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历史课标对应考点冲刺与回归教材: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高考历史课标对应考点冲刺与回归教材: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新人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5-17 13: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8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点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1.背景:
(1)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和贸易保护主义引发大危机和二战,各国吸取教训,主张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
(2)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的经济实力却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形成: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
①时地:1944年7月,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②国家:美、英、法、苏、中等44国;③内容: 通过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附件,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①时间:1945年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影视文件\\布雷顿森林体系.mpg" \t "_blank )12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影视文件\\布雷顿森林体系.mpg" \t "_blank )月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影视文件\\布雷顿森林体系.mpg" \t "_blank );②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③任务: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WB):①时间:1945年;②宗旨: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美国权力:IFM和WB总部都在华盛顿,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美国获得最大投票权,美国取得绝对的控制权,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
3.内容(特点):
核心制度内容:“双挂钩一固定”的世界货币制度。⑴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35美元=1盎司黄金;⑵各国货币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
⑴积极: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统一标准,稳定秩序,恢复经济);
⑵消极:这个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确立美国在相当长时间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1.背景:
(1)必要性:19世纪末至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各国加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造成国际贸易不断萎缩,各国逐渐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2)可能性:战后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2.建立: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评价:它客观上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美国则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三、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标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2.作用: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2)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考点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一、欧洲联盟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①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思想渊源)②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激起人们对欧洲统一的愿望;(历史因素)③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特别是面对美苏两极格局,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现实因素)④欧洲宿敌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可能因素)⑤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2.欧共体的建立(经济实体):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1957年签定《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罗马条约》的签定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67年,欧洲六国签定《布鲁塞尔条约》,将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欧盟成立(政治实体):1992年,欧共体12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正式问世。
4.欧洲联盟成立的意义:
(1)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2)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3)对中国:欧盟的关税、规则、壁垒,包括手续都是统一的,中国如进入其中一国,也就进入了欧盟各国,减少了入关和流通成本;但是,欧盟各领域都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这对中国不利。政治上,中、欧在国际上能更多地进行合作,有效地牵制单边主义。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1)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推动;(2)欧洲一体化和日本实力的增强,美国的优势地位面临挑战;(3)加强三国合作,寻求发展机会。
2.过程:为应对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挑战,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宗旨:在15年内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4.特点: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5.评价:
(1)作用:①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②加快了三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③三国之间努力通过自由贸易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增强区域集团的实力;④增强了其他美洲国家经济联合的意识,加快了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2)问题:
在这三个国家中,美国的经济实力远远高于其他两国,因而在集团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对墨西哥而言,民族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3)启示:①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要适应形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②区域经济合作并不只是享受利益,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③发展中国家应在经济区域一体化大潮中学会如何避害趋利。
三、亚太经合组织(APEC)
1.背景:(1)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区域内各国经济联系密切;(2)20世纪80年代经济区域化趋势的增强。
2.经过:(1)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2)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汉城会议,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3)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4)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形成“上海共识”。
3.宗旨: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4.性质:是一个经济贸易合作论坛。
5.特点: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地跨亚洲、大洋州、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的差异。
6.意义:(1)亚太经合组织自成立以来,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2)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考点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背景: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相互影响和依赖的程度加深。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而关贸总协定已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2.诞生: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标志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英文缩写“WTO”)。
3.特点: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世贸组织的决策,是采取“完全协商一致”方式作出的。
4.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5.作用:
(1)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多边贸易,促使各成员国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世界贸易组织努力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3)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为全球经济的交往、合作提供了规范的平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1)中国需要世界:入世后,中国可以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2)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入世后,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2.过程: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1950年台湾当局退出;1986年中国政府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影响:
机遇:①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开放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④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挑战:市场的开放、关税的减让,会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可能上升。
4.策略:(1)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规则,积极倡导建立全球化新规则,加强国家经济安全防范。(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民族企业,扶持民族品牌。(4)加大科教投入,培养各方面人才。
三、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原因:(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根本原因)(2)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3)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推动世界经济向经济全球发展;(4)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5)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础。
2.含义与表现:
(1)含义: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表现:①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起原来由发达国家完成的生产流程,使国际分工深化,各国经济在水平方向相互渗透,联系更加紧密。②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形成了全球贸易体系。出现世界贸易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③跨国公司遍及世界,跨国银行迅速发展。它们面向世界,推行全球发展战略,极大地加强了各国的经济联系。
3.进程:
⑴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世界市场初具雏形;(启动)
⑵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开始)
⑶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发展)
⑷二战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高潮)
4.实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5.评价:即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面临机遇和挑战。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积极作用(利):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加速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消极作用(弊):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挑战。经济全球化造成南北矛盾、贫富分化、粮食危机、环境恶化等问题,引发全球性的经济金融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从机遇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追赶发达国家。从挑战来看,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在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
(2)态度: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因此,反对全球化是不正确的,也是无济于事的。②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c促进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③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安全问题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要努力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