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
19、“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
20.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A.岳飞 B.文天祥 C.寇准 D.秦桧
21、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长江而下去江南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
A、茶树、烟草 B、棉花、大豆 C、棉花、茶树 D、棉花、玉米
22.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A.市 B.坊 C.瓦子 D.勾栏
23.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A.春节 B.端午节 C.寒食节 D.植树节
24.“学习书法,临摹古人优秀碑帖是通道”,如果你想临摹方折竣丽,骨力劲健的“柳体”,应选择下列碑帖中的
A. B. C. D.
25.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②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
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
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
二、非选择题(50分)
26.读图学史(12分):
A B C
(1)填相应的人名或物名(10分)
A是 B是 C是 D是 E是 F是 G是 H是
I是 J是
(2)上图中属于隋唐时科技发明成果的是 (填序号)(2)属于宋代人物的是 (填序号)(2分)
27、补全内容,梳理线索。(14分)请你按表格要求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表中“主要贡献”一栏合适的空格内,并补全表格其他栏目要求填写的空缺。完成“科举制度创立发展及影响”的网络知识。
(1)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2)扩充国学规模,增加考试人数
(3)丰富考试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4)开始殿试并创设武举
(5)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影响 主要贡献 作出贡献的皇帝
科举制度的诞生
科举制度的完善
科举制度的废除 (写出朝代即可)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的影响
28.(14分)阅读材料 探究问题
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朝复振。
──《旧唐书·玄宗下》
材料二: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请回答:
⑴结合材料一的出处,判断材料一反映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社会状况?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做什么?(4分)
⑵结合课文内容,归纳唐玄宗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复振?(4分)
⑶请写出材料二中,与材料一有因果关系的语句。(4分)
⑷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2分)
29.(10分)寻找史实 支撑论点
关于经济重心形成的标志。史学界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经济重心,其农业生产条件、运输设施以及提供的谷物,应比其他地区优越得多,哪一个集团占领了它,就有可能征服和统一全国。另一种意见认为,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成为经济重心,应着眼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1)你认为教材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采用的是哪种意见?(2分)
(2)请从课文中概括相关的事例加以说明所持观点。概括的事实填在下列横线上。(注意:大段照抄原文者不能得分)(8分)。
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
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
③宋代南方的商业繁荣:
④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
灵宝市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A C A A C C D D B A A D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D A A C C D C C
二、50分
26 12分(1)(10分)赵州桥 曲辕犁 金刚经 交子 岳飞 唐三彩 宋太祖 玄奘 唐太宗 武则天
(2)(2分)ABCF EG
27、除“科举制度在隋唐时的影响”3分外,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影响 主要贡献 作出贡献的皇帝
科举制度的诞生 (1) 隋文帝
(5) 隋炀帝
科举制度的完善 (2) 唐太宗
(4) 武则天
(3) 唐玄宗
科举制度的废除 (写出朝代即可)清朝末期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的影响 a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8.14分⑴唐玄宗(2分)、开元之治(2分)。
⑵①任用贤臣(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②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③注意节约(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品),④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改进农耕技术)。(每点1分,共4分)
⑶①锐意求理;②知人疾苦,躬勤庶政。③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共4分)
⑷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分)
29(10分)
(1) 第二种意见(2分)
(2) (8分)
①南方的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②a蜀地的丝织品、江浙的丝绸等产量高;b棉织业得到发展;c瓷器、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任答一点即可得分)
③a都城临安的繁荣超过北宋时的开封;b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的地位。(任答一点即可得分)
④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说明 :以上答案意思对即可。但大量照抄原文者不能得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